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2009年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国市统计局2010年3月24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科学发展”这一主线,强化调控,创新举措,积极应对复杂环境,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全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25.2%,比上年提高8.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为11.4:56.1:32.5,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29761元,比上年增加4241元;按人民币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4357美元,比上年增加685美元。2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9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9.6万人,减少0.1万人;第二产业8.3万人,增加0.2万人;第三产业8.0万人,增加0.1万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276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3亿元,按可比价增长5.8%;其中林业产值增长12.9%,渔业产值增长11.4%,农业产值增长1.1%,牧业产值增长0.7%。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2万吨,比上年增长6.4%;油料产量14853吨,增长0.6%。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5.3万吨,增长2.6%。生猪出栏21万头,增长11.4%;生猪存栏11.5万头,增长4.2%;水产品产量5000吨,增长12.4%;山核桃产量10111吨,增长7.4%。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吨822226.4油料吨148530.6其中:油菜籽吨144050.7茶叶吨21211.7水果吨399616.1棉花吨24132.1蔬菜吨8966614.0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第一产业,11.4第二产业,56.1第三产业,32.5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第一产业,4.1第二产业,74.0第三产业,21.93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9.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3万吨,比上年增长0.9%;农村用电量14998万千瓦时,增长17.9%;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13.37千公顷,新增0.36千公顷。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增长27.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8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1.7亿元,增长34.0%;“三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39.1%;我市的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子元器件三大产业集群累计实现增加值31.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9%;分别增长43.5%、32.7%和35.4%。骨干企业快速增长,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2家,产值超亿元的的企业由上年的26家增加到29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88.8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73.4亿元,产销率91.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1.2%,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2亿元,增长23.7%;实现利税17.0亿元,增长27.3%;实现利润11.7亿元,增长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9.616.2-3.019.626.420.941.437.336.027.343.038.69.612.77.211.012.712.915.819.323.523.928.331.3-100102030405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各月增幅(%)各月止累计增幅(%)432.5%。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名称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精制食用植物油吨346236.5饲料万吨17.5-13.6人造板立方米112631-0.8机制纸及纸板吨175637.7化学农药原药吨8763-13.8塑料制品吨3184317.0水泥熟料万吨434.33.9水泥万吨313.0-1.0泵台1782213.8铸钢件万吨38.650.4低速载货汽车辆2374-3.2全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2亿元,增长48.9%;注册企业79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520万美元,增长16.7%,截至12月底,开发区共有注册企业553家,其中工业企业38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31.4亿元,增长25.2%;实现税收收入5.1亿元,增长33.5%。全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2亿元,工程结算收入9.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7.6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6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5亿元,增长47.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8亿元,增长180.7%;第二产业投资96.6亿元,增长55.9%,其中工业投资75.4亿元,增长68.2%;第三产业投资50.1亿元,增长32.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3亿元,增长21.4%;商品房销售面积59.5万平方米,增长13.5%;商品房销售额16.0亿元,增长33.3%。宁宣杭高速公路宣城至宁国段、扬绩高速公路宁国至绩溪段开工建设,宁宣杭高速公路宁国至千秋关段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千秋关隧道建成通车。皖赣铁路客运专线、既有线电气化改造、管道天然气等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五、交通和邮电全年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8万辆,其中个人汽车1.3万辆。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1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1.58万户(含小灵通和铁通用户),下降10.2%;移动电话用户26.6万户,增长30.8%。每百人拥有电2009年各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22.55.96465.765.772.570.759.352.347.853.3020406080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1-10月1-11月1-12月6话98.9部(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12.4部;互联网宽带用户达25173户,增长12.6%。六、商业、外贸和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增长19.1%。分城乡看:城市市场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0亿元,增长22.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9亿元,增长7.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6.4%,住宿餐饮业增长33.8%。全年进出口总额12448万美元,下降37.4%;其中,出口9890万美元,下降41.3%;进口2558万美元,下降15.6%。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2.723.021.215.015.815.719.117.417.519.019.020.922.722.822.421.020.119.419.319.118.818.918.919.11012141618202224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各月增幅(%)各月止累计增幅(%)2009年各月进出口及出口累计增幅12.2-28.6-32.7-33.4-34.8-36.0-34.5-32.7-31.5-30.8-34.3-37.4-3.1-19.9-24.8-29.0-32.6-33.9-33.1-31.8-31.4-29.9-35.6-41.3-50-40-30-20-10010201月1-2月1-3月1-4月1-5月1-6月1-7月1-8月1-9月1-10月1-11月1-12月各月进出口总额累计增幅(%)各月出口总额累计增幅(%)7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89.5亿元,增长103.1%;其中工业项目65.7亿元,占到位资金的73.4%;实际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增长26.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家,合同外资1262万美元。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395个,其中今年新增项目256个;投资总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项目296个,占74.9%,5千万以上的项目99个,占25.1%。全年共接待旅游者203.3万人次,增长24.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4920人次,增长30%;旅游总收入9.5亿元,增长39.7%,其中门票收入0.3亿元,下降11.7%。全市共有4A级风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七、财政、金融和保险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21.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0亿元,增长30.0%;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3.4亿元,增长22.0%,高于财政收入增幅0.6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4.9亿元,增长18.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0.1亿元,比年初增加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1亿元,2009年财政总收入增幅2.023.8-5.839.54.957.819.929.623.523.533.218.42.011.03.112.411.119.019.120.120.520.921.821.4-10010203040506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各月增幅(%)各月止累计增幅(%)8比年初增加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亿元,增长48.7%;人身险保费收入0.9亿元,下降9.6%。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0.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0.4亿元,人身险赔付0.1亿元。八、科学技术和教育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57家,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1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0家,科技中介机构10家。引进各类技术人才530名,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6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3300人。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2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6项,列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3项。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科技开发经费支出30000万元。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000万元。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30项。新增火炬(星火)计划项目6项,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8家。我市启动安徽省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工程。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再次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44所,在校学生49193人,其中: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3041人,减少26.5%;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7414人,减少6.1%;普通初中22所,在校生13810人,增长1.1%;小学41所,在校生18164人,减少5.6%;幼儿园86所,在园人数6736人,减少7.3%。小学学龄儿童入学9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7%。全年输送大专学生1084人,输送本科学生939人。九、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市共放映电影200余场次,观众5万余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我市演出120余场。市公共图书藏书32万册,《今日宁国》为4开8版双面彩印,全年发行256期,共256万份;《青龙湾》杂志全年发行4期,共1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7.5万户,开通有线电视模拟频道和数字电视频道共88个。全年编发广播新闻365组共4120条,广播专题365期,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3条;全年编发电视新闻323组共2860条,专题片304期,其中中央电视台采用3条。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在全省率先实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建19个村级农家书屋。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7个,村级卫生室201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49人,医疗
本文标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