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
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各方面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并要求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规模。农业部党组把培养新型农民、提供人才支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四大支撑”之一。主要内容•2006年项目实施情况•项目实施中主要问题•2007年项目安排情况•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2006年项目实施情况•2006年农业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个县10000个村开展培训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农业部、财政部下发实施通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省建立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项目县建立工作协调小组和项目办公室(二)管培分离,招标培训机构•农技推广系统培训的有3021个村,占总村数的30.7%;•农广校系统培训的有3742个村,占总村数的38%;•地方专业站所、社会培训机构承担的等畜牧水产推广站(局)培训的有3082个村,占总村数的31.3%。(三)根据农民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开展粮食作物培训的2475村,占总村数的25%;•开展经济作物培训(包括棉、油、蔬菜、水果、药材、花木、茶、食用菌等)的有4432村,占44.7%;•畜牧、水产培训的有2318村,占23.4%;•开展其他内容培训(包括沼气、蚕桑、农家游、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的有685村,占总村数的6.9%。(四)各村培训工作基本铺开•目前,大部分省份的项目实施县的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各省汇总的培训工作进展季度报表,截止2006年12月,90%的实施村已开展培训工作。(五)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实效•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科技服务相结合,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实行校企联合,培训单位联合养殖企业共同开展•针对白天忙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利用晚上授课;•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充分利用明白纸、广播、电视等手段开展培训工作,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六)加强培训监管和检查•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建立培训台账,登记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参训人员及培训教师。•组织了实地考察、电话抽查、走访农民等形式多样的检查核实工作。•湖北省去年底组织对各县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调研。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项目县和项目村的确定问题•(二)培训内容的确定问题•(三)培训机构、培训教师的确定问题•(四)培训工作规范开展问题•(五)培训工作的督查问题(一)项目县和项目村的确定问题•从各地工作来看,有不少省份还是轮流制,领导主观意志定,个人关系定,没有把特色产业发展好的、农民有特别需求的县、村选进来。•结果是,县里拿了项目不知道培训什么,不知道哪个村的农民有需求,不知道在村里办班农民能否参加,一句话,培训工作能否按要求办,心里没底。(二)培训内容的确定问题•许多项目县没有做到,农业局在确定培训村和培训内容上,没有按“点单培训”要求去办,简单处理;•有的县60%的村安排在大田粮食作物培训,很难想象培训教师到村里,能15天讲大田粮食作物生产,农民有兴趣在那里听你讲课。•打电话核查,经不起核查,农民也不满意(三)培训机构、教师的确定问题•由局领导简单指定,没有经过公开招标。一方面是培训机构没有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许多想承担任务的机构连竞标的机会都没有,谈不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培训教师确定上,应该是选择最好的技术人员包村培训,但许多县是随意安排,很难保证有效培训。(四)培训工作规范开展问题•很多地方是走过场,培训机构没有认真组织培训工作,只是派个人或请个人到村里走一走,没有认真了解农民的需求,没有扎实坐下来给农民讲课,个别地方到现在为止,培训机构还没有到村里去过一次;•有些培训机构没向农民发放培训卡,有卡也没有认真记录,也没有建立培训台账,经不住检查。(五)培训工作的督查问题•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认真开展督查工作,有些县根本就没有到村里或电话核查,季度报告只是听培训机构报一下,有的省份至今还没有上报季度工作情况,这是我们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各地存在惯性思维,没有用全新的思路来操作,还是用以前的方式方法来管,县一级尤其体现,根子在省级;•三是各地没有认真抓监管,没有拿出阳光工程的胆量和气魄来来逐级落实责任,工作软弱,监管不到位。三、2007年项目安排•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系统600个县(市、区、旗、团场)2万个村(场)实施,中央财政对每个培训示范村(场)安排补助经费1万元。(一)指导思想•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以专业农民为重点,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二)主要目标•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现场指导不少于15次;•在培训示范村培养不少于40个绿证学员,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推进培训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三)基本原则•1、服务主导产业•2、突出培训重点•3、创新工作机制•4、注重工作实效四、加强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财政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内容农民来选、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资金报账管理;•真筛选、真招标、真培训、真核查、真补助•重点:建立和落实好监管制度•手段:建立监管系统(一)建立项目县和项目村的筛选制度确定项目县:•当前确定项目县的原则,当地必须有特色产业•有了特色产业,才有经济效益,农民才有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老师才能找到培训内容,才能真正把课上起来•各省筛选项目县,一定要有一个标准,列出几个参数,符合条件的先上,这样才能做好科学、公正,不做成领导项目、人情项目。