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巴洛克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
巴洛克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豪华的,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它是激情的,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它是运动的,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巴洛克艺术之音乐巴洛克音乐作曲家D.斯卡拉第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巴洛克服装风格巴洛克家具巴洛克文学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巴洛克式油画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Baroque)的意思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庄严,含蓄,匀称,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柔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1.巴洛克艺术的概述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仍然和生活保持有密切的联系。鲁本斯作品贝尼尼作品2.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2.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设计可以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的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当代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就常常把巴洛克作为模仿的对象。2.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著名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维尼奥拉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是由手法主义向巴洛克风格过渡的代表作,也有人称之为第一座巴洛克建筑。2.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2.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葩。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2.巴洛克建筑风格奥地利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主要是从德国传入的。18世纪上半叶,奥地利许多著名建筑都是德国建筑师设计的。如维也纳的舒伯鲁恩宫,外表是严肃的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内部大厅则具有意大利巴洛克风格,大厅所有的柱子都雕刻成人像,柱顶和拱顶满布浮雕装饰,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中华巴洛克的起源:1.1747年~1760年,意大利传教士郎士宁来中国传教,同时带来了含有宗教色彩的巴洛克风格。2.1688年~1766年法国传教士王致诚,蒋有仁设计监造了长春园西洋楼。3.长春园西洋楼吸取了巴洛克为主的西方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同时,又遵照了中国皇帝的旨意和传统礼仪典章施工用中国工匠,材料和工艺,这样欧洲的巴洛克中国化了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1.重檐屋顶,宝顶,鼎炉,卷云纹饰等细部,中心长春园西洋楼并非孤立,几乎同时,扬州一些私家园林,也受到了巴洛克风格的影响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大水法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南边朝北建有专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此二景皆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前后。大水法北侧的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远瀛观,则是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添盖的。其门窗均镶安玻璃,共大小1206块。远瀛观的十数根高大石柱皆为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远瀛观复原图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观水法位于在圆明园西洋楼远瀛观南端,是清乾隆帝观看喷水景色之地。包括放置皇帝宝座的台基和宝座后的石雕屏风及两侧的巴洛克式石门等。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破坏。宣统二年(1910年)后残存的石屏风雕花石心被载涛运往朗润园内,1977年运回原处。观水法复原图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西方建筑大量涌入中国,这批建筑中,有批是巴洛克的,如: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上海汇丰银行,哈尔并中东铁路俱乐部,松浦洋行等。同时传入的还有罗曼使,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折衷主义式。但是在中国“洋式建筑”,仅巴洛克式和殖民地式发生持久影响,尤以中华巴洛克式盛行,甚至作为改良标志。如:清陆军部衙署,哈尔滨道外区红十字医院,北京鲜鱼口浴池等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1910年出现了一类以大型商业,银行建筑,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并以多种风格但均融入了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折衷巴洛克。从折衷巴洛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有这样一个趋势,即非理性的巴洛克成分逐渐减少,古典主义理性成分上升。后期,巴洛克手法被限制在局部,整体呈古典主义清晰,简洁的品格,折衷巴洛克的这个用变化,预示着只能中华巴洛克的终结3.巴洛克建筑在中国的传播与变异4.巴洛克建筑在中国转型中的作用在巴洛克传入中国时,正是中国建筑从传统转向近代的过度,巴洛克参与了这一转型的全过程,相比之下,与巴洛克同时传入的罗马式,哥特式,除了偶尔见于教堂外,对中国建筑几乎未发生任何影响4.巴洛克建筑在中国转型中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与近代的冲突,主要纠结于结构,材料,技术等放面,而巴洛克建筑在这边面很有弹性,他可以中用中国技师所熟悉的砖木结构,如长春园西洋楼部分建筑,也可以用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上海先施公司大楼,这样巴洛克建筑就很好的缓解了中国建筑近代转型中这一矛盾。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巴洛克建筑形态本身就有很大的包容性,他在德国,奥地利,法国,西班牙等地,都已出现了变体奥地利巴洛克建筑德国巴洛克建筑法国巴洛克建筑4.巴洛克建筑在中国转型中的作用巴洛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某些观念暗合;巴洛克建筑追求动感,中国传统建筑有返曲屋檐,起翘的屋角等方法,使形象轻巧灵活;巴洛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一样有浓重的装饰,巴洛克建筑以壁柱获得凹凸的起伏面,被中国工匠误成为仿木结构。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巴洛克的雕饰和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中国民居的细部纹饰异曲同工,使得中国工匠能够驾轻就熟的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的细部纹饰,如:瑞蚨祥绸布庄的壶们,松鹤图,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多样化的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主要有:琉璃瓦与汉白玉石雕(北京瑞蚨祥绸布庄,鲜鱼口浴池等都镶有汉白玉石雕)灰泥彩塑,在民居中极为普遍,如四川大邑县刘氏庄园砖雕清水砖,西方石砖结构,建筑物多半做砂浆抹面,水泥拉毛或仿石处理。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扁方柱将立面处理成凹凸起伏,是意大利巴洛克经典的做法,被误读成仿木结构建筑想象,在商业建筑方面主要在立面上立宝塔,如先施公司大楼摩星塔5.中华巴洛克的特征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北京瑞蚨祥绸布庄,鲜鱼口浴池,四川大邑县刘氏庄园,都有用字匾等。
本文标题:巴洛克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59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