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动向
2010心肺复苏指南更新摘选上海长征医院管军“A-B-C”→“C-A-B”•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在CAB的顺序中,施救者能尽早启动胸外按压,而仅仅短暂地延迟了呼吸支持。•有相当多的施救者觉得开放气道和救生呼吸困难,不如先启动胸外按压容易。胸外按压每分钟至少100次•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按压深度至少5公分•胸外按压能为大脑和心脏提供至关重要的血流、氧气和能量。•以往实践中,很多施救者按压深度不够。单纯按压复苏法•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旁观者,应单纯按压复苏法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接受电话指导。•有数据显示,针对心源性猝死,单纯按压复苏法和按压-救生呼吸复苏法的存活率相似。•对于受过训练的施救者,指南仍建议实施按压-救生呼吸复苏法基本生命支持关键技术总结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而不是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30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4至5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5厘米。电击治疗的内容更新•先心肺复苏,然后尽快电击除颤•3次电击程序→1次电击方案•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能量剂量参照制作商的建议•前-侧电极位置最常用,其他位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电复律方面的内容更新•避免将电极片直接放在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器上。•房颤电复律首选剂量120J~200J(双相波)或200J(单相波)。•房扑或其他室上速首选50~100J。•成人稳定性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同步电复律,首选剂量100J。•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心室颤动,应该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心动过速(不规则室性心动过速)。其他电治疗内容•心室颤动波形分析在复苏过程中指导除颤治疗的价值并不确定。•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常规处理。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务人员应准备好为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建议输注增强节律药物,作为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进行起搏的替代方法之一。•建议使用腺苷,因为它不但安全,而且在未分化的、规则的、单型性、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早期处理中,对于治疗和诊断都有帮助。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现推荐在心肺复苏全程使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三个作用(1)确定气管导管位置,(2)评估胸外按压质量,(3)判断自主循环恢复。在ACLS中也更强调高质量的CPR•将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简化和综合推出新的环形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的重要性,并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新的用药方案•阿托品不再常规用于心电静止/无脉性电活动。•有脉搏的心动过速的流程,建议使用腺苷。•为成人治疗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时,建议输注增强心律药物以作为起搏的一种替代治疗。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变化•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并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简化了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了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增加了心搏骤停后的处理•“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由于在心脏骤停后往往会发生癫痫症状,应进行脑电图检查以诊断癫痫并尽快给出解读,并在昏迷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频繁或持续地进行监测。调节氧饱和度94%~99%•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根据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逐渐降低吸氧浓度。目的是避免组织内氧过多并确保输送足够的氧。自主循环恢复三天后判断预后•临床上神经系统体征、电生理检查、生物标记物、影像学检查等在自主循环恢复三天后用于判断预后•但上述检查用于指导是否撤除生命支持手段的作用依然有限。
本文标题: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动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7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