(一)建立项目县和项目村的筛选制度确定项目村:•一定要找专业化生产的村开展培训工作•项目县筛选培训示范村条件:一是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水平高,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三是村有培训场地,能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二)建立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招标制度培训机构招标:•组织和动员各级各类参加;•想竞标的技术单位,要向县里提出培训申请;•县里公开、公平、公正确定;•要通过这种形式形成竞争机制,多单位竞争,优胜劣汰•没有认真开展培训的单位,要淘汰,并进行公示,让培训机构感到竞争的压力(二)建立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招标制度培训教师的招标:•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教师包村培训,培训工作要由1个或几个老师主要承担。•当前,招标工作实行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相结合,老师主要负责培训工作开展,培训机构主要负责老师管理、培训卡和培训台账建立、书屋建设、培训学校建设等。(三)建立公示制度各县主要公示内容:•一是培训示范村;•二是培训教师;•三是培训记录;•四是培训资金使用情况;•五是老师领取补贴情况。(三)建立公示制度•公示制度是项目管理公开透明的标志,只有公开透明,才能形成公开监督。•阳光工程为什么能阳光操作,关键是公开透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一定要探索建立公示制度。(四)建立培训卡和培训台账制度•培训卡是记录基本学员的培训学习情况,是检查培训工作和发放绿色证书的依据•培训台账是培训工作开展的真实记录,是检查培训工作是否落实的依据。•目前,培训卡和培训台账是实现农民科技培训软工作硬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财政报账和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四)建立培训卡和培训台账制度•要对基本学员发放培训卡,在培训卡上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要规范培训台账,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及培训教师。要签字,一式两份,分别由培训机构和示范村保管。•各省一定要按制度办事,不要有畏难情绪,也不要怕繁,下去检查,都要拿台账到村里核实,或打电话跟农民核实。(五)建立季度报告制度•实行培训工作季度报告,可以了解各地培训工作进展,更是督促各县、各培训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手段。•去年的300个项目县,12月份做了一个季度报告统计,2007年项目县的安排上,我们也进行了适当调减(五)建立季度报告制度•为了增强季报数据的真实性,从今年开始,对各地上报的数字,我们将要求上报数字必须核查•各县项目办公室一定要对每个上报班次核查,并且要求核查人签字。•各省对各县上报的数字,也要随机抽一部分村进行核查,抽查比例不能少于10%。(六)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在季度核查和季度报告的基础上,每个村的培训工作结束后,项目县要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每个示范村进行检查验收,核实培训工作完成情况,了解农民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程度。•检查验收结果作为财政报账的主要依据。(六)建立检查验收制度•各省要加大对项目县培训工作的核查力度,要对每个项目县按一定比例的村进行抽查。对培训工作不落实、弄虚作假、套取挪用资金的,要严肃查处,3年内不得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业部将联合财政部加大抽查力度,今年将根据各村进度报表进行抽查,将选择部分省份全国通报。(七)建立补助资金使用制度•为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去年财政部、农业部进行了认真调研,专门印发了《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补助对象、补助范围、项目申报、资金拨付、资金报账、项目监督等,都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各省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严格按制度执行。(七)建立补助资金使用制度•一是资金使用范围:只能用于补助授课人员的讲课费、误餐费、住宿费、交通费,以及培训机构用于与培训直接相关的教学耗材、培训资料、购买培训证书等方面的支出。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培训条件建设等支出。各地不得在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中列支项目工作经费。•二是资金报账: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账和县农业部门出具的检查验收合格证明等材料,到县级财政部门报账。监管系统内容•各县基本情况•各村基本信息•学员情况•承担培训机构情况•培训进展•培训成效监管系统内容各县基本情况:•县名•农业人口数、农业劳动力数•全县总村数、培训示范村数•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数量•县项目办联系人、电话监管系统内容各村基本信息:•村名•主导产业•全村人口总数•全村劳动力数量•在家务农劳动力数量•联系人、电话监管系统内容学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监管系统内容承担培训机构情况:•机构名称•机构类别•培训老师姓名、电话•培训起止时间监管系统内容培训进展:•办班次数•培训人数•教师进村次数•县核查人监管系统内容培训成效(年末填写):•本村参加农民总数•本村农民获得绿证数量•注册学员人均收入情况•全村人均收入情况1、培训体系建设问题。•一是抓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县为单位,根据本县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按产业定师资,从县内、县外吸收专业人才,建立本县师资库。•二是抓培训学校建设。我们要通过在示范村的1-2年的培训,在村里挂个“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的牌子,同时建一个科技书屋,买2000-3000元的书,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看出成效。2、培训工作组织领导问题•农业、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单位共同参加,加强培训工作协调。•在组织领导问题上,大家要把提高责任意识,要硬管理,每个县、每个村的培训都是责任,谁承担,谁负责。•各地一定要选农民想培训的产业和村来搞,否则,就一定会出问题。3、关于与绿色证书结合问题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合格的学员统一颁发绿色证书的目标:探索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与绿色证书管理紧密结合•明确发证标准:经过1个或2个生产周期的系统培训或实践,使学员基本了解所从事岗位的生产和经营知识,基本掌握岗位的技能要求。3、关于与绿色证书结合问题•考核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培训教师或有关专家对学员进行考核,分为基础知识考核和生产技能考核两部分,主要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考核。•绿色证书由农业部统一印制,各地不得自行印制。•将绿色证书发放情况作为考核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谢谢大家!感谢大家对我们
本文标题: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7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