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陈义孝居士发布时间:2010-6-2721:02:13繁體版十九画【劝门】劝诫二门之一。见劝诫条。【劝诫】教人行善叫做劝,制止为恶叫做诫。如来的教法不离此二门,经藏属劝门,律藏属诫门,诸恶莫作是诫门,众善奉行是劝门。【坏劫】四劫之一,即三千大千世界进入破坏的时期。坏劫共有二十小劫,其初十九小劫坏有情世间,最后之一个小劫坏器世间。【坏相】六相之一。见六相条。【坏苦】三苦之一。见三苦条。【坏色】即袈裟,因袈裟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以不正色染坏之,故名坏色。有三种之坏色,即青坏色、黑坏色、木兰坏色,这三种坏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坏色衣】袈裟。【坏道沙门】破戒和破坏佛道的沙门,是四沙门之一。【怀海】唐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名怀海,参马祖得法,后居百丈山,作禅门的仪式,称为百丈清规。【怀灵】有情的别名,与含识、含情、含灵同义。【攀缘】心随外境而转的意思。【系缚】烦恼的别名,因烦恼如绳子能系缚身心,使人不得自在。【旷劫】对很久远的过去叫做旷劫,若对很久远未来则叫做永劫。【犊子部】小乘二十部之一,犊子原是一位外道,后来归佛出家,叫做犊子比丘,他主张众生有实我,其后门徒相传不绝,名犊子部。【罗刹】恶鬼的总名,男的叫罗刹娑,女的叫罗刹私,或飞空,或地行,喜欢食人的血肉。【罗刹国】食人恶鬼的住处,在大海之中。【罗刹鬼】三十六鬼之一。【罗汉】阿罗汉的简称。见阿罗汉条。【罗侯罗】佛的儿子,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第一著称。他虽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但后来在法华会上回小向大。【药叉】夜叉。【药师】叶师琉璃光如来的简称。见药师琉璃光佛条。【药师三尊】中尊药师如来,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药师十二誓愿】一、自他身光明炽盛之愿;二、威德巍巍开晓众生之愿;三、使众生饱满所欲而无乏少之愿;四、使一切众生安立大乘之愿;五、使一切众生行梵行具三聚戒之愿;六、使一切不具者诸根完具之愿;七、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证得无上菩提之愿;八、转女成男之愿;九、使诸有情解脱天魔外道缠缚,邪思恶见稠林,引摄正见之愿;十、使众生解脱恶王劫贼等横难之愿;十一、使饥渴众生得上食之愿;十二、使贫乏无衣服者得妙衣之顶。【药师琉璃光佛】简称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国的教主。此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其中第七愿,愿成佛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一闻其名号,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成佛,所以称为药师。又第二愿,愿成佛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过于日月,所以称为琉璃光。【药师琉璃光如来】见药师琉璃光佛条。【药珠二身】药树王身和如意珠王身。佛为了拔除众生的苦难而化现之身叫做药树王身;为了给众生安乐而化现之身叫做如意珠王身。【药树王身】佛菩萨为了拔除众生的苦难而在六道之中化现的身。【证】即证果,亦即一般人所说的开悟或得道。【证法】俱舍论所说教证二法之一,即证悟各种果位的道法。【证果】即一般人所说的开悟或得道。【证悟】证知悟解。【证智】指菩萨于初地时证悟中道之理的无漏正智。【证觉】证是证得妙道,觉是觉悟真理。【证入】证得妙道而入于真理。【证入成佛】华严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一。见三生成佛条。【证信序】每部经的通序,用如是我闻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此经是佛亲说,并非伪品。【证大菩提】谓证得佛的正觉。佛的正觉即叫做大菩提。【证满成佛】四满成佛之一。【讥嫌】被人家说壤话。【讥嫌戒】息世讥嫌戒的简称,亦即停止做让人家说坏话的事的戒律。【识】心的别名,了别之义。心对于境而了别,叫做识。【识心】六识或八识之心王。【识住】识所安住或爱著的境界。见四识住条。【识身】心身。【识食】地狱和无色界的众生全靠识来保持身体,谓之识食,为四食之一。【识界】十八界之一。【识海】真如是如来藏识,真如因随缘而起诸法,好像大海掀起波涛一样,所以叫做识海。