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使用和分析(李富华)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使用和分析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李富华教学内容第一讲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的发展第二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第三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属性、类型第四讲教材编写基本原则第五讲教材编写的基本程序第六讲教材语料的选择及语料难易测量第七讲教材课文的编写第八讲教材语法点的选择和排序第九讲教材练习的编写第十讲教材文化内容的安排第十一讲教材评估第十二讲近三十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评说第十三讲分阶段汉语教材的编写问题第十四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展望第十五讲如何分析教材举例说明布置考查作业第一讲(一)对外汉语教学历史概说第一阶段初创阶段(50年代初——60年代初)第二阶段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第三阶段恢复阶段(70年代初期——70年代后期)第四阶段蓬勃发展阶段80年代以来——90年代末第五阶段繁荣大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现在第一阶段初创阶段(50年代初——60年代初)1、1950年7月,清华大学成立了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波兰,捷克斯洛伐克)33学生6名教师2、1952年暑假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3、1954年,桂林中国语文专修学校成立,规模庞大,越南学生及朝鲜学生1957年停办,教师到北大工作4、1961年,因为大量非洲学生到来,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这一阶段,我国共接受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315人。这些留学生一般接受一到两年的汉语教育,然后分派到有关院校学习专业,所以,应该说,汉语教学算是一种预备教育。不少国家不但向我国派遣留学生,而且还要求我国政府派遣中文老师前去他们国家任教。50年代我国曾经向越南、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派遣汉语老师。进入60年代以来,要求派遣汉语老师的国家越来越多。到国外教授汉语,除了较高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从1961年开始,高教部从一些大学的中文系挑选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出国汉语师资,派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大学,分别进修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北京外国语学院)和阿拉伯语(北京大学),进修期限为三年。这可以说是专门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最初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阶段应该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巩固和发展阶段(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1、1962年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对外汉语教育有了稳定的阵地。2、1964年开始,除了汉语预备教育,还承担培养出国汉语师资的任务。不仅仅选调优秀的中文系毕业生,而是招收对外汉语教育的本科生。学制四年模式:部分汉语课程,部分外语课程1964年将该校改为北京语言学院一直发挥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基地、骨干、带头作用。这个阶段的特点:1、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从1962年到1965年,我国共接受留学生3944名。四年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人数超过了前11年;2、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对外汉语教学培训班第三阶段恢复阶段(70年代初期——70年代后期)1、1973年,恢复北京语言学院,并为了加强教材建设和研究工作,成立了编辑研究部,这是我国第一个编写对外汉语教材和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2、一批高校也陆续成立了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为在本校学习的留学生补习汉语。3、欧美、澳洲留学生比例明显上升此阶段突出特点:教师明显不足。北京语言学院为此举办了多期教师培训班。第四阶段蓬勃发展阶段(80年代以来——90年代末)1、以北京语言学院等高校为基地,教学点遍布全国,教学规模迅速扩大正式成立专业名称:对外汉语教育专业2、通过派遣教师、提供教材、建立教学点等各种方式支持国外的汉语教学;3、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建设;4、创办专门刊物,成立专业出版社和专门的研究机构《语言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学汉语》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5、成立了专门的学术团体和学术机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交流中心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信息资料部教师研修部教材编印部第五阶段繁荣大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现在05年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孔子学院的纷纷成立对外汉语教育专业遍地开花到处紧缺对外汉语教学人才教材种类多样快新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八十年代以前,没有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吕必松提出应当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80年代初,又提出了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终于逐渐明确了理论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明确了学科理论研究的对象、范围、目标、方法。学科理论:基础理论(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的理论、比较文化理论)教学理论:对以上理论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就是语言教学法。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朦胧阶段:50年代初2、50年代初——60年代初3、60年代初——70年代初4、70年代初——80年代初5、80年代以来——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1、朦胧阶段:50年代初周祖谟《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53年第7期)这篇文章的主要功绩在于在50年代初就把对外族人的汉语教学和对本族人的语文教学以及语言学教学严格区别开来,并从“汉语教学”特点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从而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2、50年代初——60年代初:明确了对外国人和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不同于对我国汉族学生的语文教学,对成年人的教学不同于对儿童的教学,指出必须针对非汉族成年人学习汉语的特点来教学,明确了对外国人和我国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培养他们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指出了结合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的需要加强汉语研究的必要性。