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电子商务 > 第一章-1-几个基本概念(新闻、新闻采访)略讲
1第一部分新闻采访PressGathering2第一章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新闻新闻采访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新闻政策3一、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新闻究竟是什么?•①新闻究竟是什么?从新闻哲学上讲,是指新闻实质。研究新闻的实质,是“新闻”学的逻辑起点,这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首先要研究的是新闻究竟是什么,是整个学科的核心,这个基本概念一错,就根本无法明确新闻学有别于其它学科质的规定性,就像我们的一些研究中无法区别“新闻”与“新闻作品”,这看似技术问题,实则涉及学科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要想真正建立起新闻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也只能以新闻传播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对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进行重新梳理。4一、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新闻究竟是什么?•②因为概念准确是科学研究的起码要求,作为基本的逻辑起点的概念混乱,必然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在我们以往的新闻学研究中,“新闻”一词,除了新闻定义所描述的意义之外,还指新闻作品、新闻工作者,等等。一词多意是常有的事,问题在于我们使用时要准确把握,不能前后混乱,概念混乱的情况,在不少新闻学论著中时常可见。新闻学的理论建构是如此混乱,我们不得不从最基础的地方从头开始。在没有弄清究竟什么是新闻的情况下,新闻学的学科大厦是无处立足的。5一、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新闻究竟是什么?•③对新闻这一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上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客观和主观的关系上。•不少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许多主观领域的东西纳入新闻概念之中,视为新闻的固有属性,甚至认为这是对新闻概念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因此,对新闻这个基本概念实在大有重新辨析和讨论的必要。61、新闻究竟是什么?•①正确界定新闻的概念,先要考察一下这个概念指说的实体。现实生活中人们所说的新闻,通常是指相互传播的新鲜消息。这种消息必定是有关新近发生的事件,大凡陈年旧事都不会被称为新闻。这种消息必定是有关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凡传播者的观感、解释和评述也都不会被称为新闻。这种新鲜消息可以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告,也可以来自团体和群体内的传播,也可以来自大众媒介的传播,也就是说,无论在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中流动的新鲜消息,都是新闻这一概念所要指述的客体。新闻学要根据名与实的各种关系,为新闻这一概念作出简洁明了而又科学准确的界定。71、新闻究竟是什么?•②••新闻实体新近发生•(相互传播的新鲜消息)人际、团体、大众•有关事件本身•81、新闻究竟是什么?•③我国新闻界关于新闻的概念,有两类由来已久的说法,这就是“报道说”和“事实说”。这两类学说都强调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为反对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为揭示和表述新闻的本质特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两类说法都不尽准确、不尽科学。•新时期以来,一些学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对它们进行了种种质疑和修正,但是情况表明,我国新闻界至今还没有走出这些传统说法的局限和缺陷。92、新闻等于报道吗?•①“报道说”的代表当然是陆定一同志在1943年所作的新闻定义。他认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在阐述这一定义时强调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事实在先、新闻(报道)在后”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王中(复旦大学教授):•“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为“新闻报道”或“新闻作品”下定义。10•②把定义的落点放在“报道”上,•把新闻说成是一种“报道”,•显然并不符合人们用新闻一词所指的客观实体。•(原因有三)•11•③首先,新闻的本体并不是“报道”。“报道”这个词有两种指说。(1)指说某种实物,那就是大众媒介上的报道文章,即新闻作品。新闻作品是新闻的载体,而不是新闻本身。新闻作品中含有新闻内容,也含有非新闻性内容,如背景资料、解释评述等。(2)指说某种过程,那就是报道工作或报道活动,但这是传播新闻的过程,也不是新闻本身。所以用“报道”作为定义的落点,无法说明新闻的本体是什么。按照定义规则,定义的落脚点(即定义项的中心词)应该是被定义项最邻近的属概念,可是“报道”不可能是新闻的属概念,新闻也并不是“报道”项下的一个种概念,彼此无法构成定义关系。好比不能把吃饭的过程当作饭一样。•(静态的报道文章、动态的报道活动)12•④其次,报道是新闻的存在方式之一。•不论是静态的报道文章还是动态的报道活动,其中都有新闻在流动,所以报道是新闻的一种存在方式,但它本身不是新闻。而且新闻并不仅仅是存在于“报道”之中,人际交往中也有大量的新闻在流动,而这种流动就不能被称为“报道”,只能称作是“传播”。应该说新闻存在于一切传播活动之中,而“报道”只是诸多传播活动中的一种。13•⑤第三,报道是一种具有很强主体倾向的社会行为。•新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产物,它只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的朴实的、直接的反映,它排斥过多的主观色彩和倾向。人们可以在报道和传播新闻的过程中增添种种具有主观倾向的分析、解释和评述(尤其在深度报道中),它只是新闻的衍生物,如果我们把这些内容都称之为新闻,那岂不是把新闻的外延扩展到各种有关新闻的解释、评述上去了吗?这样做岂不否定了新闻的客观性质,而把种种具有强烈主体倾向的观念性的东西都视为新闻吗?•现在确实有人主张把各种各样的报道、把报道中的种种主观添加剂、把有关新闻的解释评述甚至评论,都称为新闻,甚至说这是新闻概念的新发展。这样做必然会背离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背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这一唯物主义的新闻观,必然会把观点混同于事实,从而像陆定一同志严肃批评过的那样,“替造谣、曲解、吹牛等等开了大门”。143、新闻就是“事实”吗?•“事实说”的流传实际上比“报道说”更为久远。•我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的作者徐宝璜1919年就下了这样的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读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范长江的“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胡乔木的“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这些见解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堪称真知灼见,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随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我们同样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缺陷。