【识藏】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成阿赖耶识,生出一切万法,故指如来藏为识藏。【识蕴】五蕴之一。见五蕴条。【识变】一切万法唯识所变。【识无边处天】无色界之第二天名,为四空处之一。【识无边处定】见四空定条。【边见】五见之一,即遍于一边的恶见。如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为断灭,没有后世,叫做断见或无见。又有人固执人死之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仍是为猪马牛羊,叫做常见或有见。这些执断执常的见解,都遍于一边,不合中道,故名边见。【边界】边地懈慢界的简称。【边罪】比丘犯了杀盗淫和大妄语等四重罪,叫做边罪,因其罪深重,为佛法边外的人。【边地】边隅之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边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宫,往生到那里的人,五百岁间不得见闻三宝。【边执见】简称边见。见边见条。【边际智】指等觉菩萨的智慧,因这种智慧是居于妙觉位的边际。【愿】誓愿。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种,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弥陀的四十八愿和药师的十二愿是别愿。【愿土】依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成就的国土,即极乐净土。【愿身】佛十身之一。见十身条。【愿佛】酬报因愿之佛,亦即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十种佛之一。【愿度】十度之一。见十度条。【愿食】五食之一。见五食条。【愿海】(喻)菩萨的誓愿深广如海。【愿船】(喻)弥陀的本愿如船,能将众生渡到彼岸。【愿轮】菩萨的誓愿很坚固,能摧破一切的怨敌,好像轮王的轮宝一样,所以叫做轮。【愿力】誓愿的力量。【愿力自然】谓靠著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众生自然能够往生净土。【愿行】誓愿和修行。【愿行具足】誓愿和修行圆满具足。【愿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见十波罗蜜条。【愿波罗蜜十德】尽成就一切众生、尽庄严一切世界、尽供养一切诸佛、尽通达无障碍之法、尽修行遍法界之行、身恒住而尽未来劫、智尽知一切之心念、尽觉悟流转还灭、尽示现一切之国土、尽证得如来之智慧。【颠倒】倒见事理的意思,如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等是。【颠倒心】心思不定,颠颠倒倒,乱转念头。【离盖】脱离五盖,也就是脱离五种烦恼。见五盖条。【离垢】脱离烦恼的垢染。【离垢地】菩萨十地之一。见菩萨十地条。【离垢眼】脱离烦恼之垢染的清净法眼。【离垢世界】舍利弗将来成佛的国名。【离相】法华经所说三相之一。见三相条。【离相戒】又名无相戒,即持戒的人心无所著,视一切戒律,犹如虚空,了无持犯之相。【离生】脱离生死。【离生性】出离生死的正性,亦即得道之圣者通达谛理断见思惑永离三界之生死的正性。【离生喜乐地】三界九地之一,即色界之初禅天,因此天是脱离欲界之罪恶而生喜欢二受之处。【离衣宿】佛制僧尼不得三衣离身他处宿。【离染服】袈裟的别名。【离欲地】通教十地之一,即离欲界之地位,相等于藏教的不还果。【离间语】离间人家和好的言语,是十恶业之一。【离尘服】袈裟的别名。【离缚断】四断之一。见四断条。【离系果】脱离烦恼之系缚的果位,即涅槃,是五果之一。【离言真如】二真如之一。见二真如条。【离怖畏如来】在施饿鬼之法中,五如来中北方如来之名,亦即释迦如来。【难陀】1.比丘名,华译为善欢喜,又名牧牛难陀,因问佛放牛十一事,知佛具一切智,后来跟佛出家,获证阿罗汉果。2.孙陀罗难陀的简称,是佛的堂弟,家有艳妻,因沉溺于其妻的美色,不乐出家,后来为佛方便度化,结果证得阿罗汉果。【难度】众生刚强,很难济度。【难伏地】佛地的别名,因无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难行】艰难修行的方法。【难行道】二道之一。见二道条。【难胜地】菩萨十地之第五。见菩萨十地条。【难易二道】难行道和易行道。见二道条。二十画【严净】国土庄严清净。【宝印】1.指三宝中的法宝。2.三法印。3.指诸佛菩萨种种的印契。【宝地】佛地。【宝车】以众宝庄严的大白牛车,(喻)一乘佛法。【宝性】如来藏的别名,因如来藏在众生之烦恼中,不失其真如清净之本性。【宝相】谓佛像很庄严。【宝王】佛陀的尊称,因佛陀是以诸功德作庄严。【宝王三昧】念佛三昧的美名,因念佛即是三昧中的至宝。【宝楼观】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宝楼珠阁之相。