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精神病学总论-5年制
精神病学总论名词概念精神医学研究各类精神障碍的临床学科;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和影响精神病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名词概念精神障碍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的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精神疾病以精神症状为主,或因精神因素引起,或以精神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疾病精神病严重的精神疾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名词概念健康在躯体、精神和社会关系方面处于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指没有疾病或残缺精神健康是指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良环境医学模式生物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精神医学分支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老年精神医学儿童精神医学妇女精神医学跨文化精神医学社区精神医学联络精神医学军事精神医学职业精神医学精神医学分支医院精神病学主要对象为精神病院的严重患者联络-会诊精神医学主要对象为综合医院与躯体疾病有关的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精神医学在社区为病人解决问题精神病学发展精神疾病的体液病理学说血、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火土水空气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心是精神的发源地中世纪神学和宗教控制医学,精神病是魔鬼附体,驱鬼治疗,酷刑治疗18世纪工业革命,法国Pinel,1754-1826去掉了病人的枷锁和铁链,疯人院变成医院精神病学发展19世纪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发展,德国Griesinger,1817-1868在1845年提出精神失常是一种脑病的论点19世纪德国医生E.Kreapelin,1856-1926将精神病分为主要的两大类,早发痴呆和躁狂抑郁,成为精神医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也是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20世纪30年代发明胰岛素和电休克治疗精神病学发展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精神药物-氯丙嗪20世纪70年代世界统一的诊断标准ICD,我国的CCMD系统20世纪健康定义改变,WHO1946、1977、1984提出: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处于一种良好状态,而不是仅仅没有疾病或残缺。20世纪疾病模式改变:生物-心理-社会精神活动的基础脑结构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及信号传导的复杂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能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Purkinje氏细胞能与其他细胞形成100000甚至200000个突触联系这些联系形成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环路,构成行为和精神结构的活动基础精神活动的基础脑神经化学所有递质均能与多种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学效应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抑制性氨基酸:GABA、甘氨酸单胺类及相关神经递质:NE、DA、5-HT组织胺、乙酰胆碱、神经肽P物质、下丘脑释放因子、激素精神活动的基础脑可塑性脑的结构和化学处于变化之中为行为适应性生理基础脑可塑性表现在宏观上:学习记忆、行为、精神活动在微观上:化学物质、电生理活动、突触形态亚微结构等的变化精神疾病病因病因概念正从单因向综合病因转变病因可大致分为遗传素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大类大部分疾病都由这两类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遗传因素许多精神疾病存在遗传倾向素质因素心理素质——不良、敏感躯体素质——体型、体力、营养、健康、抵抗力强弱、修复力大小、代偿力高低、损伤等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理化、生物因素感染、中毒、外伤、癌瘤、缺氧、代谢障碍、内分泌疾病、营养缺乏、血管与变性疾病、高温中暑、射线损伤心理社会因素各种应激,婚恋、家庭,职业、工作机体的功能状态生理与心理状态——饥饿、疲劳等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检查,取得病人合作(搞好医患关系)在病史及检查中非常重要,做心理治疗也要病人合作接触、交谈技巧精神障碍的分类现在通行国际(ICD)、中国(CCMD)及美国(DSM)三个分类。中国分类主要依据国际分类,将精神障碍分为十大类,包括近百种疾病精神障碍的分类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精神障碍的分类5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和儿童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儿童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本文标题:精神病学总论-5年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39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