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1
主要内容12345相关概念与内涵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病人安全意外事件高危风险评估及管理第一部分•一、相关概念与内涵•1、病人安全: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为避免或预防病人的不良结果或伤害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措施包括预防差错、偏误、意外、护理疏忽事件和违法事件等。•2、医疗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医疗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包括无医疗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一、相关概念与内涵•3、病人安全风险评估:是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利益出发,站在病人的角度,从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不同专科高危病人、药物、技术和环节、危重病人的转运、突发高危事件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评估是否存在病人安全的风险及程度。病人安全事件根据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或伤害的严重程度,从严重到轻微分为4个等级:一、相关概念与内涵•(1)警讯事件:造成病人非正常死亡或永久性功能丧失;如病人自杀、拐盗婴儿、输血错误导致溶血反应、病人或手术部位辨识错误等事件、院内感染、呼吸机相关死亡与伤害、治疗严重延误、高警示性药物事件、后果严重的院内跌倒或坠落、后果严重的病人约束事件等。•(2)不良事件:伤害事件并非来源于原有疾病本身,而是由于医疗行为造成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费用的增加,或在出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残疾,如跌倒、化疗药物外渗、给药错误等。一、相关概念与内涵•(3)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和功能功能造成任何损害。•(4)近似失误:由于不经意或是及时的介入行动,使原本可能导致意外,伤害或疾病的事件或情况并未真正发生。一、相关概念与内涵•4、病人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以最少的成本将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风险损失、不良后果等降到最低,促进服务质量和病人安全的完整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源上减少风险,改善和确保病人安全。病人安全是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一)护理查对制度管理:•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核心工作制度,认真严格地执行查对制度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关键环节。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建立查对制度,识别病人身份”作为病人安全的评审重要指标。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1、查对制度执行中的安全风险:•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缺乏查对流程指引或流程设计缺陷,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护士在执行中无法掌握关键的查对环节及内容。在认识上,护士未认识到查对制度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制度,是从一些血的教训得来的,忙乱时会跨越底线,流程能减则减,能不做就不做,甚至违反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遇不清楚的医嘱,因为忙乱就抱有侥幸心理,凭感觉习惯执行医嘱,疏于追查。护士查对时抓不住内容的关键环节,方式、方法不正确,导致失误。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2、查对制度执行中的安全管理目标:•(1)护士在诊疗过程中严格遵循诊疗规范、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及查对制度,做到“三查七对”。•(2)及时纠正潜在及存在的查对安全隐患,确保病人安全。•(3)正确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准备制度的落实,执行率100%;手术部位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结构(脊柱)的手术时,需标记手术部位。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3、查对制度的风险管理:•(1)全院统一就诊病人的唯一身份标识管理,重点部门实行条码管理。•(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同时使用姓名、性别、病历号、床号等两种以上的方式识别病人身份,确保病人身份正确。•(3)严格遵守标本采集、给药、发放特殊饮食、输血、配血、手术、特殊检查等高风险环节的查对流程,及时纠正潜在及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对正确的病人实施正确的治疗护理,保障病人安全。•(4)完善关键流程及落实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科交接流程及病人身份的识别措施。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4、查对环节的风险管理:•查对制度的风险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护理工作连续性,保证病人的治疗、护理不间断的必要措施。交接班在护理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病人病情观察的整体性和连续性。•1、交接班执行中的风险:不执行医护大交班,从医护沟通的角度对病人的病情缺乏整体了解,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的共识;对全科病人管理存在的问题如社保、抗菌药物的使用、住院时间及高危风险、特殊要求等不能有效沟通;没有执行床边交接班,护士不能借助团队对病人的问题提供连续性的、有效的护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交接班制度•2、交接班制度执行中的安全管理目标•(1)医护达到有效的沟通、共识,对病人及科室管理的重点予以关注和解决。•(2)准时交接并对高危病人、重点对象及纠纷病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杜绝或减少纠纷,确保病人安全。•(3)通过护士床边交接班提供相互学习和分享的平台,培养和指导护士,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准确、清晰交接病人病情,保证病人护理的连续性。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3、交接班制度执行中的风险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3、交接班制度执行中的风险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三)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病情和生活处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临床上常见的分级护理级别与病人实际需求不符的情况,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增加病人潜在的风险。•1、分级护理制度目标•(1)确定病人需求,明确护士对病人帮助和程度,体现护理本源。•(2)评估、发现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或并发症,保障病人安全。•(3)在满足病人需求的同时,提升病人自我照顾能力。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2、分级护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四)护理告知制度•2010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对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病人告知的内容进行了说明,强调医务人员未尽到告知义务,造成病人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目前护理告知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告知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医疗,认为医生已告知,护士不必再说明•2、对告知的法律内涵不清楚,专业底气不足,怕说错。•3、告知方式单一,多为口头告知,对法律举证难以提供依据。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四)护理告知制度•1、护理告知的目的•(1)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动员病人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决策,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2)详尽充分的告知对规避医疗风险及确保病人安全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调适病人的就医期望值,对构建医、护、患之间和谐的医患关系大有益处。•2、护理告知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2、护理告知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2、护理告知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管理•2、护理告知执行中的风险评估及处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护士在执行药物治疗及高危、特殊药品管理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只有重视高危药物的使用和管理,通过建立安全用药,用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处理、预防指引,引导护士在执行中运用护理程序科学用药,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2008年公布排在前5位的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氯化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根据药物的性质可分为:•1、公共高危药物,含高浓度电解质、易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毒麻药、PH值<4.1及PH值>9的药物、渗透压>600mmol/L药物、收缩血管药物等。•2、专科高危药物:血管活性药、肌松药、化疗药及贵重稀缺药物。•3、特殊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的药品,麻醉、精神、放射性、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一)高危和特殊药物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目标•1、预见性评估出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问题,正确给药。•2、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预防及处理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及药物外渗,确保病人安全。•3、规范药物管理,严禁药物失效。严防毒麻药、贵重药品失窃。•4、对特殊药品有明晰的“警示标识”,并按区域储存、规范管理,确保病人安全。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高危药物应用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二)高危药物使用中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第二部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护理中的高危技术是指在护理行为中造成病人不可逆或重大损害、影响病人病情及生命体征改变、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人费用、不能仅用护理行为解决的护理技术。临床上的高危护理技术主要包括有三部分•1、由医生操作,护理人员进行维护的技术;•2、直接由护理人员操作及维护的技术;•3、临床观察及监测的技术。•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根据这三部分,归类总结为以下常见的临床技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呼吸机的应用管理、手术中植入的各管道的护理;PICC置管及护理、人工气道堵塞的紧急处理、高危管道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危急值的监测、心电监测等护理技术。预防的关键,护士从临床实践中评估分析高危因素及护理风险,查找潜在或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有效、可行的护理防范措施,正确处理紧急情况,确保护理质量及病人安全。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一、导管病人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一)导管分类:•1、气管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2、动/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透管等。•3、肠内营养导管:鼻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4、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各种腹腔引流管、T管、鼻胆管、胰胆管引流管、肾/膀胱造瘘管、输尿管支架管、胃管、导尿管等。•(二)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控制目标•防止导管脱出或病人自行拔管;保持有效引流,防止管道堵塞;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及降低管道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四、护理高危技术的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三)导管护理的高危风险评估及病人安全管理
本文标题:病人安全高危风险评估及护理管理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27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