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什么是健康产业?简单的说,健康是一种状况;卫生是直接作用于人类健康的措施。是那些促进、保护和恢复健康的措施和工作。采取这些卫生措施可以要求回报,也可以不要回报。要求回报的就是产业;不要回报就是事业。为什么有的可以不要回报,为什么有的要回报?这需要从市场经济中劳动的生产性质和产品的经济性质来加以说明,还要以公共财政的性质加以说明。让我们首先请教马克思。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产业?应该说从事生产性经济活动的就是产业。马克思深入的研究经济活动的生产性。在服务性劳动尚未大量发展的十九世纪,马克思就以他锐敏的分析观察能力,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观点时,提出了一些光辉的思想。这些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医疗康复业的产业性质,提供启发。国外健康产业介绍一、健康服务业在美国有超过3700万人没有保险,占人口比例的12%还要多。美国的医疗保险都是私人保险公司经营。2004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障法案,政府主导的医疗保险主要为中低收入阶层及老年人提供服务。商业医疗保险分为保费较高的自选计划(ppo)和相对低价位的管理式保险计划(hmo)。所有的保险保费都会根据投保人的年龄、健康记录、参加保险前的体检结果和保险项目不同而变化。私立保险公司通过经营自己的医疗网络控制风险和医疗成本的支出。从2000年到2010年,美国健康产业的消费将由2000亿增长至1万亿美元,足足5倍的增长。发达国家如美国2007年的时候已经有1/7的成年人口从事健康医疗产业。在其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仅占40%。健康管理是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概念最早也是见于美国。到上世纪末,美国已有7700万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服务。现在美国医疗的重点就是维护健康、管理健康,对疾病的治疗已经落到从属的位置。目前在美国已有很多大企业和健康保险公司采用了这种健康管理方式。健康管理在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即90%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做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健康管理其目的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有效降低医疗支出。三、日本的医疗保险分属企业在职职工医疗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两个系统。医疗费用30%个人承担,70%由保险承担。日本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医疗保险和基于国家财政的公费负担这两个途径,对国民实施医疗保险。财政负担了大部分医疗保险费用。以“国民全体保险”为前提,根据保险的对象范围、保险金的比率、以及保险的方式及提供的医疗服务的不同分为9类。国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保险方式。为了减少和节约国民健康保险资金的支出,保险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2009年我国患者医药费用涨幅下降,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2009年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154元,比上年增加7.5元,上涨5.1%,涨幅下降2.5个百分点;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5775.5元,比上年增加311.7元,上涨5.7%,涨幅下降4.2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病人医药费用涨幅低于城镇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速度。•2009年前三季度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增长8.5%。•200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继续下降。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6118.8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9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4.96%。与上年比较,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1584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下同),增长10.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长0.13个百分点。•2008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支出分别为24.7%、34.9%和40.4%。与2007年比较,政府和社会卫生支出比重分别上升4.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下降4.8个百分点。•2009年药费占医药费用比重略有升高。2009年门诊病人药费比重占50.7%,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住院病人药费比重44%,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卫生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药费比例上升主要与甲型H1N1大规模流行的防治有关。•1.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2.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3.农村卫生发展仍然滞后•4.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不适应群众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使我国进入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国家行列。到2010年在全国普遍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农民看病就医问题。到2010年在全国城市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到2010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有效降低药品价格。到2010年基本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健康产业成为带动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例如,美国的健康产业约为1.5万亿美元,而中国只有400亿美元。中国拥有的生物制药企业达6000家,但规模小,研发力量薄弱,生产的药品97.4%为仿制类药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产业成就斐然。美国的医疗保健事业所创造的GDP占全国GDP的14%,达到1.4万亿美元,这是由于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很多其它产业的发展,如制药工业、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制药设备、物流行业、包装行业、辅料工业、医院、保健品产业、保险行业、银行业等。健康消费已成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消费。与中国发展初期的医疗保健产业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差异:一、医疗保健内容的差异:美国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量的70%是用于对患者进行健康史调查,和患者进行交流,为患者提供健康建议,而检查和治疗只占工作量的30%。我国目前的公立医疗机构,往往是在用100%的力量作那30%的检查和治疗工作。而70%健康咨询和保健等服务工作,已经成巨大的市场空缺。将公立医疗机构的先进医疗技术和设施,与优质的保健咨询服务相结合,必然涉及到大量的资源整合,同时也将提供无限的商机。二、医疗保健机构数量的差异:美国的医院数比中国少,我国医生人数虽然是美国的1.5倍以上,但素质、医疗条件等都步入美国,而且不论大病小病都要看专家门诊,无法合理地利用资源。我国医生的分布仍然不尽合理,医生的业务素质提高的不到保证,也有碍资源的合理配置。近年医疗事故有所增加,一方面说明法制不健全,一方面也说明医生的能力有待提高。三、医疗保健机构服务层次的差异:美国的医疗保健机构根据不同的消费顾客群,提供差异性的服务。我国早期的医疗保健产业并未形成明显的消费层次,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的保健产业细分市场正在形成:我国目前至少有5%的人口可以承受外资医院的优质高价服务,相当于6500万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虽然这部分人大部分是年轻人,医疗消费的主要支出不在治疗上。我国有10%人口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这部分人的医疗服务需要中等的服务,目前城市的医疗中,他们倾向于找专家看病,只要质量好,愿意承担费用,也愿意加入医疗保险。对80%的人而言,可能只能获得初步的医疗服务。我国可能会有10%的老少边穷地区的人,在今后一段时间依然缺医少药,需要扶贫和改善生活环境。合理的规划,可能会让他们得到基本的一些医疗帮助,而且需要社会力量或慈善机构的支持。谢谢观赏
本文标题:健康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4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