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新诗偶然的相逢,永恒的记忆——徐志摩《偶然》•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主要诗歌流派•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世纪初:新诗的“尝试”•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关于“新月派”•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代表作:《偶然》•音乐美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徐去世后新月派走向衰落。新月诗派在新诗发展史上,突出的贡献在于新诗的格律性方面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启发者:泰戈尔•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后起之秀:卞之琳命名:施蜇存受现代书局委托创办文艺刊物《现代》。诗人群: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何其芳、林庚等。发展:卞之琳于北平编文艺杂志《水星》,与《现代》呼应,共同推动发展。高潮:36年10月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并邀卞之琳、冯至、孙大雨、梁宗岱等参与,把现代诗派推向高潮。衰落:抗战爆发后,急剧分化,走向衰落,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则为40年代的“九叶诗派”所继承和发展。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唐五代温李一派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多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名章垿(xù),笔名南湖。现代诗人、散文家。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詩人的影响。•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散文自成一格,《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名篇。•1927年为界•前期(1921——1927),是“理想—浪漫”期,在此期间,写作并结集出版《志摩的诗》和《翡冷翠的一夜》,前者侧重对理想的追求,后者则主要表现爱情思绪。(《雪花的快乐》等)•后期(1927——1931)为“迷惘—沉落”期,诗作也倾向于感伤苍白。(《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两个时期的分界之作:《偶然》、《丁当——清新》《人间四月天》剧照“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短短三十六岁的一生,带给世人许多可供回味的东西。(1)“爱、自由和美”的理想。(2)徐志摩的离婚与再婚。(3)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积极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原配:张幼仪精神伴侣:林徽因妻子:陆小曼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一生悲剧的根源徐志摩生活中的三个女性张幼仪出生名门,兄长张君劢是哲学家,后任民社党主席;张嘉璈后任中国银行的总裁。她容貌端正、操持稳重、沉默少言、秀外慧中、具有大家闺秀的气质。16时由父母包办嫁给浪漫诗人徐志摩。1922年离婚。徐志摩去世以后,她默默独自度过了三十多年的凄凉岁月,直到儿子成家立业,1953年在香港与邻居一中医师结为夫妻,1989年病逝于美国,享年88岁。徐志摩生活中的三个女性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生于浙江杭州。一代才女,京派著名女作家,擅长诗歌散文创作。23岁嫁给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大公子、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后随丈夫从事建筑学研究。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并与梁思成一起主持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195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51岁。徐志摩生活中的三个女性陆小曼徐志摩遗像徐志摩之墓诗人影集诗人影集(二)1924泰戈尔访华时与林徽因担任翻译陪同诗人影集(二)诗人影集(三)硖石西山白水泉徐志摩现墓地再别康桥徐志摩祖居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1926年5月•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义。卡之琳说:“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形式的完美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张力结构(1)诗题与文本“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化的时间副词,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构成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2)诗的内部“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象征性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放的光亮”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象征性这正是“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征”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然”“逢”“会”而这“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WhenIamdead,mydearest,Singnosadsongsforme;Plantthounorosesatmyhead,Norshadycypresstree;BethegreengrassabovemeWithshowersanddewdropswet;Andifthouwilt,remember,Andifthouwilt,forget.Ishallnotseetheshadows,Ishallnotfeeltherain;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也无需浓荫的柏树;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淋着雨,也沾着露珠;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要是你甘心,忘了我。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觉不到雨露的甜蜜;Ishallnothearthenightingale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Singon,asifinpain;在黑暗中倾听悲啼,Anddreamingthroughthetwilight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Thatdothnotrisenorset,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HaplyImayremember,Andhaplymayforget.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我也许,我也许忘记。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赛蒂Song/徐志摩译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本文标题:偶然 徐志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8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