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变化
深圳改革开放纪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1978年,深圳与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设立为经济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众所周知,深圳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各个方面都赢得了远近闻名的伟大成就,它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最罕见奇迹。深圳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对全国作出的贡献,都很惊人。认真回顾和总结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经验,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深圳简介•深圳又称鹏城,地处珠江东岸出海口,面积1948.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0多万。•深圳是广东第二大城市,也是大陆四个一线城市之一,广东最大的经济特区,与广州并称南粤双雄被公认为与上海,北京并列的国内三大金融中心。•2008年12月7日,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GDP总量跃居全国第四(位于上海,北京,广州之后)•深圳是继北京之后第二个齐聚56个民族的大城市,拥有少数民族人口36万多。•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33岁了,深圳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了。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创造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曾经大陆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深圳速度就发生在它身上)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33岁了,深圳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了。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然而,一个令中国骄傲的深圳,是否可以不断更新其崭新的面貌呢?思维总需要先行一步,走在发展之前。驻足现在,回顾过去,是为了深圳更加不凡的将来。与今日的经济特区深圳相比,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那时的房屋结构形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即纵向式屋和大齐头屋。本地人(讲粤语的人)的住房,多为纵向式,入大门为厨房,接着是天井,越过天井是正厅,厅后是卧室,卧室有楼廊。富裕之家,再加一天井,天井前建一厅一房。前者称纵向式“二进”,后者称“三进”。建筑材料多以三合土(黄泥、沙、石灰)砌墙,房顶光线极暗。客家人的住房,多为大齐头式,一进门为厅,两边为厢房,用作卧室及厨房,以靠墙开一小窗和明瓦采光,光线不足,建筑材料与本地人建材相同。在客家地区,有一种被建筑学界称为汉族民居五大特色之一的围屋。围屋一般为正方形,城堡式,四面有高墙,四角有楼阁,围墙和楼阁下有枪眼。围内有天街。住宅多有天井。如坪山的大万世居,坑梓的龙田世居,龙岗的罗瑞合等都是宝安比较有名的客家围屋,其中以双层复合结构,九天十八井的大万世居最为显著,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渔民一般都以船为家,船小人多者,则在沿海较高处搭茅棚栖身。建材以竹木为框架,茅草作墙和房顶,只能勉强遮蔽风雨,常受台风摧毁。•深圳前身是宝安县管辖的一个小镇,由于当时大陆与香港不能直接贸易往来,经济发展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小镇。房屋结构形式基本上只有两种,即纵向式屋和齐头大屋。建材多以三合土(黄泥,沙,石灰)砌墙,房顶盖瓦,光线极暗。•渔民一般一船为家,船少人多者,则在沿海较高处搭茅棚栖身。建以竹木为框架,茅草做墙和房顶,只能勉强遮风避雨,极易受台风摧毁。深圳住房去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改革开放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上世纪70年代初期温州人还不得不在它乡偷偷摸摸做小工匠。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上去打工,据一位姓潘的先生回忆说,当时只有18000人的沙井镇,逃港就达10000人,蛇口海岸线上每天可见数百具尸首。就是因为穷,老一辈农村人在逃到香港后,拼命工作、赚钱。有个叫陈生的本地人,逃到香港后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由于没有户口,他只能白天在山上睡觉,晚上才去工地上干活,干了两三年,总算有了七万元的收入,他回到沙井镇开了一家杂货铺。今天的深圳,拥有430多万人口,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在新时期紧跟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大步发展的进程。其中深圳金融仍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新时期“带头”作用,在金融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使深圳金融成为全国最有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准最高、开放度最大市场。深圳现在的风光•深圳建立经济特区虽然只有33年的时间,但却创造了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新记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就没有经济特区发展的今天。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未来希望。•1981年正在兴建中的广东深圳蛇口工业区。新华社发•这是可停泊5000吨货船的广东深圳经济特区蛇口工业区顺岸式码头•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打工妹和打工仔提供许多就业机会,从贫困山乡走出来的年轻人为了摆脱贫困,追求独立,更新观念,来到深圳特区寻求发展。图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打工妹和打工仔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农村人可谓穷得叮当响,他们为了挣得一口饱饭吃,穿越层层铁丝网,泅渡到资本主义地界上去打工,据一位姓潘的先生回忆说,当时只有18000人的沙井镇,逃港就达10000人,蛇口海岸线上每天可见数百具尸首。就是因为穷,老一辈农村人在逃到香港后,拼命工作、赚钱。有个叫陈生的本地人,逃到香港后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由于没有户口,他只能白天在山上睡觉,晚上才去工地上干活.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房屋结构被淘汰,农村的房屋全都盖成二三层以上,样式别致,色彩绚丽,空气流通,采光良好,还有精心培育的小花园。城区居民住宅,都是成片的新式的五六层以上的楼宇,内设若干单元套房(二房一厅)、三房二厅、四房一厅),旧式瓦房已不存在。深圳经过三十年多年的改革春风沐浴,往日的老城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势非凡的“地王”,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场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华灯初上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一片繁华欣荣的景象,无处不透露着勃勃生机。即便是见证了特区的发展与成长的拓荒者们,看到这一奇迹也感慨不已。