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3、60年代初——文革前(1)在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2)基本的教学原则应该是实践性原则。适当的理论讲解是必要的,但必须“精讲多练”,使用归纳法。(3)主张“语文并进”。语言技能的训练对不同的学生及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主张以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课为主课,贯穿始终,从语法阶段开始开设听力课,从短文阶段开设写作和口语课,在后期要加强泛听及泛读训练;(4)初级阶段的教材要处理好课文与语法结构的关系;(5)主张在教学中使用“相对直接法”。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4、70年代后——80年代初(1)对实践性原则的认识有所加深;(2)对语言教学中功德各种矛盾的认识加深;(3)对加强语言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的认识加深;(4)开始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文化、写作、翻译等教学的专项研究;(5)侧重于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听说法”及其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映理论——的影响。第一讲(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发展5、80年代以来——(1)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A论述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第二语言教学B提出学科建设的任务C提出总体设计理论(2)对各个教学环节及各项教学活动的研究全面展开(3)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A引进“交际法”概念B揭示了语言内容、语言技能、交际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和一致性。C提出结构、情境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4)提出用不同方法训练不同语言技能第一讲(三)、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如何处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的关系;如何处理目的语跟学生母语和媒介语的关系;如何处理听说训练和读写训练及听和说、读和写的关系;如何处理语言的结构、功能及意义的关系;如何处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第一阶段初创阶段(50年代初——60年代初)1、以普通话为标准,简化字作为标准汉字,用《汉语拼音方案》来教学语音及给汉字注音;2、既重视传授汉语语言知识,也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学以致用”3、教学初期通过翻译讲解语言知识;4、教学内容以词汇、语法为中心;5、语言技能训练的主要倾向:全面要求,综合教学,阶段侧重;6、语法教学的特点就是句本位和结构形式分析;7、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文中。第二阶段:改进阶段(60年代初——70年代初)1、提出并贯彻“实践性原则”。2、改用“相对直接法”。3、加强教学针对性,教学内容介绍学生学习专业的需要。比如,专门为以后要在工作学习理工科的留学生,学习医药的留学生编写教材。第三阶段:探索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初)对实践性原则的新的认识,已经有交际性原则的成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试验:关于直接用汉字教语音和汉字教学提前的试验、关于分听说和读写两种课型的试验第四阶段:改革阶段(80年代初以来——)1、引进功能法,探索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路子;2、汉语预备教育的改革(1)分专业设置课程分班(2)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订教材编写方案,重新编写教材3、其他教学类型课程和教材的改革与建设(1)短期汉语班的课程发展及教材建设(2)汉语进修班的课程发展及教材建设(3)现代汉语专业的课程发展及教材建设第二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一、草创时期(50年代——60年代初)1950年,散篇教材;1954年,《汉语教材》;1958年,《汉语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供外国人学习汉语使用的正式教材;以语法为纲,可以说是草创时期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特点。第二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二)探索时期(60年代——80年代初)1961年,《基础汉语》;1971年,《基础汉语》;1977年正式出版的由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汉语课本》;1980年,出版了由北京语言学院编写的《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等编写,外文出版社);1981年问世的《实用汉语课本》(刘珣等编写商务印书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汉语学习者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以句型、功能、结构相结合为指导思想。这个阶段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在以语法结构为纲的基础上融进了直接法、听说法和功能法的一些因素。第二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三)发展时期(80年代后期——1990年)一、短期汉语学习班的教材发展迅速。《汉语三百句》,《口语初步》,《中级口语》,《汉语速成》,《汉语外贸会话》,《报刊语言初阶》,《中国文明浅说》,《北京漫游》等。二、教材向系列化、立体化迈进。《科技汉语教程》《现代汉语教程》《中医汉语教程》《医学汉语教程》存在问题:(1)怎样分科合理?(2)哪种课型打头效果好?(3)平行课(听说读)分量不均衡现象的矛盾突出(4)教材通用范围小三、教材多样化的可喜现象(1)同类教材的品种多样化(2)教材类别多样化第二讲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历史四(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陈灼主编1996年初版,2000年第二版)《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新实用汉语课本》(刘珣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美国的《中文听说读写》(姚道中刘月华主编,1997年)第三讲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和类型第二语言教材的工具性第二语言教材的系统性第二语言教材的规范性第二语言教材的实践性第二语言教材的国际性第三讲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和类型第二语言教材的教学功能第二语言教材的课内外媒介功能第二语言教材的文化交流功能第二语言教材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第二语言教材促进学科建设的功能第三讲第二语言教材的基本属性和类型附: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教材的分类吕必松(1)从教学类型的角度分类:例如,普通教育教材、预备教育教材、专业教育教材、特殊目的教育教材等。(2)从课程类型的角度分类:如综合课语言教材、听力和阅读等专向技能课教材。(3)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分类:如根据学习者年龄的不同可以分出儿童教材、成人教材,根据学习的起点和水平等级可以划分出初、中、高级教材,等等。(4)从教学法的角度分类:依据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可以编出不同
本文标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使用和分析(李富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6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