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儿科疾病防治概论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儿科病史和体检特点及治疗原则有总体的掌握主要内容: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疾病治疗原则教学重点: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儿科的病史采集、记录和体格检查在内容、程序、方法以及分析判断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要运用系统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及正确的临床系统思维规范地采集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并正规书写病历病史采集和记录病史采集要准确。认真听,重点问态度要和蔼亲切,语言要通俗易懂尊重家长和孩子的隐私并为其保密一般内容:正确记录患儿姓名、性别、年龄、种族、父母或抚养人的信息及/或其它联系方式、病史叙述者与病儿的关系以及病史的可靠程度主诉:用病史提供者的语言概扩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现病史:①主要症状;②有鉴别意义的有关症状;③病后小儿的一般情况;④已做检查和结果;⑤已进行治疗情况,如药物名称、剂量、方法、时间、治疗的效果及有无不良反应等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疾病在询问时各有侧重详略。①出生史母孕期的情况;第几胎第几产,出生体重;分娩时是否足月、早产或过期产;生产方式,出生时有无窒息或产伤,Apgar评分等。②喂养史:母乳喂养或人工或混合喂养。年长儿有无挑食、偏食及吃零食的习惯。③生长发育史:体重、身高、头颅、牙齿、运动、语言、行为既往史:包括既往患病史和预防接种史家族史家族中有无遗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病患者。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母亲分娩情况、同胞的健康情况。必要时要询问家庭成员及亲戚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父母对患儿的关爱程度和对患儿所患疾病的认识等传染病接触史:疑为传染性疾病者,应详细了解可疑的接触史,包括患儿与疑诊或确诊传染病者的关系、该患者的治疗经过和归转、患儿与该患者的接触方式和时间等体格检查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①与患儿建立良好关系,取得信任和合作。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及智力情况。②增加患儿的安全感,让孩子与亲人在一起,婴幼儿可坐或躺在家长的怀里检查,检查者顺应患儿体位检查的顺序灵活掌握。婴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在体格检查时应特别记住:安静时先检查心肺听诊、心率、呼吸次数和腹部触诊等易受哭闹影响的部位,一般在患儿开始接受检查时进行;容易观察的部位随时查,如四肢躯干骨骼、浅表淋巴结等;有刺激而患儿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如口腔、咽部等,有疼痛的部位也应放在最后检查检查时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冬天时双手及所用听诊器胸件要温暖;检查过程中既要全面仔细,又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暴露身体部位以免着凉;对年长儿还要照顾他(她)们的害羞心理和自尊心对急症或危重抢救病例,应先重点检查生命体征或与疾病有关的部位,全面的体检最好在病情稍稳定后进行,也可边抢救边检查防止交叉感染检查方法:①一般状况,营养发育、意识、表情、反应、肤色、体位、行走姿势。②一般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③皮肤和皮下组织,自然光线下观察检查方法:④淋巴结。⑤头部:包括头颅、面部、眼、耳、鼻、口腔。⑥颈部。⑦胸部:包括胸廓、肺及心。⑧腹部。⑨脊柱和四肢。⑩会阴、肛门、外生殖器。(11)神经系统:包括一般检查、神经反射、脑膜刺激征计划免疫(plannedimmunization):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这是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抗体持续时间较久。计划免疫的种类被动免疫:指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病后,可给予相应的抗体,使之获得免疫力。持续时间短,主要用于暂时预防和治疗。主动免疫常用制剂:菌苗:死菌苗(百日咳)、活菌苗(卡介苗、鼠疫),疫苗:死疫苗(狂犬病、乙型脑炎)、活疫苗(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类毒素: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被动免疫常用制剂:丙种免疫球蛋白、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预防接种常见的禁忌对象:对疫苗中某些成分过敏者、发热者、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各疫苗还有其特殊禁忌对象预防接种的准备:环境准备:光线明亮,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接种及急救物品摆放有序心理准备:消除家长和儿童的紧张、恐惧心理接种不宜空腹进行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严格掌握禁忌证严格执行免疫程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其他:发热或一周内每日腹泻4次以上的儿童,严禁服用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冷开水送服,且服用后1小时内禁热饮;接种活疫苗前1个月及接种后2周不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可降低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应推迟常规的预防接种。3241过敏性休克2晕针3过敏性皮疹4全身感染异常反应一般反应12局部反应全身反应预防接种后的反应预防接种后反应的处理出现时间:接种后数小时至24小时表现:红、肿、热、痛处理:用干净毛巾热敷(一般反应)强:红肿直径>5cm弱:红肿直径<2.5cm中:红肿直径2.6cm-5cm反应强度:持续时间:2-3天不等1出现时间:接种后5~6小时表现:体温升高,伴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等。反应强度:处理: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一般反应)弱:T37.50C左右中:T37.5-38.50C强:T38.60C以上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异常反应)⑴出现时间:注射后数分钟或0.5-2小时内⑵表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周青紫、呼吸困难、脉细速、恶心呕吐等。⑶处理:平卧,头稍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重复注射,吸氧。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异常反应)2.晕针⑴出现时间:接种时或接种后几分钟内⑵表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慌等⑶处理:平卧,头稍低,保持安静,饮少量热开水或糖水。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异常反应)3.过敏性皮疹⑴类型:以荨麻疹最为多见⑵出现时间: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⑶处理:服用抗组胺药物可痊愈4.