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
厥证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轻;重厥的含义有多种(1)有指发病形式,“忽为眩仆脱绝”,“突然昏运,不省人事”;(2)有指病理机制,“厥者,尽也”,“厥者,逆也”,言其气血败乱,或气机上逆;(3)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对于本证患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救治手段,以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脑血流中断6-10秒,可出现意识丧失。《内经》论厥甚多,含义、范围广泛,有以暴死为厥,有以四末逆冷为厥,有以气血逆乱病机为厥,有以病情严重者为厥,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表现,1.是指突然昏倒,不知人事,如《素问·大奇论》说:“暴厥者,不知与人言。”2.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说:“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后世医家多在此基础上各有发挥和深化,主要是两种学术观点1.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继承《内经》中手足厥冷为厥的论点,而且重在以感受外邪而发厥。此类厥证在伤寒、温病学中均有大量深入的研究,属于外感病中的发厥,对于由外邪而致厥者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2.是论内伤杂病的发厥,指突然发生神志改变的临床表现。《诸病源候论》将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其状如死,犹微有息而不恒,脉尚动而形无知也”。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至明代《医学入门·外感寒暑》中首先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景岳全书·厥逆》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切中临床。此后医家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尸、酒、蛔等厥,并以此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指导临床治疗。范围1.反射性晕厥2.心原性晕厥3.脑原性晕厥4.血液成分改变5.癔病6.出血性晕厥1,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恼怒惊骇恐吓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是厥证的主要病因。在通常情况下,情志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然而突遇剧烈的情志变动,超过了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引起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发病。“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等即可致气逆上冲或清阳不升,而清窍失灵发生昏仆致厥。病因病机2,体质因素这是厥证的病因之一。体质指人的素质而言,是个体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机能与结构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往往决定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平素气血阳阴亏虚,陡遇巨大精神刺激,遂致气血逆乱,脑海失养,发为厥证。3.亡血失津气随血脱,阳随阴脱4.饮食不节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清阳被阻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正如《景岳全书·厥逆》所说:“厥者尽也,逆者乱也,即气血败乱之谓也”。所谓气机逆乱是指气上逆而不顺。情志变动最易影响气机运行,轻则气郁,重则气逆,逆而不顺则气厥。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壅塞而昏倒为厥;素来元气虚弱之人,徒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养而昏仆发厥。升降失调是指气机紊乱的病理变化。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由于情志、痰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致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神明而致暑厥。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血的病变也是互相影响的。素有肝阳偏亢,又暴怒伤肝,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诊断要点1.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缓解时和常人一样。2,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之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注意询问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以及厥之前后的表现。3.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血压,血糖鉴别诊断厥证有时易与眩晕、中风、痫病、昏迷等病相混淆,在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厥证可发生于各种年龄,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其昏倒时间较短,发时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无明显的后遗症。1.眩晕是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改变。2.中风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体有肝阳亢盛,其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歪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3.痫证常有先天因素,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但发作时常伴有号叫,抽搐,口吐涎沫,咬破舌头,两目上视,小便失禁,且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经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4.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症候。一般发生较为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辨证要点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呼吸、脉搏、瞳孔等变化。观查:面色、口齿、声音、温度、汗等。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二证,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实者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虚者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2.辨气血、脏腑: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气厥实证病变在肝;气厥虚证,病变在脾肺;痰厥、食厥的病位在肺与脾胃;暑厥的病位在心与肝。治疗原则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1)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适用于邪实窍闭之神昏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如搐鼻散取嚏,后用苏合香丸。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在使用剂型上应选择丸、散、气雾、含化以及注射之类的药物,宜吞服、鼻饲、注射,不宜加热煎服。针灸抢救厥证简便有效,常用针刺的穴位有人中、内关、十宣等,灸法的穴位有百会、神阙、关元、气海等。本法系急救治标之法,苏醒后应按病情辨证治疗。(2)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证。主要是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能力。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由于气血亏虚,故不可妄用辛香开窍之品。分证论治气厥实证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惊)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治法方药: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五磨饮子。本证因肝气不舒,气机逆乱而厥。“急则治其标”,应先以搐鼻取嚏,通关开窍,急救催醒。通关散以皂角辛温开窍,细辛走窜宣散,合用以通诸窍。五磨饮子,方中以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可再加檀香、丁香、藿香等以理气宽胸。虚证症状:发厥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治法方药: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四味回阳饮。本证临床较为多见,尤以体弱的年青女性易于发生。首先应急用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补气摄津醒神。亦可用四味回阳饮加味,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炮姜温里回阳,甘草调中缓急,共奏补气温阳之效。血厥实证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治法方药: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前方平肝潜阳熄风,后方活血顺气.虚证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法方药: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独参汤即重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亦可用人参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痰厥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沉滑。治法方药:行气豁痰---导痰汤本方以二陈汤加枳实、胆南星而成。方中用陈皮、枳实理气降逆,半夏、胆南星、茯苓燥湿祛痰。可加苏子、白芥子化痰降气。预防与调摄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质。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志,避免恶性的精神和环境刺激。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救治。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如暑厥者宜给予清凉素淡饮食,并多进食鲜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燥之晶,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病案许某,女,32岁,昨日突然昏倒,当时因家务事,愤怒气郁,突然昏倒,伴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不清,历时约二.三分钟方好转.今仍头晕脑胀,胸胁胀满,善太息,不思饮食,心烦失眠,脉沉弦,苔薄腻.结语厥证是一种急性病证。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症状。轻者短时间内即可苏醒,重者一厥不醒,预后不良。其病因有体质秉赋脏腑气血偏颇、情志精神刺激以及暴感外邪等,病机在于气血逆乱,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厥证分为五种,即气、血、痰、暑、食厥,由于病机转归有虚实之分,临证时当根据不同类型区别虚实而辨治。在治疗上,鉴于本证为危急之候,故应采用综合急救措施,及时救治,使之神醒厥回。各型之厥,特点不同,但也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是由生理上的关联和病因病机的共性所决定。例如气厥与血厥,因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而互相影响,又如痰厥与气厥由于痰随气动而互相联系,至于情志精神因素而发厥,气血逆乱之病机则更是各类厥证之间联系的纽带,因此临床上既要注意厥证不同类型的特点,又要把握厥证的共性,相互参见,全面兼顾,方能提高疗效。BYE-BYE
本文标题: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8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