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关注金砖四国(2010)
“金砖四国”的来历“金砖四国”当前的经济状况“金砖四国”的经济关系“金砖四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金砖四国”(BRICs),这个由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创造的新词,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联系了起来。“BRICs”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高盛证券公司。2003年10月1日,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高盛估计,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并于2028年超越德国。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届时,现有的六大工业国将只剩下美国与日本。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2001年12月20日推出这个颇具有想像力的词汇之后,很快便风行全球,成为对21世纪全球经济走向的最大预言。奥尼尔在那份至今为全球经济界引为经典的报告中预测,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中国则将在203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近年来,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ICs,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四国”的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四国”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降低,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GDP所占世界份额则同步下降。“金砖四国”中除“中国速度”的发展举世瞩目外,印度经济发展十几年来平均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7%左右,2007年高达9.2%。中、印已成为全世界投资最具吸引力的三个国家中的两个(另一个是美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金砖四国”外汇储备无一例外都有增长,2008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76694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俄罗斯4764亿美元,印度2932亿美元,巴西1875亿美元,相比之下,作为经济强国的美国的外汇储备仅为735亿美元。作为最大和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贸易依然占到很大比例。随着贸易多元化格局初具雏形,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辐射范围和力度逐年扩大,除中国在美、欧等传统贸易伙伴贸易总额中的占比逐年递增外,中国对印度、俄罗斯、巴西三国的影响也在悄然上升,这一点在各国对中国进出口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见表2)。2008年5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金砖四国”外长在这里举行会谈,这是四国外长在联合国框架之外的首次会晤。会后,四国外长发表了“联合公报”,强调“四国开展对话系基于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对解决全球发展领域的紧迫问题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对话的前景广阔”。随着“金砖四国”在全球影响的增强,四国已经注意到了相互间加强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2007年以来,受能源、粮食和金融三重危机的困扰和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衰弱态势,“金砖四国”经济也饱受困扰,2007年下半年以来四国通货膨胀水平明显上升,经济金融受到冲击,经济增长下行风险加大。IMF最新预测显示,2009~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分别放缓至9.3%和9.5%。印度2009~2010年经济增长可能分别放缓至7.9%和8.0%。得益于能源价格的上涨,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发展依然快速。一季度,俄罗斯经济增长率达8%,较上个季度高0.2个百分点,巴西1~2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8.7%和9.7%。受全球通货膨胀形势进一步恶化,“金砖四国”通胀形势较之发达国家则趋于严峻。从2008年至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情况来看,“金砖四国”CPI均大幅上涨,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IMF预计2009年俄罗斯的CPI将达到11.4%,预计2009年巴西的CPI会达到4.8%,高于2008年3.6%的水平。印度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2009年3月CPI就达到7.9%,远高于2008年全年6.4%。2009年初以来,在CPI及通胀预期不同程度上升的压力下,“金砖四国”纷纷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屡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17.5%的历史高位。印度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继6月11日加息后,24日印度央行再次大幅升息,将基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8.5%。俄罗斯也在近期陆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7月11日,俄罗斯再度加息,将再贷款利率从10.75%提高到11%,这是俄罗斯央行2009年以来第四次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资源大国巴西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三年以来首次采取金融紧缩政策,分别在4月和6月两次加息,其基准利率已达12.25%。四国央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对最近几个月CPI持续上升有所担忧。从总体上看,“金砖四国”经济均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未来一段时间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仍将持续。“金砖四国”与“四小龙”不同之处在于其经济体系很大,人口多,面积大,其经济发展依靠自身丰富的天然资源。同时,其经济体系不完全是开放的,不完全依靠出口,各自内部市场占据重要地位。“金砖四国”有一点因素是一致的,就是中国发展模式,即“北京共识”。其基本经验:循序渐进地开放、改革。印度的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一些世界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和权威机构出具的各类报告,都对印度的经济发展赞誉有加。可是很多到过印度的人却发现,快速发展的印度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坑坑洼洼的道路、不太像样的机场、大城市里的贫民窟……有人甚至戏称,“十年不回印度也不会发现什么变化”。然而,也许正像印度一些学者描述的那样,印度是个“身披破衬衫的健壮小伙”,在基础设施落后的表象下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自于服务业。服务业目前大约占印度经济总量的一半还要多。而最值得世界津津乐道的便是印度的信息科技产业。另外,印度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是热火朝天。自2003年5月份以来,印度股市的牛市行情已经持续了长达5年。由于看好印度股市,国外机构投资者资金大量流入印度资本市场,不断推高印度股市。印度股市指标股指孟买证券交易所敏感30指数前一段时间连创新高,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也早已突破万亿美元。然而,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印度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落后。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其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改变。目前,俄联邦预算收入的30%与外汇收入的4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产品。在出口和吸引外资方面,能源行业名列前茅。滚滚涌入的“石油美元”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政府预算较为宽裕,从而为推进各项改革计划提供了必要条件。俄罗斯正致力于引导国内投资和消费,以及发展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其它产业,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目的在于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工业的依赖程度,并逐步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转变。俄罗斯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和急需解决的深层问题。2003年制定的《至2020年俄罗斯能源战略》,表明经济能源化是俄罗斯成为经济强国的一种必然选择。但是,过分倚重能源容易导致经济增长缺乏稳定性。业内人士认为,建立在国际能源价格处于高位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和不可靠的”,俄政府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确保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经济抵御危机的能力。俄罗斯经济增长能源化对环境正在造成负面影响。资料显示,俄罗斯由于地质勘探和矿藏开采而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失每年逾72亿美元。而时有发生的石油和天然气泄漏事故,也是一笔数额不小的隐性损失。此外,虽然俄罗斯依靠出口能源使得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受惠面仍不宽,社会上贫富分化依旧严重。目前,俄罗斯的百万富翁日益增多,但中产阶层只占该国人口的20%。作为南美经济大国,近几年来巴西彻底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平稳,出口增长迅速,通货膨胀率得到控制。2008年,巴西国内生产总值约1万亿美元,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认为,近几年的经济数字显示巴西经济发展健康稳定,正向其他三个“金砖”国家靠近。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巴西货币雷亚尔被允许自由浮动。自那时起,雷亚尔贬值以及世界市场条件的改善,使巴西的出口贸易获得了显著的增长,并于2001年实现贸易顺差。雷亚尔实行浮动汇率后,汇率波动的风险增加,私人部门举借外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巴西外债不断增长的趋势受到了遏制。2003年1月,卢拉总统上台后,实施财政紧缩和减支增收政策,全力抑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巴西今年以来美元储备飞速增加。此间金融专家认为,其原因是巴西通过发行债券购买美元,扩大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增加以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等。巴西中央银行7月16日公布的数据称,巴西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达到506.92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跃居全球外汇储备排行榜的第七位,远远高于拉美其他国家。宏观经济数字喜人,股市也随之升温。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巴西经济,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巴西地大物博,是农业和资源大国,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些资源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使巴西的贸易顺差加大。此外,乙醇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出口,改变了巴西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巴西是拉美大国,有1.8亿人口,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消费品市场之一。可以说,巴西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本文标题:关注金砖四国(20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392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