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S:这篇文章终于完成了....一个寒假..几乎都是在MZBBS上度过的....各位MY给了我不少支持和鼓励...虽然一直没等到老大....M8...从做年的1月到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一年啊....很短..对于这样一个级别的产品来讲一年啊....好长...大家都望眼欲穿......可正因为这样....M8就像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对我来讲....,没有什么比他更好...3.4日....让我们相约BBS...打破那个同时在线的记录...快高三了............M8来了..希望能和我一起去理想的大学...毕业后到MZ工作....研发M11...我猜...M8出来的界面和现在公布的完全不同...毕竟招了2年的UI设计师...总之...MZ...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回顾:一个卖手机的对M8的建议{宣传}抢MB了!!!!8000MB+PT850派送..张筱雨如何?M8分析RF3158翻了几天终于看见M8的新消息了用四个M8换她你愿意吗?[分享]原来就是后天2.21更新M8终成定局。。。官方公告、、、M8屏幕的完美表现!!!2.18下午再次更新这些是寒假中写的一些东西...到现在总共有101609人次看过...所以几乎论坛上所有人都看过了..很有成就感呢...OK以下是引用少帅寇仲在2008-8-411:16:00的发言:LZ的专业精神令人佩服,但是我的疑问很简单,为什么市面上到目前位置都没有3:2的屏幕存在??难道还没有上市的m8真的是开天下之先河?对此深表怀疑。关于m8为什么用720*480,我的猜测是三星6440的CPU可以支持到最大720*480的分辨率,大家可以去看看三星的CPU的spec。呵呵,因为他们都不是FORMIDER的。。。。还有,也不是说3:2就是最完美的,,但至少刚刚好,16:9不适合手机操作的。。。。4:3不适合看电影,大概是这样。。。。PRAT4..最终章...M8有多硬不是回答的回答...礦物表面因為外力摩擦而產生的抵抗力大小,稱為該礦物的硬度。礦物硬度的強弱,可藉由互相摩擦來決定。硬度的不同主要與離子或原子結合的強度、化學成份有關。老大说...M8的屏幕外透明保护层的硬度是六...比铁还硬...那是就有些纳闷...硬度6...不就是玻璃吗?虽然硬度有N种表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摩氏硬度但这里的6指的因该指的是摩氏硬度...莫氏硬度的测量本来就是用硬度为10的金刚石进行划刻实验..屏幕一般也是由于磨擦损坏的身边的一些物质硬度小刀其硬度約為5.5;銅幣約為3.5至4;指甲約為2至3;玻璃硬度為6。钨:4.5钴:2.5钛:3.5[银为2.7]、[金为2.5]、[铜为3.0]、[铁为4.5]、[铅为1.5]、[锡为1.8]、[锌为2.5],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15012284992.jpg大家都知道,钻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但脆性大,受撞击易破碎。所以在佩带时也要注意避免掉在地上或受到猛烈的撞击。玻璃也一样...M8的屏幕究竟是什么材料?到底有多硬?拭目以待...但是看看环球手机...把硬度公开的只有M8...因为老大的一句话...我们放心了不少...PRAT3说完里面的...说外面的...目前不确定老大说的电容式触摸屏是哪一种因为有三种:1电阻式触摸屏2:“外表面”电容式触摸屏3:“内表面”电容式触摸屏先说说基本构造:是在下面的LTPS表面再来一层透明的薄膜导体层最上面再来一块保护玻璃{老大说的...硬度为6....尽管玩...打不烂},基本原理:人体的感应电流耦合电容通过计算比例确定精确在M8屏幕按的位置具体: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电容式触摸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摸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摸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参考自提供由于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屏幕...所以更新到此为止..等有了新的消息再说PS:触摸屏大纪实...似乎是71年提出的..74年出成品2007水果在前面让人彻底喜欢上触摸屏2008年...M8让60几亿人全部用上了最完美的触摸屏手机...PRAT1M8的屏幕是非常优秀的其配备的屏幕并非普通的屏幕,而是市面上高档的低温多晶硅(LTPS)液晶屏所以可以适就应灵活的操作要求另外...相对于其他彩屏使用的a-si...LTPS还有相当多的优势....1驱动IC在M8的屏幕内...所以就降低了成本...M8的屏幕这么大...节约的还是相当可观...估计也许可能打到10点...而且能良品率高...还是节约成本..还有..PIN少了...稳定性自然也上去了...不错不错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cc.jpg2省电晶体管小啦...开口率打啦...透光率自然就高啦...3由于电子跑得快{晶体排列得好嘛}...响应速度也快了...还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薄啦..4最直观地:分辨率大大提高...720*480..3.3...哪个来比一下嘛..PS:水果也用的这个技术...怎么分辨率还是那么低?PRAT2m8采用720?80的屏幕大家都已知道了,可能有些MY会有点疑问。。为什么M8不采用4:3,《如M6的320*240》或者720P呢。。。毕竟现在大多的影片都是DVD分辨的。。。VERYCD和大家买的正版DVD都是采用720*480。。。问题就出来了这种3:2的分辨率很少有屏幕采用,那么下面这篇菜鸟的文章应该可以体现M8的用心良苦。。。以下是引用J.Wong在2008-1-122:22:00的发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并非如此。720*480的确是DVD画面的标准分辨率,这是毫无疑问的。PowerDVD的截图不是这个大小是因为设置的关系。PowerDVD的截图功能有两个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或者按照播放窗口大小。