(原因如下:)•为“新闻事实”下定义153、新闻就是“事实”吗?•首先,定义把落点放在“事实”上,也就是说,把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实在并不准确。新闻来自事实、反映事实,但它并不是事实本身,它和事实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事实是独立于人体之外的客观存在,它是物质的运动变化,或者说是运动变化着的物质。既然如此,这是不可能拿来传播的,它是不可能搬到别人的嘴巴里来,也不可能摆到报纸的版面上来的。正如摄影师摄下了被摄影者的身影,但是被摄者本人绝对不可能跑到照相纸上来。163、新闻就是“事实”吗?•其次,定义还在“事实”前面加了种种限制词,诸如“多数阅读者所注意”、“新的、重要的”、“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等等,这就说明定义只是为大众媒介上的新闻而设的。但是,实际生活中新闻无处不在,它们不仅存在于大众媒介上,而且存在于并流动于人际交往、群体交往、团体活动等诸多领域。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只要传方愿说、受方愿听的新鲜消息都可成为新闻,何必一定要涉及“多数阅读者”和“广大群众”呢?17“事实说”和“报道说”小结•其实,“报道说”和“事实说”都各有其适用的范围。“报道说”实际上是为“新闻报道”或“新闻作品”下定义;“事实说”实际上在为“新闻事实”、而且是大众媒介所要采写的“新闻事实”下定义。它们都不是真正能界定新闻概念的定义。尽管“新闻作品”、“新闻事实”也被人们泛称为新闻,但是新闻学中的新闻是专有所指的客观事物,如果把同新闻有关的种种事物都称为新闻,那么新闻理论岂不是要乱成一锅粥了吗?184、新闻的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①从先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存在于人类传播活动中的新闻,既不是“报道”,也不是“事实”,它实在是一种信息,是有关客观世界最新变化的信息。•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信息科学的引进,就有学者提出这一观点,把新闻定义的落点、也就是新闻最邻近的属概念定为信息。•宁树藩教授就曾指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194、新闻的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我们知道,客观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的。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形式或表征,便是它展示给世界的信息。这是一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自在信息。这种信息一旦被人类感知、认识,进入了人类的认知系统,便转化为人类主观世界的认知信息,人类就会对它进行综合、加工、储存或传播。自在信息是认知信息的本源,认知信息是自在信息的反映,两者一起组成了宏观意义上的信息体系。(概括地说,作为一种哲学范畴,信息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类对它的认知和表述。)204、新闻的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②新闻,就是大千世界诸多信息门类中的一种。来自客观事实,但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感知、认识和反映,属于观念范畴,即人类主观世界的认知信息的范畴。不过它反映的不是陈旧事实的信息,而是新近发生或变化的事实的信息;它的反映方式不是逻辑概括,不是典型塑造,而是客观表述。人类在感知、认识和反映之后,并不只是储之于头脑或存之于档案库,而是在相互间传告或传播。所以,新闻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公开传播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214、新闻的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③这样的界定,首先指明了新闻的本质是信息,是来自客观现实的信息。为了表述简洁,这里并没有具体说明自在信息和认知信息的关系,但是既然是进入传播领域的,当然是一种认知信息;既然是“事实的信息”,那么这种认知当然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其次,指明了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而不是陈旧过时的,既然要“新近”,传播也必定是及时的,而不是迁延积压的。第三,指明它是“公开传播的”。就是说;:一要进入传播领域,不进入传播领域就不成其为新闻;二要公开,因为它不同于秘密情报,尽管公开的程度有高有低,但新闻毕竟不是机密范畴的东西。224、新闻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④总之,这样的界定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新闻的内涵,指明了新闻的最基本的属性,即真实性、时新性、公开传播性。这三者是新闻的本质特征,是新闻不同于谎言、传闻、故事、史料、情报或其他东西的质的规定性。这样的界定比较准确地划定了新闻的外延,完全切合人们通常称为“新鲜消息”的事物,充分涵盖人类社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新闻现象。•弄清楚什么是新闻,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避免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误区。与此同时,还应澄清诸多与新闻相关概念,特别是新闻和宣传、新闻和舆论,这样的并列概念,避免理解和使用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23新闻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物质表现形式信息(自在)人类信息(认知)运动表征(本源)感知认识(反映)信息体系信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人类对它的认知和表述24较科学、合理的新闻定义:我国关于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说法,但有两类是由来已久的,这就是“报道说”和“实实说”。这两种定义都强调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为反对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为揭示和表述新闻的本质特征做出了贡献。但这两类说法都不尽科学、不尽准确。报道说的代表是陆定一;事实说的代表是范长江。但是我们认为新闻的本质应该也只能是信息。它具有真实性、时新性、公开传播性的特点。25二、新闻采访PressGathering•㈠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㈡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㈢采访——写作的前提•㈣世界上最早的采访活动26二、新闻采访PressGathering•㈠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人类社会有新闻采访的历史已经很久了,和报纸的产生联系起来考察,至少也有1000多年。但是,新闻采访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从世界范围来看,新闻采访学是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采访日益被重视,在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的。美国最早的一本采访学著作于1912年问世。我国历史上第一本采访学专著、教材——《实际应用新闻学》(又名《新闻材料采集法》),出版于1923年,是著名记者邵飘萍撰写的。27•㈠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在古代,我国从事邸报、小报等
本文标题:第一章-1-几个基本概念(新闻、新闻采访)略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3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