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伦理与道德伦理学伦理与道德的关系一、伦理与道德概念的界定与理解二、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三、伦理与道德的相关性目录ONTENTSC四、辩证伦理与道德的意义伦理学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2、道德概念的界定与理解1、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一、伦理与道德概念的界定与理解一、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123在西方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在中国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综述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伦理”一词对应英文的Ethics或德文的Ethik,它源自古希腊语,据古希腊语词典,有两个词可与之相对应,其中一个词是“ΕΘОΣ”(小写为εθος),其含义为“风俗、习惯、风尚”。一、在西方伦理概念的界定与理解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对伦理一词来源的解释:“伦理德性则是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因此把‘习惯’(ethos)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变,就形成了‘伦理’(ethike)这个名称。”,另一个词ēthos(ηθος),“ηθος”的含义有三:①常歇处,居处,住处;(动物的)巢穴,洞,窝,栏,圈等。②风俗,习惯,习气。③性情,性格,性质。从古希腊文的词源学角度来理解“伦理”的原初含义,是指人们在共居的地方形成的风俗、习惯,通过践行这些风俗习惯,人们逐渐形成某些品质或德性。而风俗习惯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伦常秩序,具有时代、民族、地域等的差异性。“伦”的繁体为“倫”,源于“侖”,会意字,从亼(表聚集),从册(编竹简),会集简牍编排次序之意。本义指次序、条理。“侖”另加义符“亻”写作“倫”,现在简化作“伦”。伦,从亻从仑,本义指人际关系有次序条理。伦“理”,从王(玉),里声。本义指治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未加工的玉石)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引申为治理、办理、处理,又引申为一般事物的内在机理、秩序,又进而引申为条理、道理等理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伦理1212“伦”、“理”连用最初见于《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后“伦理”指人们处理人际关系时通过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道理,使各种社会关系达到和谐有序。随着语言的发展,“伦理”的“理”字逐渐虚词化,现在“伦理”一词很少单独使用,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伦理学、伦理思想、伦理关系、伦理规范、伦理精神、伦理秩序、伦理意蕴、伦理道德等词组。从古汉语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主要是指人伦关系之理,人伦关系是天然秩序(这是天然合理、应当如此的),人伦之理是人伦天然秩序中蕴含的道理(这与一定社会的人们对人伦天然关系的理解有关),可见,古汉语中的伦理也主要是指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应然性的伦常秩序。三、伦理伦常秩序伦理界定伦常秩序的意蕴:一是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一定地域、一定时代的一定民族,根据自身实际生活对这种伦常秩序有一定的理解;三是人们对这种伦常秩序往往从应然的角度进行理解,是由必然性关系决定的必要性和应然性的关系,被认为是“应当如此”的,应该去维护和遵行的。所谓伦理,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应然性关系。(1)伦理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一种应然性的关系或有序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价值指向性,内涵着人们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价值取向,突出的是如何保持这些复杂的关系,使之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因此,伦理关系中内蕴着规范性要求。有些人将伦理定义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范或规则,同时将道德也定义为人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将伦理与道德混同,这是对伦理的过度解释,是不恰当的。因为伦理本身不直接表现为规范或规则,而是表现为应然性关系,只是这种应然性关系中蕴含着规范性要求;(2)它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全面概括了人存在的多重存在样态与多重关系,这与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实践要求是相符的;(3)限定语“一定社会的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是要强调伦理的属人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伦理总是表现为一定时代中一定人的伦理,并且随着人的发展而发展。3、综述道德概念界定与理解二、道德概念的界定与理解121、在西方道德概念的界定与理解“道德”一词的英文moral来自于拉丁文的mores(风俗),mores是拉丁文mos(习俗、性格)的复数。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Cicero)用mores一词创造了形容词moralis,指国家生活中的道德风俗和人们的道德个性,后来英文的morality沿袭了这一含义。在古希腊语中没有与道德直接对应的词语,是西塞罗将ηθικós(ηική的形容词格式)翻译为拉丁语的moralis我们日常使用的道德一词(英morality,德文Moral)就是源自于此,而ηθική一词又来自ηθος。道德(morality)一词则主要秉承和发展了词根ηθος的“风俗、习惯”和“性情、品格”含义,并演化为主体在一定风俗习惯的熏陶下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品格,带有个体性,如安东尼·普罗伊斯在其主编的《古希腊哲学词典》中就认为“美德伦理学家,无论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还是斯多葛主义者,都是从‘品格’的意义上来理解ηθικós”。从演化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道德与伦理的共同词根ηθος的三重含义——“居所”;“风俗习惯”;“性情、品格”——理解为:共居于一定区域的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中形成了一定的风俗习惯,人们长期遵行一定的风俗习惯便形成了一定的品性,而这些风俗习惯和品性是维持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那么,伦理则可以理解为是一定区域的人们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和伦常秩序,道德则可以理解为是人们长期遵行一定的风俗习惯便形成的品性和德行。“道”在先秦时期就已被广泛使用,演化至今,其基本含义主要有:(1)道路、引道而行。(2)道理,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3)道义,正义。(4)方式、方法;技能。(5)理顺、引导。