一般来说我们播放DVD时,为了始终保持图像比例正确,在PowerDVD里都会选中“保持画面比例”,截图的设置也是设为按照窗口大小。所以这样截下来的就是播放的窗口尺寸而不是原始的画面尺寸。要想得到原始画面,我们应该在截图选项中选择按照影片原始大小。这样无论什么DVD,1.33:1的、2.35:1的、可变形的、不可变形的,截出来的就全都是720*480的图像了。但是,仔细观察这个720*480的画面就会发现:它的比例是不正确的,也就是说,它在水平方向上是拉长的——什么?你截的图正好相反,是水平压缩的(图1)?那你肯定是截了一幅变形宽银幕的画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这里只讨论不可变形的4:3全屏画面。现在你看到画面是水平拉长的了吧(图2)?因为原始画面是水平拉长的,所以PowerDVD播放时要在垂直方向进行拉伸,这样才能得到比例正确的画面,也使得不可变形画面按照播放窗口大小截出来是720*540像素(图3)。那么,为什么原始画面要做成拉长的?做成比例正确的不是更方便吗?电脑播放器可以方便地进行拉伸,DVD机和电视又是怎么实现拉伸的呢?其实,原始画面做成“拉长”的,正是为了适应视频系统的要求,使其不用进行拉伸就可以得到比例正确的图像。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像素说起。大家都知道像素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单位。一般的概念里像素都是方方正正的,电脑显示器上也的确是如此,每个像素都是一样宽一样高的。但是在视频业界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会遇到长方形的像素。其实在模拟电视上讨论“像素”是不合适的,因为它的图像是由扫描线构成的,所谓的像素其实是扫描线上的取样点。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可以借用一下像素的概念。播放NTSC制DVD时,电视像素的高宽比是11/10,也就是每个像素都略显瘦长(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水平方向上的取样要比垂直方向上的取样更密集一些)。为什么会有瘦长的像素?这是由数字视频技术标准决定的。从视频业界的角度来看,目前的数字视频格式,包括DVD、DV、VCD、SVCD、数字电视等所有实际应用的格式,都是为了通用性而设置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晚期数字视频技术诞生的时候,已经有了大量的模拟视频设备和素材。如果下一代的数字设备和这些已有的设备全无关系而且要把老设备完全扔掉的话,那真是巨大的浪费。因此数字视频技术标准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和以前模拟设备的兼容性,以及对模拟素材的数字化。当时的模拟电视制式主要有PAL、SECAM以及NTSC,为了统一标准以及降低设备成本,人们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取样率标准对各种制式进行数字化。这个取样率被定为13.5MHz。我们知道对于NTSC制式,可以认为是相当于每秒钟扫描29.97帧图像,每幅图像由525条扫描线组成。这样每条扫描线的时长就是1/(29.97*525)=63.5微秒。但是这63.5微秒并不能全部用来搭载图像信息,因为要有大约10微秒用于回扫和同步信号,实际可以搭载图像信息的时长只有约53.3微秒。对于13.5MHz的取样率,这53.3微秒的取样数是多少呢?53.3*13.5约等于720,每条扫描线有720个取样,这就是水平分辨率720像素的由来(图4)。那么垂直方向上是如何取样的呢?很简单,就是按照有效扫描线的数量来取样。NTSC制式虽然总共有525条扫描线,但用于显示图像的有效扫描线只有486条(其它的也是用于回扫和同步),所以垂直方向上应该就是486个取样。不过486这个数字不零不整,而MPEG-2对画面是按16*16像素的宏块来处理的,如果取样数能被16整除会很方便。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裁掉6个像素而只保留480个像素,这就得到了NTSC制式720*480的画面分辨率。可是,前面说了NTSC制式的像素高宽比是11/10,720/1.1/480也并不等于4/3,还差了3%左右啊。的确是这样。首先,垂直方向上为了处理方便而截掉了6个像素,其次,在水平方向上,前面说过每条扫描线的时长为53.3微秒,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些时间消耗在了信号的上升和消隐上,真正的有效时长是52又2/3微秒,所以每条扫描线的实际有效像素只有52又2/3*13.5MHz=711个。剩下的9个像素可以用来搭载图像信息,不过在CRT电视上它们一般都放不出来。所以,假如有一部“理想电视”能把所有该有的扫描线都放出来(一般家用电视做不到这一点),它所显示的画面就是711*486像素。但因为技术规范规定了垂直方向只能有480个像素,所以为了保持比例正确,水平方向也只能用上704个像素(704/1.1/480=4:3)。也就是说,在技术规范所规定的720*480的画面中,应该只用中间这704*480的一块来显示画面,左右各8个像素用黑色补足(图5)。听起来很复杂吧?不妨这样想一下,现在有一幅640*480的标准4:3画面(图6)。要怎样处理它才能在电视上得到最佳的图像呢?由于水平方向上需要720个像素,所以我们要把640变成720。这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黑色在左右两边各补上40个像素。这样得到的图像在电脑上直接观看左右两边都有黑边,但中间的图像部分比例正常(图7-1)。而在我们上面所说的“理想电视”上一放,毛病就大了:由于像素是“瘦长”的,我们看到的图像不但左右有黑边,而且中间的图像也是水平压缩的(图7-2)。第二种方法,我们把640*480的画面进行重取样,水平拉伸到720*480。这样得到的画面在电脑上直接观看是水平拉长的(图8-1)。在“理想电视”上播放的时候,最边上的9个像素是看不到的,屏幕上水平方向只有中间的711个像素,垂直方向上则有全部480个像素。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上下都有窄窄的黑边,高度为3个像素(图8-2)。这样的画面是有点问题的,因为画
本文标题:8屏幕分辨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4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