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一、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Physical-EconomicComplex)。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涵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2、土地资源的概念“所谓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土地。那么,为什么要提出“土地资源”这个概念呢?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强调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方面的基本属性,如草地资源、林地资源、宜农土地资源等等。土地地上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植被动物地表层地下层岩石水文地质3、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的概念是对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如宜农土地资源、宜林土地资源、旅游用地、交通用地等等。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从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而从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1、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Landproductivity)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土地生产力从时间上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土地的现实生产力(actualproductivityofland),即现实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二是指可预见的将来,即对土地施加改造措施或更加集约经营条件下土地的生产水平,称为土地潜在生产力(potentialproductivityofland)或土地生产潜力(productivepotentialofland),简称土地潜力。2、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districtdifferentiation)。不同地区的土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形成地表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地生产潜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的土地合理利用方向。土地的这种地域分异性(或称差异性),要求我们在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布局时,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的区域优势。3、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土地的可更新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出现水土流失、沼泽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使用价值减少。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恢复。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任何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土地生产力的逐渐丧失。4、动态性土地不仅具有地域性的空间差异,而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人类利用+环境因素土地退化或土地改良5、多功能性土地的这些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由于土地的多功能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竞争性,因此存在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问题。如何确定土地的最佳用途,发挥土地的最佳综合效益,也就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6、土地资源的资产性和增值性土地资源可以被人们所占有或垄断而成为固定资产,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土地所有制。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三、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关系(一)研究内容研究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出发点不外乎两点,一是对土地和土地资源这个自然客体的不断认识和了解;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不断地开发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为人类社会的持续繁衍提供保障。因此,作为土地科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学科,土地资源学应当至少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土地和土地资源?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组成特点;2)地表各种各样的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形成特点、区域分异和组合结构特征;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4)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今后合理利用的方向、途径,以及为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5)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治理、改造措施以及改造的方法、途径;6)为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而对土地资源采取的科学保护和管理的方法、途径和措施。上述六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因此,土地资源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1)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2)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要充分利用气候学、地学、土壤学、生态学、经济学的成果,土地资源学重在分析这些要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和作用,侧重于研究每个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对土地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规律。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1)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包括划分的标准和原则;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分布规律;3)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一般说,土地类型是土地资源类型研究的理论基础。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是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方法过程。1)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对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权属等内容。2)土地资源评价即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通过土地资源评价,可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如土地的适宜性(包括适宜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程度)、限制性(包括限制因素及类型及其限制程度)、生产潜力大小以及可能取得的利用效益等,从而为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1)土地生产潜力分析方法2)土地的投入与产出分析3)人口容量分析4)土地利用中长期规划5)基本农田保护规划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针对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结果,如何来解决人——地矛盾,就必须进行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主要应包括如下几方面:1)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包括土地资源在农、林、牧、交通、建设的空间布局与生态规划,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动态调控,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与景观设计等内容。2)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主要是通过对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改造和荒地资源的开发,解决土地资源断缺,提高土地生产保障能力的各种手段与途径。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1)土地资源保护应该包括对土地资源数量上的减少控制和质量上的退化防治。2)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的布局、规划、地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国土规划与经济决策土地管理制度与体系(二)与其它学科关系第二章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分析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的,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即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功能是其诸构成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总体效应与综合反映。当我们考察某一特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时,首先要独立地分析各个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的特点,然后再进一步进行综合、叠加,对区域土地资源的总体特征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开发的意见和规划方案,这是在土地资源学中经常采用的从要素分析到系统综合的一套最基本的研究思路。本章内容将主要分析土地资源的各个构成要素对区域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质量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影响规律。区域土地资源研究:系统分析方法从要素分析到系统综合的基本思路。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行政学土地法学土地生态学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工程乡村景观规划土地资源学地学土壤学气候学生态学农学…………水文学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气候要素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地球表面至10000~12000米高空以下的对流层的下部,即与地球表面产生直接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量等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等)。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太阳辐射(光)、热量(温)、降水(水)三个方面。这三个指标共同决定了土地资源的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和光温水生产力);同时也基本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特别是对于生物性生产来说,是重要指标。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在对土地资源评价时,主要是考虑太阳直接辐射。到达地表某水平面上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S′=S0·pmsinh式中S0为太阳常数,等于8.12J/cm2·min;P为大气的平均透明系数;m为大气量,决定于太阳直接辐射穿过大气的路径;h为太阳高度角。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区域差异:纬度、海拔高度、云量、地形、太阳与地球的空间关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都在120kcal/cm2以上。由于受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新疆等地的太阳总辐射量一般为140-160kcal/cm2,西藏高原可高达160-200kcal/cm2,而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则小于100kcal/cm2。评价太阳辐射对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方式的影响一般可从光质、光强和光照时间三方面来进行:光质:太阳辐射的光谱成分,特别是红橙光和紫外光的成分,前者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能量,后者则是有害的;光照质量对作物品种有明显影响,如光质较好的温带地区,其作物(如水果、蔬菜等)往往质量高、色泽鲜、果实大,而南方多数地区则不具备此特点。光照强度:一般以年日照时数表示,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多数情况下,强土地评价地形水文土壤….方案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如棉花、谷类需要强光照;而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如茶叶、竹需要弱光照条件。光照长度:平均日光照时间,决定了植物何时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的光周期。对日长要求的不同,可将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与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如小麦、油菜等夏作物)一般要在长日照条件下才能进入生殖生长而成熟;而短日照作物(如玉米、棉花等秋作物)则相反,应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进入生殖生长。二、热量资源热量资源一般以温度和积温来表示,就全球范围而言,热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与纬度大致平行,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呈带状排列,形成了地球上的热量地带性特征。因此农业资源区划和土地利用的宏观分区也主要是按热量带的规律性分布进行划分的。在不同的热量带,有其相应的自然景观、土地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特征。比如,我国1:400万的土地类型图
本文标题: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6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