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外部文件-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15日市第十三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率先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战阶段。《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铜陵市委关于制定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旨在阐明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篇回顾和展望第一章“十五”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经济高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为实现“十一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2“十五”期间,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从2003年到2005年实现三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十五”年均增长15.7%;人均GDP达到3100美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6:61.6:34.8;财政收入24.3亿元,先后跨越10亿元和20亿元两个台阶,2004年到2005年实现两年翻一番,“十五”年均增长24%。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二、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产业优势更加突出“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连续多年高开高走,运行质量持续提高,工业强市地位不断巩固。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47家,五年增加63家;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371亿元,年均增长35.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6.8%增加到54.6%。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4亿元,比“九五”末增加17.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9.8,比“九五”末提高一倍多。主导产业增势强劲。主导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强劲,2005年,铜、化工、电子、建材、纺织五大产业产值分别达175.4亿元、36.7亿元、12.4亿元、22.2亿元和12.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达56.1%、11.7%、4.0%、7.1%和4.1%,五大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8.7%。骨干企业不断壮大,有色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92.7亿元,铜化集团、精达集团销售收入分别达到25.1亿元和31.6亿元。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铜冠牌”阴极铜实现我市国家级名牌零的突破,省级名牌产品增加到18个。科技创新和孵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中科大—铜陵科技创业园以及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相继建成,初步构成了铜陵产业创新体系。初步探索出一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市已成为全国3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有色公司成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三、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7亿元,是“九五”的两倍多,投资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建成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有色冬瓜山铜矿、金隆21万吨电解铜扩建、金昌冶炼厂主工艺改造和金威铜板带工程,铜化集团磷铵二期、60万吨磷复合肥、20万吨硫酸、3万吨钛白粉,铜峰拉膜三线、四线、特种电容器项目,精达集团系列特种漆包线,三佳电子专用模具、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海螺二期5000吨线、三期二条万吨线,上峰水泥一线,电厂五期扩建等一批骨干项目相继建成,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长江干堤加固工程、沿江泵站改造、平垸行洪、移民建镇、退耕还林、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等国债工程,加快了小城镇建设。完善了服务业设施。相继建成铜陵商城一、二期、红楼商城、世纪商城、中南市场三期、井湖大市场、澜溪山庄;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制新建了合百商厦、家得利超市等。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滨江循环工业试验园、中国服装(铜陵)产业园、国电铜陵电厂、庐铜铁路、城际铁路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即将开工建设,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十五”期间,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交通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交通方面。改造省道42公里,实施省道路面改善35公里;改造县乡道路160公里,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庐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铜黄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铜宣高速公路和铜九铁路开工建设;建成了一批现代化专业码头,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显著增强。城建方面。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4修编工作,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新城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框架初步拉开。完成了三水厂扩建、新民污水处理厂、城市电网改造等工程,天然气利用工程即将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6.4公里,增加供水能力10万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了螺蛳山广场、笔架山广场、观湖广场、铜文化园和铜都大道景观工程等,市容市貌不断美化,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五、改革开放开创了新局面,自主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突破。五年累计有344家企业实施了“两个置换、两个退出”的改革;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革全部完成,商贸流通、公用事业、建筑企业改制全面推开;推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有色、铜化两大集团近6亿元银行债务实施了债转股,核销各类公有制企业银行呆坏账6.48亿元,有色4户矿山关破获中央政策性资金12亿元,4.35万名职工转换了身份,35所学校和31所医疗院所从企业分离。资本运作卓有成效。继铜都铜业之后,三佳科技、铜峰电子、精达股份、六国化工4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募集资金28.86亿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铜陵板块”;引进了投资者,置换了精达股份和铜峰电子部分国有股权,铜都铜业和铜峰电子已实现股份全流通。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不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全省率先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免征农业税,直接减轻农民负担3338万元,化解村级债务5604.5万元。金融改革积极推进。城市信用社已组建挂牌,两家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体制改革力度显著增强。完善了机构设置,理顺了职能分工,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丰硕,五年累5计利用外资2.3亿美元,利用内资61亿元,共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铜陵。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3亿美元,年均增长28.7%。六、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十五”期间,我市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3元,比“九五”末增加4000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54元,比“九五”末增加900多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提高了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标准,实现了应保尽保;初步建立被征地农民保障、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廉租房、残疾人扶助、特困学生救助等制度。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实施了金昌冶炼厂改造等一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科技馆、一中搬迁、三中教学楼、铜都文华苑、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市县疾病控制中心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五城联创”深入推进,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实际“十五”年均增长(%)2005年预期值“十五”年均增速(%)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20(2000年价)1018215.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520018.93财政收入(亿元)12.6924.3244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亿元)150250.723.8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0104210.96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328.7其中:出口1.86.67五年累计利用外资(亿美元)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600895231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000533546.710人口自然增长率(‰)96.511城市化率(%)54.812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613城镇登记失业率(%)4.3第二章“十一五”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内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国内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快趋势、科技进步加速化趋势和资源配置市场化趋势正在加快,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不断完善的宏观调控,将有效遏制经济发展中的不健康、不协调因素,有效加强薄弱环节;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江经济带,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政7策机遇。与此同时,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加大、深化改革的难度加大、妥善应对经济全球化风险的难度加大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从市内看,我市经济已迈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增势强劲。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城建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为加快融入“长三角”,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创造了新的支撑条件。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奋力崛起、率先突破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实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县区经济薄弱,民营经济比重不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就业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偏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社会事业欠帐较多。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第二篇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一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重点,实施东向发展、结构升级、统筹发展、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率先8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贯彻上述指导思想,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率先崛起,实现跨越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后发优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总量扩张,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综合竞争力和体制竞争力,坚定不移地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率先崛起,担纲承梁。——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东向发展。深化各项改革,破除各种障碍,缩小与发
本文标题:外部文件-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