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发展背景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第一章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重点突破、攻坚破难,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主要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面向未来,我省的发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416.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49.3亿元,年均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8.1万亿元,年均增长2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5.3万亿元,年均增长18.9%。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农业连续8年增产,粮食总产达到4335.7万吨。制造业强省建设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万亿元以上。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升,增加值达到1442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9.1:54.3:36.6。可持续发展取得新成效。耕地总量实现动态平衡,保有量超过1亿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464万亩,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累计分别下降22.1%、20%和18%,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得到有效遏制。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新突破。拥有中科院3个研究所、2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29个国家质检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学工程落户山东。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居全国首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协调发展呈现新亮点。国务院批复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省会经济加快发展,突破菏泽成效明显。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镇化率达到49%,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汽车,通自来水率达到90%。改革开放形成新局面。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4%。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直接融资额五年累计达到2900亿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不断完善,财政对“三农”累计投入4718亿元,年均增长36.1%。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领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65对,进出口总额累计7036亿美元,年均增长19.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63.9亿美元。民生建设得到新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民生投入累计7004.5亿元。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加快、结构优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达到1∶1。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98.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6%。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5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5.9万人,实现城镇家庭就业动态消零。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别增长10.5%和8.7%。表1:“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属性2010年年均增长2010年年均增长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8366.93000010%39416.213.1%预期性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244739006000预期性3三次产业比例10.7:57:32.38:55:379.1:54.3:36.6预期性4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073.1200014%2749.320.7%预期性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10541.918%23279.122.5%预期性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6166.91100013%14211.618.9%预期性7进出口总额(亿美元)768.9150015%1889.519.6%预期性8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89.7[400]91.7[463.9]预期性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74%左右2.92.7预期性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22.1]约束性1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20][20]约束性化学需氧[18][18]量1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575约束性13森林覆盖率(%)20.68(2007年)2222.8约束性14耕地保有量(亿亩)1.11.11.1约束性1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21.5预期性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24.13535.2预期性17城镇化率(%)455049预期性1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9.22626预期性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745150007%1994610.5%预期性2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93155007%69908.7%预期性21城镇登记失业率(%)3.35<43.36预期性22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106[600]115.3[553]预期性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69.2[600]129.4[715.9]23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105312001770.9约束性2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599.6约束性25总人口(万人)924896006‰6‰约束性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表示五年累计数。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为“十二五”及今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坚持科学务实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机遇推动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二是坚持更加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实施区域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五是坚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面向未来,在前进道路上我省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结构性矛盾突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人均经济指标水平偏低;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繁重,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全省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既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又要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有基础有条件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但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转变发展方式的外部压力加大、内在要求迫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跨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带来新的压力和考验。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的主导趋势,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各省市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区域竞争与合作格局加速调整,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山东发展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具备了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有利条件。一是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我省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已具相当规模,产业体系日益完备,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改革稳步向纵深推进,全方位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体制机制保障。三是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省已经进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阶段,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深入实施,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同时,展望未来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传统增长模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任务繁重,社会建设面临诸多难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综合分析,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将持续较长一个时期,有条件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第三章发展目标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坚定不移地以富民强省为目标,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指导原则:坚持结构调整。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放大消费拉动作用,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坚持统筹兼顾。把统筹兼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社会、海洋与陆地、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当前与长远,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资源节约和管
本文标题: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