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四川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06年1月15日在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翁蔚祥各位代表: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5年,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省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强化“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三个转变”,保持了经济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完成7385.1亿元,增长12.6%,比计划目标高3.6个百分点,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地方财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9.5亿元,增长24.3%,比计划目标高14.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再创新高,预计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净利润300亿元以上,增长30%左右。(二)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6:39:39.4调整为20.2:41.6:38.2。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粮食播种面积650.2万公顷,增加16.8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409万吨,增产83万吨,圆满完成3356万吨的计划目标。油菜籽产量168.7万吨,增产3.8万吨,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949.2万吨,增长9%;水产品产量95.6万吨,增长1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争取国家农业基本建设资金21.4亿元,增长45.6%,预计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4.8万公顷,建成通乡通村公路10768公里,解决了农村6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圆满完成了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0万户的目标任务,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数达到300万户。工业生产提速增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34.4亿元,增长22.9%,比计划目标高9.9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继续提高,预计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2,同比提高18。技改投入力度加大,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735亿元,增长39%。优势产业发展加快,预计全年四大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475亿元,增长26%;实现净利润230亿元,增长30%。消费需求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4亿元,增长14%,比计划目标高1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比2004年高3.4个百分点)。旅游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21.3亿元,增长27.4%,入境游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物价明显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比计划目标低2.3个百分点,比2004年低3.2个百分点。(三)投资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全省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2亿元,增长30.7%,比计划目标高18.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得到优化,预计非国有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5%,比2004年提高3.7个百分点。控制行业得到抑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国家重点控制行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薄弱环节得到加强,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45%,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增长49%,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增长83%。能源、交通建设力度加大,预计能源投资完成490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72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30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955亿千瓦小时,增长8%,原煤产量5110万吨,增长15%,天然气产量138亿立方米,增长17%;交通投资完成222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11.7万公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投资260亿元,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达到3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0亿元,增长19.3%,攀钢集团年产50万吨340毫米连轧管机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首批机组等3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遂渝、宜水高速公路等90个项目加快建设,溪洛渡、锦屏一级等大型水电站和邻垫、攀田、南渝、乐宜、广巴高速公路、成都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等40个项目开工建设,四川80万吨乙烯、泸州火电厂一期工程已获国家核准。(四)生态环境建设呈现新面貌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退耕还林7.3万公顷,退牧还草86.7万公顷,封山育林29.3万公顷,荒山造林9.3万公顷,有效管护天然林2153.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8.98%。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对“三江”流域237户超标排污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全省空气质量和江河水质有所好转,全省空气质量达到三级以上的城市为86.9%,同比高16.8个百分点;五大河流73个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1.2%,同比高9.6个百分点。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增强,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3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8%。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启动了一批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扎实推进,开展了两市五县的试点工作。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立。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出台了《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5个配套文件,大力推行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公用企事业单位改制力度加大,公路养护体制和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步伐加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有序展开,技术开发类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以县为主体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全面完成。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预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3.5%,比2004年提高4.3个百分点。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出口47亿美元,增长18.1%,比计划目标高6.1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增长10.1%,完成计划目标;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716.2亿元,增长49.2%。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1家,增加14家。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成功举办西博会、花博会和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六)社会事业得到新发展教育事业得到加强,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7.7%,“两免一补”到位资金5.7亿元,15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得到改造,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新增寄宿制学生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在校生达到78.3万人;高等教育稳步提高,在校生达到105.1万人。城市、农村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建立,完成了225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增1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启动了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科技、文化、体育等事业扎实推进,绵阳科技城、成都高新区建设步伐加快,省科技馆、省博物馆开工建设。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2.9‰,控制在4.5‰的计划目标内。(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86元,增长8.8%,比计划目标高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802.8元,增加223元,比计划目标高103元。就业岗位逐步增加,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7.4万人,比计划目标多增13.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0.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6%,低于5%的控制目标。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制定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158.5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免征农牧业税及附加12.6亿元,粮食直补资金由2004年的5.2亿元扩大到6.5亿元。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和移民扶贫等工程顺利实施,争取国家各类扶贫资金21亿元,解决了1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5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3.5亿元。虽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但也应看到,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较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增长方式粗放、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粮食增产和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焦炭等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显现;土地、资金和煤电油运依然紧张;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任务仍然繁重;重大自然灾害和疫病、疫情影响较大;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表明,由于全国GDP增加了2.3万亿元,而我省GDP减少了176亿元,导致2004年两项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差距进一步拉大:一是人均GDP由普查前的8114元调整为普查后的7895元,与全国的差距由普查前的2447元扩大到普查后的4467元,扩大了2020元;二是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由普查前的1.63吨标煤/万元调整为普查后的1.68吨标煤/万元,与全国的差距由普查前的高13.2%上升到普查后的高36.6%,扩大了23.4个百分点。因此,我们将重新认识省情,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缩小与全国的差距。二、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从外部环境看:一是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有关国际组织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可能增长4%左右,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有利于我省经济继续稳健增长。二是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的升级、商务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有利于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日益加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取得重大进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成效明显,其他跨区域经贸合作深入推进,特别是成渝经济区已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布局,有利于我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从内部环境看:一是“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为今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推动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经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自主增长能力显著增强。四是近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逐步改善,生产要素供给能力稳步提高。五是我省具备加快发展水电、重大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和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条件,启动了一批事关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从政策环境看:一是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三农”、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二是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和预算内投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有利于我省加快建设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项目。三是今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利于我省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四是中央将加大财税、金融、投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有利于激发我省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与此同时,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会更加凸显,可能会使我省发展、改革和稳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二是国内商品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显现,可能导致企业产品库存增加、价格回落、利润下降。三是国际贸易保护倾向增强,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可能导致我省出口增幅减缓。四是国家将继续实施财政、货币“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可能导致土地和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本文标题: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