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骨学总论骨在成人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四部分[图示]。每块骨均为一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血管、神经的供应,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经常进行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和结实粗壮。一、骨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图示]。1.长骨(1ongbone)呈长管状,分为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由于长度大,在肌的牵引下,其运动幅度也大。[小儿长骨]2.短骨(shortbone)一般呈矮立方形,多成群地连接存在,如腕骨和跗骨。3.扁骨(flatbone)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它们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保护心、肺等。4.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此外,在某些肌腱或韧带内有形如豆状的籽骨,多位于手掌和足底着力点,它在运动中使肌腱较灵活地滑动于骨面,从而减少摩擦并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二、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1.骨质(bonesubstance)是骨的主要成分,表现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形式。[图示]骨密质:质地致密,构成长骨干以及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和内板。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存在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2.骨髓(bonemarrow)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图示]。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继续造血。[临床]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充填于胎儿及幼儿的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在成人只存在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没有直接造血的功能。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只存在于成人长骨骨干的骨髓腔内。3.骨膜(periosteum)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是骨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的重要结构[图示]。骨膜内层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解说]。三、骨的理化特点(了解内容)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较易发生骨折。无机质中的钙和磷,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而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所以,骨还是体内钙和磷的储备仓库。各论颅骨:共23块,另有6块听小骨,因与听觉有关,故列入前庭蜗器内,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略呈卵圆形并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眶。椎骨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至成年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1.椎骨的一般形态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图示]。◆椎体(vertebralbody)为椎骨的前部,呈短圆柱状,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是椎骨的负重部位,它承受着头部、上肢和躯干的重量,愈向下位的椎体,其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而骶椎开始,由于重量转移到下肢,故其面积和体积又逐渐变小。椎体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椎弓(vertebralarch)是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突起: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的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cervicalvertebrae)共有7个。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一横突孔,有血管通过。[图示]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未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最长,未端不分叉,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水平位。第3~6颈椎属一般颈椎,第1、2、7三个颈椎为特殊颈椎。◆胸椎(thoracicvertebrae)共12块,特点:①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包括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②胸椎棘突伸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迭瓦状。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图示]◆腰椎(1umbarvertebrae)共5个,特点:①椎体肥厚(因承受体重压力较大);②棘突直伸向后方,棘突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矢状位。[图示]◆骶骨(sacrum)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主要形态结构是: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骨的两侧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髋骨连接;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为体表标志;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不平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都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穿过。[图示]◆尾骨(coccyx)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下端游离。[图示]胸骨胸骨(sternum)是一块扁骨,位于胸前部正中。胸骨由上部的胸骨柄、中部的胸骨体和下端的剑突组成。胸骨柄上缘正中的切迹称为颈静脉切迹。胸骨体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它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4、5胸椎之间。[图示]肋肋(ribs)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体及前、后两端。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部为肋颈,肋颈外侧稍隆起部称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肋结节外侧有一弯曲较明显的地方,称肋角。第一肋骨,上下扁宽而短,无肋角和肋沟,分为上、下面和内、外缘。[图示]◆肋软骨:为连接在肋骨前端的软骨。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接,外侧端扁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图示][临床]◆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3个缘、3个角和2个面。[肩胛骨前面观,肩胛骨后面观]主要形态结构:①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型关节面,称为关节盂。②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突。③肩胛骨的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肩胛下窝。④后面被一横列的肩胛冈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⑤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方伸展,高耸在关节盂上方称为肩峰。⑥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⑦肩胛上角平对第二肋。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喙突、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肩胛上角。自由上肢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肱骨(humerus)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图示]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肱骨体主要形态结构是: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为三角肌的止点;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远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下端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形成关节;内侧份有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后面有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肱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肱骨干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下端骨折易损伤尺神经。◆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图示]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比下端细小,称为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下内侧有一粗糙突起,叫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的止点;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茎突,为骨性标志。◆尺骨(u1na)位于前臂的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图示]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的凹陷称为滑车切迹(半月切迹);在滑车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鹰嘴(骨性标志)和冠突;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为桡切迹;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即尺骨茎突,为骨性标志。注意:尺切迹和桡切迹的概念。◆手骨(bonesofhand)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手骨前面观、手骨后面观]腕骨(carpalbones)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记忆歌诀:舟、月、三、豆,大、小、头、钩。掌骨(metacarpalbones)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1~5掌骨。掌骨的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头,头、底之间的部分为体。指骨(phalangesoffingers)共14节。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余各指都有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可分为底、体、滑车(头)三部分。下肢带骨下肢带骨即髋骨,包括:上部的髂骨;后下部的坐骨;前下部的耻骨。幼年时,三骨互借软骨相连。至15~16岁时,软骨骨化,三骨逐渐融合成为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孔称为闭孔。[髋骨的外面观、髋骨的内面观、幼儿髋骨]◆髂骨(hipbone)位于髋骨上部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缘肥厚,称为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有髂前下棘;髂骨内面的大浅窝,称为髂窝;窝的后方有耳状关节面。◆坐骨(ischium)位于髂骨后下部主要形态结构是:下端坐骨体与坐骨支会合处有肥大而粗糙的坐骨结节;坐骨后缘三角形突起是坐骨棘;坐骨棘的上、下方,分别有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耻骨(pubis)位于髋骨的前下部。在两耻骨相对面的外侧,于耻骨上缘,有向前突的耻骨结节。髋骨的主要标志: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坐骨结节、耻骨结节。自由下肢骨自由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股骨(femur)位于大腿部,是人体最长的骨,可分为一体两端。[图示]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有球形的股骨头;头下外侧的狭细部分称为股骨颈;颈与体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大转子,下内侧的为小转子。股骨体的主要形态结构是:后面有纵行的骨嵴,称为粗线;粗线向上外延续为臀肌粗隆,为臀大肌的止点。远侧端的主要形态结构是:有两个膨大,分别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股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股骨大转子、股骨内外侧髁。◆髌骨(patella)是全身最大的籽骨,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前面粗糙,后面有关节面。[图示]◆胫骨(tibia)位于小腿内侧部,可分为一体和两端。[图示]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近侧端膨大部,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在胫骨上端与体移行处的前面,有胫骨粗隆,为股四头肌通过髌韧带的止点,是骨性标志。胫
本文标题:骨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58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