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历代名瓷-----宋代五大名窑宋代-五大名瓷的风流宋代时我国名瓷迭出,品类繁多,除青、白两大瓷系外,黑釉、青白釉和彩绘瓷纷纷兴起;举世闻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的产品为世所珍;耀州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等产品也是风格独特,各领风骚.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盛局面,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宋代瓷器仍是重要出口商品之一,贸易中心从广州扩展到泉州,产品远输至欧洲,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成为密不可分的双关语。目录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汝官瓷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宋人叶寘在《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州为魁。”可见汝窑是继定窑之后为宫廷烧制贡瓷的窑场。其器物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胎体细洁如香灰色,多为裹足支烧,器物底部留有细小的支钉痕迹。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汝官瓷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乾隆戊戌夏御题高12.9cm,口径18cm,底径17.8cm。此樽仿汉代铜器造型,直口,平底,口、足径度相若。外口及足上各凸起弦纹两道,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底部有5个小支钉痕。里外满施淡天青釉,釉面开细碎纹片,莹润光洁。汝窑三足樽(宋)故宫博物院汝官瓷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此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汝窑莲花式温碗(宋)故宫博物院汝官瓷高3.3cm,口径13cm,足径8.9cm圆洗敞口,浅弧壁,圈足微外卷。通体施偏蓝的淡天青色釉,此洗工艺精湛,釉色莹润,并有镌刻的“乙”字。至于器物外底所刻“乙”字的涵义,一般认为是此洗入藏清代宫廷后所刻。清代时,精于鉴古的乾隆皇帝曾将自己所喜爱的古董划分等级,一些器物留下了当时镌刻的“甲”、“乙”、“丙”、“丁”等标志。在故宫所藏宋代汝窑瓷器上,还有镌刻“蔡”字、“寿成殿皇后阁”等铭文的。一般认为是宋代所刻,“蔡”字当与宋徽宗的宠臣蔡京有关;“寿成殿皇后阁”是宋代宫殿名。汝窑圆洗北宋故宫博物院汝官瓷汝窑碗宋故宫博物院高6.7cm,口径17.1cm,足径7.7cm。碗撇口,丰腹,圈足微外撇,胎体轻薄。通体满釉,呈淡天青色,莹润纯净,开细小纹片。制作规整,足内有五个支钉烧痕及乾隆御题诗一首: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痕异匏樽。盂圆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后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题”,并钤“古香”、“太朴”二印。这件汝窑碗胎质细腻,釉汁匀润,釉色如湖水映出的蓝天。是一件精美的稀世珍品。汝官瓷高3.5cm,口径19.3cm,足径12.6cm。盘口微撇,圈足外撇。盘身满釉,开细碎纹片。底有5个支烧钉痕,并刻有“寿成殿皇后阁”六字。此器制作工细,釉质纯净,开冰裂纹片,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上品。其题字表明此器为当时供奉宫廷的器物。汝窑盘宋故宫博物院汝官瓷汝官瓷椭圆形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台北故宫博物院汝官瓷的特点胎:胎薄质坚致如铜骨,俗称“香灰胎”,釉薄处呈淡肉粉色(含铁和微量铜之故)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以天青为上品.玛瑙为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烧成:通体施釉,底部用细钉支烧,俗称芝麻钉.支钉数3、5、6装饰: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器型: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形体小,造型古朴官窑官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叶寘坦斋笔衡记载: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年),在汴京朝廷“自置窑烧造青瓷”,称北宋官窑。宋室南迁后,“置窑于修内司,造青瓷,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润,为世所珍”,即后人称修内司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牟矣”,即郊坛下官窑。官窑瓷器的特点:1.造型、装饰、釉色等按宫廷式样设计生产,直接体现了统治者的审美追求。2.工艺上精益求精,不惜成本,产品精美绝伦,典雅高贵,是古瓷器中的精华。3.非商品性生产,产品少。精者选进宫,次者掩埋等处理,不许流入民间。4.历代帝王均将官窑瓷器视为珍宝,世代相传,不作明器陪葬。汴京官窑出戟尊(奉华尊)粉青乳浊釉,釉质温润如玉,细小支钉痕。官窑瓷器官窑大瓶,宋,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官窑弦纹瓶北宋故宫博物院官窑瓷器官窑圆洗宋故宫博物院北宋官窑承袭汝窑,但造型风格雍容华贵,具皇家气息。南宋官窑虽”袭故京遗制”,但因自然条件变化,出现了”紫口铁足”的特征。官窑瓷器修内司官窑粉青尊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官窑洗日本国立博物馆藏郊坛下官窑菊瓣瓶台北故宫博物院仿南宋官窑折肩瓶仿南宋官窑贯耳瓶官窑瓷器哥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现今收藏的历代宫廷哥窑名瓷,加上流散在海内外的,总数也不过300件左右。