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课时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有关孔子论语简介《论语》是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孔子名____字____,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____国人,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家、_____家,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儒家典籍是《____》,它属于______体,由____________编纂,共____篇。丘仲尼鲁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论语语录二十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简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就是编纂的意思。各章的体式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1~9则就属于这种体式。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就属于这种体式。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些情节,但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注意句读听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生字论()语愠()省()罔()殆()诲()焉()弘()恕()lúnwǎngyānyùndàihóngxǐnghuìshù二、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人称代词,你。知:通“智”,聪明。每个三遍,写在大作文上•不亦乐乎愠温故知新罔殆见贤思齐弘毅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按时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但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重点字词:时、习、说、朋、知、愠、君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的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每天泛指多次xǐng,反省wèi,替谋划,出主意尽心竭力真诚,诚实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复习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忠实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译文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忠(尽心力);信(诚实);习(温习)理解:这一则谈人的。品德修养孔子名____字____,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____国人,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____家、_____家,是____学派的创始人。先秦儒家典籍是《____》,它属于______体,由____________编纂,共____篇。丘仲尼鲁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论语语录二十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这一点)做了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独立思考•有所发现•获取新的知识•将旧知识融会贯通•温习学过的知识↙↙↑↘↗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常复旧课,领悟新知。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译文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与本文哪一则内容相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思相结合,方能有所得。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导教诲通“汝”你下一则认识事物(的道理)吧是代词,这通“智”聪明智慧固定句式:“……也”译作“……是……”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老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返回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重点字词:“女”通“汝”“知”通“智”孔子在这句话中教导给我们什么道理?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读了这几则《论语》我懂得了……学以致用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例如:《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来表达.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第三课时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能看齐自我反省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说如何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我们应取长补短,像伟人看齐,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覆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之在其中他们的优点好的方面顺从下一则返回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胸怀宽广意志坚强仁义停止遥远角度:修身做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死而后已。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遥远。把“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重点字词:士、弘毅•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仁以为己任”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哲理人要像松柏那样能耐得严峻考验,活出自己的骨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译文: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树叶的。”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岁寒常青(困难)其他树木(小人)(君子)松柏凋落(变节)(保持节操)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话奉行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想要哲理(“忠恕”是儒家仁义思想的两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匆施于人。”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富安中学刘瑛看谁填的对(1)怎样对待“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2)《论语》中强调独立思考必要性的句子是————,————。(3)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这里!”(4)“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两句是————,————。5)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富安中学刘瑛看谁填的对(6)《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7)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10)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正如孔子所说:——————,—————。富安中学刘瑛《论语》背诵默写巩固训练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在生活中,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亚运在广州举办,全市人民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富安中学刘瑛你知道有哪些成语源自于本文吗?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安中学刘瑛二、学完全文后,你认为全包含的思想内容有哪几个方面?①学习方法②求知态度③修身做人请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三方面有关的句子。课文评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探究质疑:第一则讲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第二则可看出古代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第三则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第四则讲学习方法,加强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学”与“思”的辨证关系。第五则讲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第六则和第七则讲学习态度,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第八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第九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面对着利害关系,遇到事变关头,方能见君子的操守。第十则讲的是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处事之道。练一练一、重要词语:一、通假字:说:通“悦”,愉快。女:通“汝”,人称代词,你。知:通“智”,聪明。二、古今异义词:朋:文中指志同道合的人。(旧注:同门曰朋。与今义“同学”相近。)时习:按
本文标题:7论语十则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0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