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桃源县热市镇中学沈志国民族团结第四单元第十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两大问题: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二是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各方面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开篇。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成效。①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掌握党和中央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知道西部大开发战略。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激励学生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1.教材的地位2.教学目标3.重点与难点依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演示,采取启发引导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抓住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这一生理特点,创设多种情景与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终生学习的目标.本课教学总体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主线,用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六个环节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一)以歌激趣,导入新课爱我中华(二)图文结合,自主学习提问: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什么时候形成的?2、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如何?到了明清时期又有了怎样的发展?3、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那么我们国家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4、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影响、友好往来,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我国这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如何?哪个同学能上台讲一讲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特点?(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我们的政府是怎样处理民族关系的?2、为了加强平等和团结,我国政府实施了一项什么制度?3、这项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国设立了哪几个自治区?4、这项制度的实施有何历史意义?(民族区域自治)《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阿拉木汗》《道拉基》《阿诗玛》《弦子舞曲》藏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彝族ABCDE将标有序号的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送回家”。1.回族2.壮族3.蒙古族4.藏族5.苗族6.维吾尔族巩固练习,强化重点ABCDE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你知道2008年发生大地震的四川和今年发生大地震的青海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四川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的民族有汉、彝、藏、羌、回、蒙古、傈僳、满等十三个。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个人口最多的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约57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7%。青海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全省除汉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四)直观演示,引导学习(各民族共同发展)1、刚建国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情况如何?2、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解决的?3、这一民族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果?4、讲述孔繁森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孔繁森精神”的认识。5、50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帮助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西部地区与东部及沿海差距还是很大。为此中央提出了一个大战略是什么?有没有取得什么进展?1、什么地方发展成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2、哪儿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3、哪个地方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西藏内蒙古的莫力达瓦斡尔自治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五十六,平等团结歌;汉族人最多,分布遍中国。少数民族中,百万十八个;大杂小聚居,边疆地区多,区域自治好,各族享幸福;大家同发展,共唱富强歌。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何收获?1、展示收集到的1980年发行的纸币,说出上面的民族名称.2、展示收集到的中国民族邮票。3、欣赏电影:《孔繁森》(课外)。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1角高山族满族2角布依族朝鲜族5角苗族壮族1元瑶族侗族2元彝族维吾尔5元回族藏族民族团结多民族——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和谐发展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本课教学完全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程序,本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通过小组合作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创设了多样的活动从而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史料的能力。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基本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谢谢指导———THEEND
本文标题:民族团结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4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