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哥窑瓷器哥窑海棠式花盆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哥窑鱼耳炉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百圾碎、冰裂纹、鱼子纹哥窑瓷器哥窑葵花洗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3.5cm,口径12cm,足径8.8cm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6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哥窑八方碗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哥窑八方贯耳扁瓶宋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雍正哥窑笔筒传世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清乾隆帝曾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元明清仿制者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哥窑瓷器哥窑瓷器的特点胎体:胎质呈呈灰黑色或土黄色,细腻、坚实。有厚有薄,也有“紫口铁足”。釉色: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釉面有大大小小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钧窑北宾在宋代单色釉一统天下的时候,钧窑异军突起,烧造出一种缤纷艳丽的花釉瓷,得到宋徽宗的青睐,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钧窑高14.2、长24.5、宽14.3厘米1974年禹州市钧台窑址出土六边形口,窄平沿,斜直腹,平底,六足。盆底分布六个小圆孔,外底刻有一“六”字。器表施以天蓝和紫红釉,釉色交融,流淌自然,实属钧台窑址的代表性作品。钧窑紫斑折沿花口盘口径19.5厘米1976年河南方城窖藏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唐代鲁山窑黑釉彩斑腰鼓长60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达100多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钧窑钧窑彩斑瓷的另一个源头是唐代四川的邛窑彩斑瓷和湖南长沙窑彩斑瓷。这两个窑口在中国瓷史上第一次使用铜作为呈色剂烧出美丽的铜红彩斑釉瓷器。唐代长沙窑青瓷贴花褐斑执壶高23厘米1983年湖南长沙窑出土长沙市博物馆藏钧窑钧窑鼓钉三足洗宋故宫博物院宋官钧瓷“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丁香紫渣斗式大花盆台北故宫博物院钧瓷的釉色以红为贵:朱砂红、鸡血红、胭脂红、火焰红、玫瑰红、枫叶红、宝石红、玛瑙红、桃花红、朝霞红、夕阳红。宋官钧瓷“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行纹名贵的有:珍珠点、鱼籽粒、蛛网纹、冰片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菟丝缕、袈裟片、火狐衣等。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托故宫博物院藏宋官钧瓷“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月白釉出戟尊上海博物馆藏钧窑月白釉瓶宋故宫博物院宋官钧瓷“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锦句失色”宋官钧瓷的特点釉:乳光釉(釉中含有氧化亚锡、五氧化二磷),釉的着色剂主要是铜、钴和铁元素,有冰裂纹。烧成:还原气氛,二次烧成.铜红釉对温度和烧成时窑内气氛十分敏感,稍一偏离就得不到正常的红色,这种“窑变”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器物:尊、炉、瓶、洗、花盆、盆托等陈设用瓷,底部刻有数字。钧瓷胎重釉厚:钧瓷二次施釉,釉层很厚,在干燥或焙烧初期发生干裂,在高温阶段釉料自然流淌填补裂隙,烧成后,釉面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线条,有“蚯蚓走泥纹”之称。定窑白瓷定瓷是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元文人邓祁在《归潜志》中赞道:“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定州白瓷由于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纤巧,纹饰秀美被北宋朝廷选为御用瓷,风靡一时。定窑是当时具有相当规模的产瓷区,产量极大,故而传世的器物甚丰。五代定窑三花口碗2.9cm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定窑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北宋定州市博物馆藏刻花装饰是宋早期瓷器的主要装饰方法白釉刻花牡丹纹梅瓶北宋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定窑定窑印花螭(chi)龙纹盘,宋,高4.7cm,口径23cm,足径10.8cm盘敞口,口沿无釉(俗称芒口),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垂流形成泪痕。碗内模印螭龙纹。胎体轻薄,胎色洁白。印花装饰是北宋后期定窑所采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定窑刻花折腰碗故宫博物院北宋后期定窑的碗、盘类产品采用覆烧口沿大多无釉,称为“芒口”。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在口沿上镶以金、银、铜圈作为装饰,俗称“金装定器”。因为采用覆烧,口部釉面多有垂釉,形如“泪痕”。定窑定窑白瓷的特点器底刻“官”、“奉华”、“聚秀”、“慈福”等字装饰:以风格典雅的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器型:碗、盘、瓶、罐、炉、枕、壶等胎釉色:泛黄,氧化气氛烧成完
本文标题:五大官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1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