【宝树观】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宝树之相。【宝池观】观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八功德池之相。【宝胜如来】在施饿鬼之法中,五如来中南方宝生如来,叫做宝胜如来。【忏】梵语忏摩的简称,是悔过的意思。【忏法】拜忏的仪制,有慈悲忏法、水忏法、观音忏法、阿弥陀忏法、圆通忏法、法华忏法、方等忏法、金光明忏法、吉祥忏法等等。【忏仪】忏法的仪式。有法华忏法、方等忏法、观音忏法、弥陀忏法等之别。【忏摩】简称忏,是悔过的意思。见忏悔条。【忏悔】忏是发露过去所作的旧恶,悔是知错以后不会再作。【忏悔功德】天台所立五悔之一。【苏怛罗】又作苏多罗、素呾缆、修多罗、修妒路等,华译为綖线,又译作经、契经、綖经,是经典的通称。【苏悉地】华译为妙成就。【苏悉地羯罗】华译为妙成就作业,亦即成就一切世出世间作业的妙法。【蕴】积集之义。有色蕴(物质)与心蕴(精神)的分别。【蕴界】五蕴与十八界。【蕴识】1.蕴蓄心识的意思,与含识同义。2.识是五蕴之一,故名蕴识。【蕴魔】四魔之一。【蕴善巧】见十善巧条。【蕴处界】旧译为阴、入、界。其中蕴即五蕴,又名五阴,即色、受、想、行、识,为众生的心身。处即十二处,又名十二入,即六根对六尘之处。界即十八界,为六根对六尘,生起六识,三六共为十八,界即境界。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通常叫做三科。【觉】梵语叫做菩提,是觉察或觉悟的意思。在事障上,一切烦恼,伺隙侵人,惟至圣能随缘省察,不为所困,是觉察义;在理障上,凡夫痴迷,颠倒执著,惟至圣能朗然彻悟,烛照无遗,是觉悟义。【觉心】本觉的妙心,亦即觉悟不迷的心。【觉王】佛的尊称,因佛是觉悟最彻底的人。【觉分】梵语叫做菩提分,即顺于觉的支分,有三十七法,亦即三十七科的道品。【觉支】观察吾人心术的偏正,叫做觉法,觉法不止一个,所以叫做支。【觉他】使他人觉悟的意思,是二觉之一。【觉母】文殊菩萨的德号,因文殊于智理二门中司智门,而诸佛皆由智慧而生。【觉位】正觉的地位,亦即成佛的地位。【觉性】1.觉悟的自性。2.觉知之性。【觉岸】觉悟的彼岸,即佛的境界。【觉者】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觉海】1.(喻)觉性深广如海。2.佛教以觉悟为宗,故称誉佛教的教义深广犹如大海。【觉照】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觉路】正觉的道路,亦即菩提之道。【觉满】觉悟圆满的人,即是佛。【觉树】菩提树。菩提华译即是觉。世尊在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觉观】新译作寻伺,旧译作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都能扰乱定心。【觉道支】七觉支与八正道。【触】感触。【触食】四食之一。【触欲】五欲之一。【触尘】六尘之一。【译师】翻译经论的法师。【译经院】翻译佛经的道场。【譬喻经】十二部经之一。【释】释迦的简称,是世尊的姓。晋时道安法师提倡佛子应以世尊的姓为姓,即姓释,后来大家见到阿含经说‘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皆称释种。’从此凡是出家人都姓释。【释子】释迦佛的弟子。【释典】释教的经典,即佛典。【释帝】三十三天的帝王名叫释罗,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释天。【释尊】释迦牟尼佛世尊。【释迦】释迦牟尼佛世尊。【释迦牟尼】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世寿八十岁。【释梵】帝释天和梵天。【释梵护法】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释师子】释尊的德号,因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的师子王。【释提桓因】仞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阐提】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一、不信因果,造五逆十恶,断诸善根,坠入阿鼻地狱的人,此种人极难成佛,名断善阐提;二、大悲菩萨,发一切众生成佛,然后成佛之愿,因众生至多,时间至久,故此种菩萨,亦极难成佛,名大悲阐提。通常所指的一阐提人,多数是指断善阐提。【露地坐】在露地上坐禅,是十二头陀行之一。【鹙鹭子】舍利弗的译名。廿一画【摄心】收摄散乱的心意。【摄受】又叫做摄取,就是
本文标题:佛学常见辞汇(十九画-卅三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2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