概观之,“道”在汉语中的涵义主要有本体、规律、合理、正当、道义、道路、引导、方法等。“道”有一种天然合理性的意蕴,即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应该如此(应然性),“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分,天道主要指人们所理解的人与自然的应然性关系,人道即是人们所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应然性关系。“德”在汉语中的含义十分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重意义:(1)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为登高,攀登。(2)感激、施惠。(3)通“得”。(4)德行、美德、德性。(5)符合自然规律的本体之德。6)福,幸运。归纳起来,“德”在汉语中的涵义主要与人的高尚精神面貌、良好个人修养和品德行为、美好生活等有关。二、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道德151234在汉语中,“道”的核心义为人们对必然性、合理性和正当性的认识、理解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观念与实践,即对应然性的理解与把握;“德”的核心义为人们在认识、理解和实践“道”的基础上形成的良好修养与德行。合起来理解,“道德”即是人们对应然性的认识与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与行为。17三、综述道德道德首先是人的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其对象是与人相关的应然关系和秩序,并旨在建构和维护这种应然关系和秩序,带有价值指向性,因而实质上是人的一种价值精神,一定社会的人们有一定的价值精神,道德是人的价值精神的普遍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统一;界定说明道德又是人的一种实践,是人对应然关系自觉认识基础上的自觉实践,因而在本体意义上是人的一种自由和自觉的实践,道德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实践层面上来,这种自由自觉的实践是以人的价值精神为基础和前提的,因而道德是人的一种“精神-实践”存在方式;道德具有规范性但不仅仅体现为规范和规则,它还包括主体的观念、品格和行为,是主体性与规范性、精神与实践的统一。二、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一)作为作用的对象或主体的日常用法来说“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特殊性意味。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伦理”更具有客观、外在、社会性、独特性意味,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强调个性和德性,它涉及到个体心灵秩序的个体善问题;伦理强调共性和理性,它涉及到社会秩序的公共善问题。道德不是到达别的目的的手段,其自身就是目的。道德所追求的不是福利,而是善。伦理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直接的联系,没有离开现实的社会生活的伦理。而道德作为个体自我完善的自由追求,与现实社会生活的关系相对间接,与个体的自我生活相关。伦理价值的核心是正当;道德价值的核心是善、好。道德的核心应是德性与善,其最本质的东西是个体心灵秩序的完善、自身的自由追求,因而势必呈现出自我价值追求的个体性差异。只有道德才能真正通向理性的信仰和宗教。道德对于信仰和宗教来说往往具有目的性价值。伦理的核心是正当,其最本质的东西是社会成员在共处中的利益关系的公平与正义。伦理是社会所必须认同和要求的基本的、共同的价值认同,着眼于社会利益和整体秩序的协调、稳定和持续发展。伦理则常常成为宗教的利用的工具。伦理对于信仰及宗教来说往往具有工具价值。(二)作为价值本身来说(三)作为对对象规范约束程度性来说侧重于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伦理具有普遍性特征;道德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具有独特性特征。伦理是基于社会成员的整体关系协调而发生作用,诉诸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规范认同,具有普遍约束的性质。而且这种约束在方向上是可逆的,也就是说社会成员个体能够相互要求并且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形成相互监督。其约束性依赖于社会共同体基于共识的公平与正义,因而具有外在的强制性。(四)存在领域来说伦理主要存在于人的共同体的公共领域,它在现代社会主要诉诸于个体之间的民主性讨论与对话,达致利益关系上的共同认同。道德主要存在于私人精神领域,主要体现在追求利益的个体与自我良知的对话。它往往突破世俗功名、利益关系的束缚,体现为常人难以理解的自我牺牲和超理性的信仰追求。三、伦理与道德的相关性伦理主要是指人们所认识和理解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应然关系和秩序,道德则是人们在对这种应然关系和秩序的自觉认识、维护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品格、规范和行为。可见,伦理与道德是既有所区别但又本质关联的两个概念范畴。伦理与道德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伦理离不开道德,道德离不开伦理。实质上成“德”所需要得到的“道”源于伦理中的“理”,“理”是我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各种道理和原则,“理”与“道”事实上是完全一致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一旦领悟到了这种人伦之“理”,它就成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为人之“道”,而人们一旦悟其“理”,得其“道”,化于心,就有了“德”,这就是伦理与道德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之所在。相关性相关性1、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客观依据,是道德的本质和原则,而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和必然指归4、伦理是自在的,是普遍的共性和客观存在,道德是自为的,是特殊的个体对普遍共性和客观精神的体悟相关性3、伦理是理性的应然,对道德生活有指导和约束作用,道德是知性的实然,体现伦理精神4、伦理是既定的方向和目标,是道德教育和修养的皈依标准,道德是追寻伦理方向、实现伦理目标过程中的行为自觉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伦理不是僵化不变的普遍统一精神,伦理应以主体反思为前提和基础才能真正成为伦理,而道德则要向伦理进军,成为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社会现实。道德是服务于伦理生活的,我们应研究挖掘自在伦理关系中存在的“理”,抓住营造和谐伦理关系的规律,变自在为自觉。当然理论是灰色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的合理性还要回到伦理生活中去检验。123可以防止道德绝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观念和倾向为构建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提供思路。有助于重建当代人的道德信仰四、辩证伦理与道德的意义1、可以防止道德绝对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观念和倾向道德绝对主义倾向于将道德理解为先验的天外之物,或者将道德理解为不变的至上原则,往往导致一味地用高高在上的道德来裁制人的生活,使人匍匐于道
本文标题: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6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