今天的深圳,实住人口超过1500万(非户籍1280万),综合经济实力进入中国大陆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深圳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实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在新时期紧跟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大步发展的进程。其中深圳金融仍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新时期“带头”作用,在金融体制、机制、组织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在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方面的全国领先地位,使深圳金融成为全国最有创新能力、市场化水准最高、开放度最大市场。•改革开放犹如一场春风,吹醒了岭南大地,于是,以深圳为首的一批新兴城市雨后春笋般屹立在岭南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然而,深圳的变化只是祖国在改革开放后面目一新的缩影。它使中国从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状况迈向了总体小康的社会。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长期探索出的伟大创举,它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我们要矢志不移的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在改革创新精神的指引下迎接中国时代的到来!深圳大学VS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改革开放34年巨变•中国的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很多改革项目需要先在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取得经验之后再进行推广。深圳承担了改革“试验场”这一历史重任,在近20年的改革历程中,既创造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和不足。这些经验、教训对全国来讲,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全国的改革提供了启迪,作出了示范。•25年前,深圳还只是一个人口3万人的海边鱼村,但是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800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人口超过700万元的现代化大都市。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深圳速度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写照。到2003年,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86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88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000元,两项指标位居全国各大城市排名榜首位。•目前,深圳已在加拿大、巴西、南非、新加坡、和波兰建立了5家海外贸易中心。连续9年出口总额居全国内地大中城市首位。据不完全统计,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深圳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落户的已有80多家。沃尔玛、麦当劳、松下等都争相在深圳设立采购中心。•在深圳的发展战略中,“港口经济”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2003年,全市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达760.68万标箱,一举成为全球第六大集装箱干线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准箱居全国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深圳改革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实践,敢闯敢试敢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在改革方面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敢闯敢试敢探索的精神,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深圳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是充分发扬敢闯精神的一个典型范例。特区创办初期,借鉴香港的经验,在人们还不能接受社会主义国家土地也有价格和地租的情况下,大胆提出了国有土地使用费的概念,向外商收取土地使用费。1987年又以公开拍卖、招标和协议出让三种方式,进行了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的改革试验。•(二)排除各种干扰,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深圳在改革之初,就遇到了选择什么改革目标模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深圳从经济结构以外资和外向型为主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模式。在十几年的改革过程中,深圳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干扰和困难,但始终坚持了改革的市场取向没有动摇。•(三)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大胆地、成功地利用了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的管理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成功地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企业制度改革方面,深圳大胆进行股份制改造,试行员工持股制度,使国有企业初步具备了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先后建立了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等。通过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增强了深圳经济体制的活力,促进了深圳的经济发展。•(四)把香港作为改革开放的参照系,大胆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深圳在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学习香港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和做法,并大胆吸收和借鉴,从而解决了改革中碰到的许多难题。如引进建筑工程招标、实行土地批租等具体做法,促进了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形成;引进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加强特区的立法,规范了市场行为,改善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等等。•(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发展为中心,以改革促发展,以稳定保证改革和发展。深圳从解决土地使用、投资体制、企业发展、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入手,进行大胆的改革探索,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文标题: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变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