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历史小故事至今在德国仍流传着这样一则马丁·路德的小故事:一年夏季马丁·路德在返乡探亲途中,突遇暴风雨,电光闪烁,火球落在他的脚前。他自念死期临到,仆倒在地,大呼:圣安娜救我!我愿意成为一位修士。瞬间雨过天晴,结果他平安归家。为了守此誓约,虽遭到家人大力反对,他仍坚决投进奥古斯丁修会,专心侍奉神。进入修道院后,他从事最卑贱的工作,开关大门,敲钟扫地,清理房间,甚至在额富德城街上逐门逐户乞食,期望修道士的刻苦生活可以拯救他。正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却在后来敢于挑战教皇的权威,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重要概念:“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新教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原因(背景):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3、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改革4、1517年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卷(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直接原因)材料三: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材料一: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材料二:德国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当时梵蒂冈计划建造一座新的圣彼得教堂,于是在整个德国大量发行赎罪券。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思想原因:文艺复兴的兴起——淋漓尽致地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征收地租、什一税,出售赎罪券、教会职务)②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阅读材料: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国爆发?材料五: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材料四: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维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导火线)材料六: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九十五条论纲》原名《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内容共有95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我不信任教皇,也不相信总议会,因为他们时常错误,也自相矛盾),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这是我的立场”1.否认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激起了反对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3.马丁•路德最终与教廷公开决裂。《九十五条论纲》造成的后果:日耳曼贵族支持路德的原因日耳曼贵族打着路德的旗帜,一步步向王权国家前进。1.封建王公需要政治上的主权,而路德教义否定了罗马教会存在的正当性;2.支持路德,意味着可以将税收留为己用,而不是交给意大利;也意味着收回治下教士的任命权、削弱宗教法庭的审判权,没收修道院的财产。马丁•路德为什么与教皇和教会决裂?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材料二: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在喊:罗马教廷该死!”——《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时的德国》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内容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人人平等(全体信徒皆教士→追求地位的平等)3、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4、神职人员可娶妻5、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6、国家权力高于教权,并最终支配教权7、建立本民族教会(利于宗教改革拓展,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天主教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要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做“善功”“赎罪”。为了聚敛钱财,教会发明了出售“赎罪券”的方法。即因行称义”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因信称义”路德从钻研《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具体说来,第一,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第二,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这就是“因信称义”。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马丁·路德上帝神职人员信徒上帝信徒天主教的“因行称义”路德教的“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作用: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路德论婚姻与修道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赶快做些功夫,奉上帝的名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廿岁﹑女孩子在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是他们正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路德认为修道生活不但毫无价值,不能成为在上帝面前为自己辩护的理由。而且,修道士生活放弃现世的义务是自私的,是逃避世俗责任,与此相反,履行职业的劳动在他看来是同胞爱的外在表现。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良善的。因此我们应该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天主教会主张“改”路德主张上帝不与信徒直接沟通灵魂要得救必以神父为中介教义《圣经》要成为信徒的最高权威,必须经过教皇解释经典要获得救赎,必严守教规,活动方式要保守教规要得救,必严守繁缛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教阶制度仪式教权高于俗权(即国家权力)地位【探究一】改革“改”在哪里?信仰虔诚就能与上帝直接沟通,无须神父作中介《圣经》是教徒的唯一信仰的最高权威,可自由理解获得救赎无需严格的教规,活动方式较开放,神职人员可娶妻减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人人在上帝和圣经面前平等俗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因信称义因行称义思考:1、从主张来看,教会目的是什么?突出教会的权威和作用,控制信徒和国家目的是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2、马丁·路德的目的是什么?3、马丁·路德的观点哪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路德新教“因信称义”,个人在信仰问题上具有自由性;在教义解释上也有更大的自由;体现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因素,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问题2:结合改革的背景和内容分角色从德意志国王,普通民众,新兴的资产阶级说说当时哪些力量支持路德改革?为什么?德意志国王普通民众新兴的资产阶级思路引领:(在德国)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表现)在欧洲: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群众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起义);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拓展;促进德国民族语言的发展。引发宗教战争——“教随国定”原则确定,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⑴⑵⑶⑷⑸⑴创建新教。⑵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4、影响5、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及教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惜时如金和建立“廉价教会”的经济观念及否定权威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马丁·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是我的立场”,成为流传几百年的名句。改革的推动往往在于领袖人物的付出。尽管教会改革的行动不是始自马丁·路德,但他是第一位成功者。他有何成功的秘诀?改革家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品质;是德意志和欧洲社会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历史潮流)宗教改革顺应了人民和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群众基础)路德坚决拒绝放弃所发表的主张,他理直气壮地说,“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的说服我会,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作。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最后他郑重宣布:“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令全场震惊。“我不能移动,这是我的立场。”路德甘冒生命危险所说的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背景(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主要原因)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直接原因)主要内容影响冲击天主教会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理论基础——因信称义《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信徒皆为祭司教义建立廉俭教会;建立本民族教会俗权应高于教权教会组织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训练设计3、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A、天主教会的腐败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D、各国王权的软弱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A正在兜售“赎罪券”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1)材料一的论述针对的是当时的什么事件?答: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材料二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
本文标题: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