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上册第16课
第16课达游中学孔跃1、古代的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和书籍校勘的重要场所,形成于唐末,宋代开始走向兴盛。北宋四大书院为衡阳石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就有两个。元明时期湖南的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清代,湖南的书院达310所,几乎每个县都有书院。书院教育倡导自学、思考、问难和论辨,注重将儒家经典的传授同个人修养、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成为湖湘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门联对其贡献作出了最好的评价。书院教育人才辈出:张栻——理学派蔡汝南——心学派王夫之——唯物主义思想家陶澎、魏源——经世改革派曾国藩、左宗棠——湘军集团和洋务派唐才常、熊希龄——维新派黄兴、蔡锷——民主革命先驱王夫之王夫子(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号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他一生坚持爱国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战斗精神,以开“六经”生面而振兴民族为己任。他建立了“行先知后”、“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并进而有功”的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学说,达到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知行观的最高峰。2、湖湘学派的产生湖湘学派是南宋时在湖南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理学流派。理学: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湖湘学派的学风主要体现在:尊奉理学,注重经世务实,对其他学派持兼容并蓄态度。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风,历经千百年,造就了一代代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人才群体,对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期理学思潮的兴起,标志着一种更具有综合性的新儒学的文化形态出现,又由于文化重心南移和儒学地域化,必然使这种以儒家为核心、综合释道的文化形态在南方繁衍、发展。最终,中国文化的这三重重要演进促使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地方学术形态-----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崛起,并在日后大放光彩。主要内容对湖湘文化精髓的概括而言,学术界比较公认且较为典型的有二。一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二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周伯华《中国经济时报·大力弘扬湖湘文化优秀传统》2006年3月7日)3、陶澎的经世致用思想鸦片战争前,湖南形成了以陶澎、魏源、贺长龄为代表的湘系经世派。他们主张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治世之道。经世: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学用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经世派的主要思想有:一是鄙弃空谈,学以致用;二是针砭时政,除弊革新;三是重视调查,实事求是;四是学习西方,“以夷致夷”;五是借鉴历史,研讨大政。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并不能凸显湖湘文化的地域特色。“经世”最早出自《庄子》“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致用”出自《周易》“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经世”即“经国济世”,强调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求解治国之道;“致用”即“学以致用”,要求积极入世、致力社会实践。经世致用“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思潮和精神,发端于宋代,形成于明末清初,以王船山、顾炎武为代表,从本质上讲,“经世致用”是儒家文化实用主义特征的概括。历代儒士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对经世致用的最好注脚。湖湘文化,作为儒家文化地域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带有儒家文化这一本质特征。百折不饶“百折不挠”是湖湘文化作用于文化个体的集中体现。“百折不挠”,出自《蔡中郎集·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借用“百折不挠”来概括湖南人独特的群体性格,是对湖南人这种中国独无仅有的“霸蛮、血性”等特征的提升。百折不饶明清以来,湖湘文化横空出世,孕育了一大批为追求理想信念而坚忍执著,严守民族气节而舍生取义,战胜困难而刚烈雄健的湖湘精英,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湖南这种英才辈出的现象,既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式的使命感又是湖湘文化“筚路蓝缕”、奋发图强的深刻写照,是湖湘文化在文化个体身上打下的文化烙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儒学本来存在的一种治学方式。“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明代王船山提出“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的学术背景,是远离实际社会生活的心学的发展。实事求是实际上,王船山所做的就是洗尽“实事求是”身上的历史尘埃,为湖湘学派寻找治学上的理论依据,注入儒学继续前行的动力。以1941年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为标志,及至改革开放后,“实事求是”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更具有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兼收并蓄“兼收并蓄”是对湖湘文化开放意识的集中概括。“兼收并蓄”,出自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湖南虽然北有大江相阻,其它三方均是群山环绕,号为“四塞之地”,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连西进之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种文化交相汇合、相互激荡之地。兼收并蓄接收外来影响方面,湖湘知识群体有接收外来文明的自觉,如:魏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突破“夷夏之大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曾国藩筹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选派幼童赴美留学;郭嵩焘大力传播西学,推动中国近代化;谭嗣同著《仁学》熔铸古今,萃取中西;毛泽东等人探索并成功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中国的革命理论等等,都是湖湘文化开放特性作用的结果。总结湖湘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内圣外王”和“经世致用”。重视修身,关注政治;重视实干,力戒空谈。重视修身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和道德引力;重视实干,则给於他们更多的实践经验,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和能力。在加上湖南人特有的“蛮、倔、刚、烈”,这大概就是他们无往而不胜的原因吧。
本文标题:湖南地方文化常识上册第16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28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