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74第五章-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的设计
1《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知识汇编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安全生产标准化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企业的每个员工。三、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五、安全标准化评定与评审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评分细则,对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第二节企业安全文化一、企业安全文化的起源与现状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NSAG)提出了“安全文化”一词。杜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可以使用员工安全行为模型描述四个不同阶段,自然本能反应阶段、依赖严格的监督、独立自主管理、互助团队管理。二、安全文化的定义狭义的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是综合产物。分为三个层次:1、直观的表层文化,如企业的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2、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包括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管理网络、部分分工和安全生产法规与制度建设。3、安全意识形态的深层文化。三、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安全文化是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以灵性管理为中心,以员工安全文化素质为基础。四、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功能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灵性管理”为基础。主要功能21、导向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决策活动提供了为企业多数职工所认同的价值取向,它们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使个体的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2、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激励功能。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向员工展示了工作的意义,员工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还可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4、辐射和同化功能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在一定的群体中形成,便会对周围群体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迅速向周边辐射。而且,企业安全文化还会保持一个企业稳定的、独特的风格和活力,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保持与传播,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生命力得以持久。五、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素1.安全承诺企业应建立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在内的安全承诺。领导者应做到:提供安全工作的领导力,坚持保守决策,以有形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关注;在安全生产上真正投人时间和资源;制定安全发展的战略规划,以推动安全承诺的实施;接受培训,在与企业相关的安全事务上具有必要的能力;授权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积极质疑安全问题;安排对安全实践或实施过程的定期审查;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合作。各级管理者应做到:清晰界定全体员工的岗位安全责任;确保所有与安全相关的活动均采用了安全的工作方法;确保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并胜任所承担的工作;鼓励和肯定在安全方面的良好态度,注重从差错中学习和获益;在追求卓越的安全绩效、质疑安全问题方面以身作则;接受培训,在推进和辅导员工改进安全绩效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保持与相关方的交流合作,促进组织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每个员工应做到:在本职工作上始终采取安全的方法;对任何与安全相关的工作保持质疑的态度;对任何安全异常和事件保持警觉并主动报告;接受培训,在岗位工作中具有改进安全绩效的能力;与管理者和其他员工进行必要的沟通。企业应将自己的安全承诺传达到相关方。必要时应要求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提供相应的安全承诺。2.行为规范与程序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3.安全行为激励4.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5.自主学习与改进6.安全事务参与7.审核与评估3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一)评价指标1、基础特征:企业状态特征、企业文化特征、企业形象特征、企业员工特征、企业技术特征、监管环境、经营环境、文化环境2、安全承诺:安全承诺内容、安全承诺表述、安全承诺传播、安全承诺认同3、安全管理:安全权责、管理机构、制度执行、管理效果4、安全环境:安全指引、安全防护、环境感受5、安全培训与学习:重要性体现、充分性体现、有效性体现6、安全信息传播: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效能体现7、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机制、激励方式、激励效果8、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会议与活动、安全报告、安全建议、沟通交流9、决策层行为、公开承诺、责任履行、自我完善10、管理层行为:责任履行、指导下属、自我完善11、员工层行为:安全态度、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团队合作(二)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第三节重大危险源一、重大危险源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安全生产法》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要求1、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人口;(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监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选址,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42、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安监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监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4、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五、重大危险源评价对于毒性物质,其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主要取决于下列4个参数:毒性等级、物质的状态、气味、重度。(六)事故严重度评价6种伤害类型: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蒸气云爆炸、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池火灾、固体和粉尘火灾、室内火灾。(1)最大危险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2)概率求和原则。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八)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用A*=lg(B1*)作为危险源分级标准,式中B1*是以10万元为缩尺单位的单元固有危险性的评分值。定义:一级重大危险源A*≥3.5;二级重大危险源2.5≤A*3.5;三级重大危险源1.5≤A*2.5;四级重大危险源A*1.5。单元综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说明单元现实危险性与单元固有危险性比值愈小,即单元内危险性的受控程度愈高。因此,可以用单元综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说明该单元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绩效。一般说来,单元的危险性级别愈高,要求的受控级别也应愈高。建议用下列标准作为单元危险性控制程度的分级依据:A级B2≤O.001;B级O.001B2≤0.01;C级0.01B2≤0.1;D级B2O.1。各级重大危险源应达到的受控标准是:一级危险源在A级以上;二级危险源在B级以上;三级和四级危险源在C级以上。5第四节安全规章制度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种类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环境管理。按标准化工作体系分为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分为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三、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5)安全措施和费用管理制度(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9)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1O)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13)应急管理制度(14)安全奖惩制度四、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五、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六、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七、安全规章制度的管理(1)起草。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6(3)审核。一是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及与生产经营单位现行规章制度一致性进行审查;二是专业性较强的规章制度应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审核;三是安全奖惩等涉及全员性的制度,应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审核。(4)签发。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技术性较强的安全规章制度,由生产经营单位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修订。生产经营单位应
本文标题:74第五章-自动化制造系统各分系统的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49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