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动性疾病曹维明运动性疾病教学任务:了解各种常见运动性病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症状与诊断,掌握它们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主要教学内容:过度训练、过度紧张、晕厥、运动员高血压、运动中腹痛、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血尿、肌肉痉挛等。重点: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难点: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过度训练(一)过度训练的定义与好发项目定义:(即过度训练综合症),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好发项目:过度训练多见于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二)病因1、训练安排不当:如:不循序渐进,持续进行大负荷训练;训练中不注意个人特点进行区别对待;训练不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适当调整训练计划;伤病后未能完全康复就投入正规训练等。2、比赛安排不当:赛前训练不够;连续比赛缺乏足够休息;伤病后过早参加比赛等。3、其它原因:生活制度遭破坏营养不良精神创伤心理压力大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使身体功能下降,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三)发病机理1、可能是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兴奋与抑制过程均衡性被破坏,引起各系统器官功能失调。2、可能是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或体内应激系统发生一定的“衰竭”或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过度训练的病理性改变。(四)临床表现1、早期(过度疲劳期):睡眠欠佳(多梦易醒)食欲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疲倦体重稍下降,晨脉稍增加运动成绩下降体格检查无异常。2、中、后期此时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并出现各种症状和体症。(1)心血管系统方面可出现心悸、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率不齐心前区刺痛和呼吸困难晨脉与晨压不稳定,比平时略高,血压以负荷后舒张压不变或上升为常见脉率和血压恢复时间都延长。联合机能试验出现异常;心电图异常,ST段下降(尤其负荷后更明显);还出现各类型心率失常(如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血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均降低。(2)呼吸系统方面常出现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值都降低。(3)消化系统方面以食欲下降最常见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亦可出现腹泻或便秘。(4)运动系统方面患者肌肉持续疼痛压痛肌肉僵硬和肌肉痉挛,以及疲劳性骨膜炎、跟腱腱围炎、髌腱周围炎等。(5)其他还有体重下降,身体抵抗力差,免疫球蛋白降低易感冒、低热和患传染性疾病(如肝炎等)。运动后可能出现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疼。女性出现月经紊乱,男性出现遗精次数增加。患者专项运动成绩明显下降,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和协调性差。(五)处理1、处理原则尽早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和对症处理。2、处理方法:(1)过度训练早期处理方法①调整训练计划,控制运动负荷,减小运动强度。②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③营养调节。(2)重度过度训练处理方法①减小运动强度或暂停专项训练和比赛,多辅以小强度、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锻炼和放松性练习。②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③注意营养。④理疗:温水浴、按摩与针灸(针刺或艾灸内关、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承山等穴位)、医疗体育。⑤药物治疗:补充营养素(VB1、VC、VB12,微量元素,葡萄糖或ATP)或服用中草药及镇静剂。(六)预防1、定期体检。2、合理制定训练计划。3、大负荷训练或比赛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体力恢复,要保证充足睡眠与营养。4、伤病后恢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并要加强医务监督。5、密切观察运动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过度训练先兆,力争尽早发现,及时处理。→过度紧张(一)定义与好发时间定义:过度紧张是在训练或比赛时,运动负荷超过机体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生理紊乱或病理状态。好发时间:常在一次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短时间内发病。(二)病因1、锻炼较少,训练水平低,缺乏比赛经验。2、因病长期停训者,突然进行剧烈运动或比赛,过分疲劳而发病。3、高水平运动员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也会发生。(三)临床表现1、虚脱症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和大汗淋漓等症状。2、脑血管痉挛运动后突发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短时间内恢复。3、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及运动应激性溃疡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恶心、呕吐,可呕吐咖啡样物头痛、头晕面色苍白、腹痛,大便潜血试验(+)。4、运动过程中心血管意外:(1)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憋气、胸痛心跳加快、心律不齐等症状,预后良好。(2)症状重者会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常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困难、胸痛或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甚至骤然晕倒、抽搐而死亡。(3)运动中心血管意外的原因主要为:由于过度疲劳、兴奋和精神紧张以及运动后立即洗热水浴等因素诱发心血管疾患所致。5、晕厥(四)处理1、单纯虚脱型平卧、保暖和热饮后逐渐好转,一般1~2天病情可恢复。必要者可吸氧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2、急性胃肠道综合征者患者应停止专项训练,休息观察,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一般1~2周内可恢复训练。若反复出现症状及胃出血者,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3、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保持安静,注意保暖,针刺或指掐内关、足三里穴。4、昏迷者针刺内关、足三里、百会、人中、合谷、涌泉等穴。5、呼吸或心跳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与此同时迅速通知医生或医院作进一步抢救。(五)预防1、遵守科学训练和比赛原则。2、水平低、素质差、体弱或有病者,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加强医务监督,并注意休息。