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敕勒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1、北魏是由哪一只少数民族建立的?2、北魏哪一年统一黄河流域?我们是鲜卑人,我的祖先生活在东北地区,以游牧为生,4世纪后期,我们的首领带领我们建立了强大的国家,称“魏”,史称“北魏”。但当时还有其他民族建立的国家,祖先东征西讨终于439年最后把别的政权都征服了,统一了北方。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北魏建立以后,定都平城。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在我们祖先统一北方之前,各少数民族在黄河流域,像邻居一样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都相互迁就,相互融合,比如我我为大家介绍吃食和衣服方面的变化吧!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穿少数民族裤褶服的汉人乐队2、民族融合: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我们的都城在平城,这一都城地处偏远,有很多不利因素,所以,我们的君主孝文帝决定借南伐的理由,准备迁都洛阳。经过各民族的努力,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也为我们伟大君主为孝文帝接下来的宏图大志打下了伏笔。1、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由哪位君主带领北魏民族迁都于哪里?1平城地处偏北,气候干旱,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2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3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选择进的文化.4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根本原因)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的君主换成了——孝文帝拓跋宏,他3岁被立为太子,5岁即帝位,由于子贵母死制度,他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自幼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一生勤学,喜好读书,博学多才。平城洛阳北魏平城遗址(一)、迁都洛阳3、孝文帝迁都洛阳意义①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与发展②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人口少的鲜卑族统治者人口庞大的汉民族迁都洛阳后,我们得镇压汉人反抗,但每次回来都很忧虑,“鲜卑人总共才500万人,汉人3500多万人,每杀两个汉人,我们牺牲一名鲜卑士兵的话,当杀死第一千万汉人时,鲜卑人就没了,可汉人还有2500万。汉人先进的技术吸引着我们去学习,我们需要他们做老师,教给我们耕地、纺织”,但是如何才能让汉族人不再反抗我们的统治呢?从人数看,什么样的民族统治着什么样的民族?鲜卑文化制度落后,汉族文化制度先进从文明水平看,什么样的民族统治着什么样的民族?汉人反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学习汉族先进制度,进行改革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学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北魏文官俑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改汉姓元鲜卑姓汉姓拓跋邱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贺楼刘陆穆元楼贺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有姓拓跋改为姓元结汉亲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为后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重用王肃,厘定官制,在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用汉制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用汉制学汉礼(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三)孝文帝改革的意义?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③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①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以后的国家统一奠定基础(四)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改革顺应历史发展趋势•2、孝文帝是最高统治者,掌握北魏政权•3、坚决打击保守顽固势力•4、措施得力,积极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府的改革迁都洛阳改革措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1、分裂时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2、民族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3、这一时期,在分裂中孕育统一,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本文标题:20北方民族大融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5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