全身感染:积极抗感染小儿气道阻塞的处理小儿的气道:异物了易进入并停留吸入物:玩具小部件或某些食物异物吸入的主要原因:对小儿看管疏忽一种危急生命的急症!!!AHA建议:婴幼儿、意识清醒-Heimlich手法Heimlich手法禁忌:盲目用手指在口腔内寻找异物→将异物推向气道深处☆看到异物方可用手指清除AHA建议:儿童、意识丧失-腹部冲击法儿科疾病治疗原则考虑年龄:儿童阶段是一个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不同年龄小儿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上各异,发病原因、疾病过程和转归等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小儿表达能力不同,更增加了儿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和判断的难度考虑变化:小儿起病急,变化快,容易并发一个甚至多个器官或系统病变,故治疗措施既要适时、全面,又要仔细、突出重点倾注爱心: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较成年人更需要爱心、耐心和精湛的医术,儿科医生必须熟练掌握护理、饮食、用药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治疗技术,使患儿身心顺利康复预防医源性疾病防止交叉感染:在接触患儿之前、后均应洗手,病室要定时清扫、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正确、规范地应用导尿、穿刺等各种治疗方法,定时检查消毒设备,防止感染的发生防止意外的发生:医护人员检查、处理完毕后要及时拉好床栏,所用物品如体温表、药杯等用毕即拿走,以免小儿玩耍误伤。喂药喂奶要将婴儿抱起,避免呛咳、呕吐引起窒息35护理的原则细致的病情观察观察不典型的或细微的表现,应考虑其存在的病理基础。如婴儿哭闹可以是正常的生理要求,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合理的病室安排可按年龄、病种、病情轻重和护理要求安排病房及病区。36规律的病房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观察病情应尽量不影响患儿的睡眠,尽可能集中时间进行治疗和诊断操作,定时进餐。预防医源性疾病防止交叉感染,防止医源性感染,防止意外的发生。饮食治疗原则适当的饮食有助治疗和康复正确选择乳品①稀释乳:供新生儿早产儿食用;②脱脂奶:供腹泻时或消化功能差者短期食用;③酸奶:供腹泻及消化力弱的病儿食用;④豆奶:适用于乳糖吸收不良和牛乳过敏的小儿;⑤无乳糖奶粉:长期腹泻、有乳糖不耐受的婴儿;⑥低苯丙氨酸奶粉:用于确诊为苯丙酮尿症的婴儿一般膳食①普通饮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热能充足②软食:供消化功能未完全恢复或咀嚼能力弱的病儿③半流质饮食:用于消化功能弱,不能咀嚼吞咽固体食物的病儿④流质饮食:用于高热、消化系统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手术后病儿,亦用于鼻饲,短期使用特殊膳食少渣饮食:适用于胃肠感染、肠炎病儿无盐及少盐饮食:无盐饮食每日食物中含盐量在3g以下。少盐饮食则每天额外供给lg氯化纳,供心力衰竭和肝、肾疾病导致的水肿患儿食用贫血饮食:每日增加含铁食物高蛋白膳食:在一日三餐中添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用于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患儿低脂肪饮食:不用或禁用油脂、肥肉等,适用于肝病患儿低蛋白饮食:减少蛋白质含量,以碳水化合物补充热量,用于尿毒症、肝昏迷和急性肾炎的少尿期患儿低热能饮食:普通饮食中减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又要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供单纯性肥胖症的小儿代谢病专用饮食:不含乳糖食物用于半乳糖血症,低苯丙氨酸奶用于苯丙酮尿症,糖尿病饮食等检查前饮食潜血膳食:连续3天食用不含肉类、动物肝脏、血和绿叶蔬菜等的饮食,用于消化道出血的检查胆囊造影膳食:用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如油煎荷包蛋等,使胆囊排空,以检查胆囊和胆管功能干膳食:食用米饭、馒头、鱼、肉等含水分少的食物,用于尿浓缩功能试验禁食因消化道出血或术后等原因不能进食小儿,应注意静脉供给热量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原则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药物过敏反应、副作用和毒性作用常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因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够成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年人更为敏感。小儿疾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要掌握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药物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用药方法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如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幼儿脑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小儿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麻黄素升压作用在未成熟儿低肝脏解毒功能不足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肝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某些药物的代谢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增加了药物的血浓度和毒性作用肾脏排泄功能不足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的肾功能尚不成熟,药物及其分解产物在体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增加了药物的毒副作用先天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患儿对药物的先天性异常反应;家族中有药物过敏史者要慎用某些药物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是小儿年龄、病种和病情,同时要考虑小儿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和药物的远期影响抗生素既要掌握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用药指征,更要重视其毒副作用的一面。个体、群体药物选择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疗程常用于过敏性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等;长疗程则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哮喘、某些皮肤病则提倡局部用药。在使用中必须重视其副作用。水痘患儿禁用激素,以防加重病情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反复使用镇静止惊药在患儿高热、烦躁不安、剧咳不止等情况下可给予镇静药。发生惊厥时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婴儿不宜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发生Reye综合征镇咳止喘药婴幼儿一般不用镇咳药,多用祛痰药口服或雾化吸入,使分泌物稀释、易于咳出。哮喘病儿提倡局部吸入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必要时也可用茶碱类,但新生儿、小婴儿慎用止泻药与泻药对腹泻患儿不主张用止泻药,除用口服补液疗法防治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外,可用保护肠粘膜药物,或辅以含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的制剂以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便秘一般不用泻药,调整饮食和松软大便的通便法乳母用药阿托品、苯巴比妥、水杨酸盐等药物可
本文标题:儿科疾病防治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63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