3、运动员参加剧烈训练或比赛前,要仔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和进行体检。4、饭后应休息1.5~2小时后才能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员选才时,对身体瘦高且高度近视者,全面体格检查,排除马凡氏综合症,防止运动猝死。思考题:1.结合运动实例说明过度训练的发病机理,如何预防?2.试述过度紧张有哪些类型,其症状有何不同?→三、运动与晕厥定义:晕厥是由于脑部暂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导致的意识短暂紊乱或丧失。(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血管扩张性晕厥:由于神经反射引起广泛性小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一时性脑缺血。2、直立位低血压性晕厥:当久蹲、长期卧床后,突然改为站位时,肌肉泵和血管调节功能失调,引起回心血量骤减,血压下降、一时性脑缺血。3、重力性休克:运动后突然站立不动,使下肢血管失去肌肉收缩对其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使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脑供血不足,重力性休克。4、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吸气后憋气后,使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回心血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脑缺血。5、低血糖症长时间运动,血糖大量消耗等造成。6、心源性晕厥(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生。(2)激烈运动引发心律失常所致。(3)冠状动脉因免感性增强或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而痉挛引起心肌缺血。(二)临床表现:1、晕厥前:全身软弱无力头晕、耳鸣眼前发黑、面色苍白有冷汗及强烈的饥饿感(低血糖者)。2、昏迷后:意识丧失,手足发凉脉率快而细弱血压下降或正常、呼吸加快或减弱。一般昏倒数秒,长者1~2小时3、清醒后:有头痛、头晕、乏力,可有恶心、呕吐。处理注意事项若有呕吐,将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舌头或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心跳停止者做胸外心脏挤压术。清醒后可饮服含糖热饮料或少量白兰地。注意休息,促进恢复。(四)预防1、坚持体育锻炼,提高心脏功能。2、参训参赛前要体检。3、久蹲后要慢慢站起,疾跑后应继续慢跑一段,并作深呼吸,逐渐停下来。4、饥饿或空腹时不宜参加运动。5、长距离运动要及时补糖、盐、水。6、剧烈运动后应休息半小时后淋浴。7、若有晕厥先兆,应立即平卧。→四、运动员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1)正常血压:上限:90/140mmHg下限:60/90mmHg(2)高血压≥150mmHg/95mmHg(3)临界高血压:界于两者之间。(一)运动员高血压原因1、运动性高血压原因有:(1)过度训练或过度紧张引起有明显的过度训练或过度紧张的运动史,且心肺功能下降。一般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正常值高1.33Kpa~2.66Kpa(10~20mmHg)。调整运动负荷及积极治疗,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2)专项训练引起一段时间内从事力量性练习过多引起。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可达13.3~14.7Kpa(100~110mmHg)2、青年性高血压(青春期高血压)(1)主要与性腺和甲状腺分泌旺盛以及血管发育落后于心脏有关。(2)主要症状为:大负荷运动时偶有轻微头晕、头痛。收缩压可高达20-21.3Kpa(150-160mmHg),而舒张压多正常。3、反应性血压增高由于某种因素刺激引起的一时性高血压。4、原发性高血压(二)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和运动史(了解有无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现象等)2、进行全面身体检查(如:血、尿、胸透、心电图和眼底血管检查等,若疑为运动性高血压应进行心血管功能试验和肾功能检查。)3、密切观察运动时血压变化情况。(三)预防与治疗1、预防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的发生。2、因力量性运动引起的运动性高血压,应适当减少力量性运动。3、青年性高血压应适当控制运动负荷,限制力量性练习,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血压即可稳定。4、原发性高血压可视情况适当运动,注意低钠饮食,并服用降压药。→五、运动性腹痛腹痛分为:腹腔内疾病,腹腔外疾病和运动性疾病。运动性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肝脾淤血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运动时速度过快或强度过大,引起肝脾淤血。2、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1)运动时,由于胃肠缺血、缺氧,引起胃肠道痉挛或蠕动功能紊乱。(2)饭后过早运动、运动前过饱、喝水过多或空腹运动。(3)运动前吃难于消化的食物3、呼吸肌痉挛(1)运动中呼吸缺乏节奏,引起呼吸肌疲劳和痉挛。(2)准备活动不充分,使呼吸系统功能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4、内脏器官病变运动时可因病变部位受到牵扯(刺激)而产生疼痛。(二)临床表现1、运动性腹痛的程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密切相关。2、运动性腹痛的部位常与病变脏器位置有关:肝胆疾患或淤血,多在右上腹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多为中上腹痛;脾淤血多在左上腹痛;肠痉挛、蛔虫病多在腹中部痛;阑尾炎在右下腹痛;呼吸肌痉挛多在季肋部和下胸部锐痛。3、腹痛的性质和程度与腹痛原因有关:直接由运动引起的腹痛多为胀痛或钝痛。其他疾患引起的腹痛多为锐痛、阵发性绞痛、钻顶痛。(三)处理1、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运动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腹痛可减轻或消失。2、经上处理无效者,应停止运动,认真检查,对症处理。3、口服解痉药:阿托品、普鲁苯辛。4、热敷腹部。5、腹肌痉挛者须按摩腹部。6、若处理无效,症状较重者应送医院处理。(四)预防1、科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负荷。2、合理安排膳食,饭后应休息1.5—2h才参加剧烈运动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4、运动中应注意呼吸的节奏。5、患病者参加运动应加强保健指导与医务监督。→六、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是指直接由运动训练造成的贫血。我国对运动性贫血诊断标准为:Hb值男120g/L,女105g/L;14岁以下男女均为120g/L。WHO对运动员的贫血标准为:男子130g/L女子120g/L。(一)病因与发病机理1、血浆稀释引起相对贫血耐力性运动项目经过系统训练后,可以引起血浆容量增加,出现相对的血液稀释状态,表现为血红蛋白的浓度减少,测试结果为贫血。2、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1)剧烈运动使体温升高,血酸度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可引起红细胞膜的滤过性和变形性改变,使红细胞膜的脆性增加。2)由于剧烈运动使肌肉收缩和血流加快,血管受挤压,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撞击摩擦加剧,红细胞破坏增
本文标题:运动性疾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69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