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跨国金融机构第一节跨国银行与国际投资第二节非银行跨国金融机构与国际投资第三节跨国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金融风险的关系第一节跨国银行与国际投资一、跨国银行的概念是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海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国际业务,实现全球性经营战略目标的(国际性)(超级)银行。二、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产生阶段(15世纪——20世纪初)(二)逐步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60年代)(三)迅速发展阶段(60年代——80年代)(四)调整重组阶段(90年代——近期)三、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一)母行与其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关系:1、分支行制2、控股公司制(集团银行制)3、国际财团银行制(二)海外分支机构的具体形式1、代表处(Representativeoffice)2、经理处(Agency)3、分行(Branch)4、附属行与联属行(SubsidiaryandAffiliate)5、协定公司和埃奇法公司(EdgeActCorp.)6、财团银行(ConsortiumBonk)四、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一)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者跨国融资的中介(二)跨国银行是投资者跨国界支付的中介(三)跨国银行是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信息、顾问服务的中介外资银行在中国概况:1982年我国政府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时,还只有一家外资银行分行,即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截至2003年底,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62家外资银行在华设立了191家营业性机构,其中84家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另外还设立了211家代表处。2003年底,在华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466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4%。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217亿美元,其中外汇贷款余额164亿美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外汇贷款的13%。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地域和运营门槛的限制进一步放宽。人民币业务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速度加快,比重不断加大。外资银行业务逐渐拓展,在许多领域体现出相当的竞争力。我国银行业开放的时间表(1):人民币业务加入时,开放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加入后1年内,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加入后2年内,开放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加入后3年内,开放昆明、北京和厦门;加入后4年内,开放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加入5年后取消所有地域限制我国银行业开放的时间表(2):客户服务对象加入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服务;加入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参股中资银行20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决定将单个外资机构入股的比例由原来规定的15%提高到20%;合计外资投资所占比例如低于25%,被入股机构的性质和业务范围不发生改变。如:国际金融公司(参股南京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和上海银行)、汇丰银行(参股上海银行)、花旗银行(参股浦发银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合资成立中德储蓄银行)、恒生银行(参股兴业银行)。第二节非银行跨国金融机构与国际投资一、跨国投资银行(一)投资银行以证券承销、经纪业务为主体,并可同时从事兼并与收购策划、咨询顾问、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投资银行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现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则是18世纪后在欧洲产生的,主要是由众多的销售政府债券和贴现企业票据的商号演变而来。证券交易所的诞生为投资银行业注入了催化剂:1773年伦敦证交所;1792年纽约证交所;1878年东京证交所;投资银行的业务体系一级市场业务:企业融资;市政机关融资;财政部融资;二级市场业务:充当做市商、经纪商、交易商;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企业扩张、收缩;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衍生工具业务;其他:基金管理、信息服务等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项目内容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本源业务证券承销存贷款融资功能直接融资,且侧重于长期融资间接融资为主,侧重短期融资根本利润来源佣金存贷款利差业务概貌无法用资产负债表反映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经营方针在控制风险前提下更注重开拓性稳健原则,注重“三性”保险制度投资银行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二)跨国投资银行指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跨国经营的大型投资银行,是投资银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跨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及当前格局60年代英国的商人银行在当时国际债券发行中担任主要角色;70年代是美国跨国投资银行业崛起;80年代中期,日本跨国投资银行一度称雄:野村、大和、日兴、山一(1997年11月破产);当前:美国依然保持领先,欧洲发起挑战;跨国投资银行发展原因从70年代末起,各国金融壁垒的拆除;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证券业的发展;跨国投资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支持跨国兼并与收购;对跨国投资的信息、咨询等服务;国际证券的发行承销;金融衍生工具的创造与交易;国际证券的自营买卖及基金管理;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共同基金(MutualFund)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例如,“受益凭证”、“基金单位”、“基金股份”等)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共同基金的种类众多,其中,根据投资战略不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投资于长期资产,如股票、债券或者实业资产的基金;另一类是主要投资于短期资产,如可转让大额存单、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的基金。(二)对冲基金(HedgeFund)是对少数投资者发行的私人投资基金,其投资对象涵盖证券、货币、期货、期权、利率、汇率等几乎所有金融产品。它往往通过财务杠杆,在高于平均市场风险的条件下牟取超额的收益率。对冲基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具有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才。(三)养老金和保险公司第三节跨国金融机构与跨国公司、金融风险的关系一、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的关系(一)股权结合(二)人事参与(三)业务联系二、跨国金融机构与世界经济(金融风险的)关系积极作用: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增加了金融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性。2、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缓解了资本短缺对经济运行的制约;3、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4、银行的国际化经营能够带来全球经济增长。消极影响:1、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强化了金融资本对全球经济的制约;2、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依赖;3、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严重性;4、造成货币政策的操作难以奏效。
本文标题: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3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