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我国煤炭企业产业组织分析
我国煤炭企业产业组织分析沙景华,欧玲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煤炭产业现状,即市场集中度低,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安全恶化,效率及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缓慢,产业整体绩效差等问题。提出煤炭产业应极积组建大型煤炭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规模效应,进行煤炭企业制度及技术的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煤炭产业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1.引言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市场主体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影响的市场运行效率[1]。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内经济资源的组织方式及由此影响的市场绩效,提出有效组织产业资源的政策主张。产业组织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力的矛盾形成的,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为主的哈佛学派以及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者为主的芝加哥学派等。哈佛学派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提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这一框架下分析我国目前煤炭产业组织结构问题:煤炭在中国能源系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目前我国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低,无序竞争,生产经营方式粗放,造成资源浪费,安全恶化,效率及效益低下,技术进步缓慢,产业整体绩效差的局面急待解决。2、产业组织理论概述2.1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在特定产业内,市场主体(主要是指企业)的构成及相互关系[1]。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竞争或垄断的程度,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效益等。市场集中度是指产业市场上大企业的数量以及它们的规模分布[1]。大企业市场占有率高,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大。适度的集中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高度集中的市场大企业容易操纵市场价格影响竞争。产品差别化是指同种产品具有基本相同的使用价值,但不同企业产品又各有特点,即产品品牌价值、文化及功能的差异[1]。产品差别化是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进入壁垒指妨碍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某一产业的因素或障碍,其作用是增加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使他们与在位企业相比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进入动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行为[1]。它影响产业的集中程度和产业绩效。退出壁垒是指企业在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业绩不佳时退出的产业机制。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生产要素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增加比例将会超过生产要素的增加比例。这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规模收益(或规模报酬)递增[1]。-1-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和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行为[1]。它是连接市场结构和经济绩效的纽带;通常包括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企业的价格行为、企业的创新行为及企业限制竞争者行为等等。通常采取价格策略和并购重组策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价格竞争是最基本的市场行为。价格竞争包括争取市场的降价竞争和限制新企业进入的壁垒价格。定价理念主要有以成本为导向、竞争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三种。以价格竞争为导向是企业低水平的竞争。企业并购是指企业间产权交易行为,企业并购重组有利于提高市场的集中度,还可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减少竞争对手,增强企业长期获利的机会。这是企业较高层次竞争与战略行为。2.3市场绩效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市场行为使某产业在价格、产量、费用、利润、技术进步、产品质量和品种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企业的利润水平、资源利用状况、安全状况、环境状况等是市场绩效的表现。行业的利润水平长期的过高或过低,则表明该行业进出市场机制存在问题,竞争不够合理有效。本文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现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3.我国煤炭产业组织的现状分析3.1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市场形成三类竞争主体:国有重点煤矿、地方煤矿及乡镇个体煤矿。1970年以前,国有重点煤矿产量比重在90%以上,1996年下降到39%,2004年上升为47%。改革开放后,乡镇煤矿迅速发展,产量比重由1980年的10%左右发展到1996年的44.7%,2006年虽下降到39%(见表1),但比重仍然很大。表11996—2006年国有、地方、乡镇企业煤矿产量比重表[2]单位:%类型1996年2000年2004年2006年国有重点矿39.153.647.048.0国有地方矿16.229.415.013.0乡镇矿44.727.038.039.0数据来源:中国矿业年鉴2004年底我国大型煤炭企业仅占全国煤炭生产企业的2.5%。2006年中国煤炭产量突破了23.5亿吨,但大小有近2万个煤矿。而美国每年产近12亿吨煤,只有1100个煤矿;澳大利亚产3亿吨煤,只有100多个矿[3]。我国大型的煤炭企业的年产量都在千万吨以上(见表2)但在全国产量比例却不到百分之十,相比之下,我国的煤炭市场的集中度很低,小企业数量多,产量低,呈现无序竞争;煤炭企业的规模经济差、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单位产量的平均成本高于国外煤矿的水平;煤炭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状态。-2-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产量所占全国比例[4]企业名称2003年产量(万吨)所占比例2004年产量(万吨)所占比例全国总计147585.46100%176320.37100%中煤集团3266.142.21%4361.282.47%神华集团9236.436.26%10943.636.20%大同煤矿集团-----------5358.003.04%伊敏公司496.270.33%559.750.32%总计12998.848.81%15864.6612.03%数据来源:中国煤炭工业网3.2煤炭产业产品差别化弱,竞争水平低煤炭产品的品牌、文化和功能的差异极其微略,其差别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煤炭产品的品牌效应弱,主要依赖于原煤的自然状态及赋存状况和质量;二是煤炭产品的附加利益的差别如煤矿的地理位置等;三是购买者不同的偏好及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人为差异。我国煤炭产业品牌少,技术落后,深加工及附加值低,处于低水平生产、加工和竞争。3.3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低、退出壁垒高从理论上讲,煤炭产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煤炭产业应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因为煤炭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投资,需要一定的专属设备、设施及较大数额的流动资金,并且大规模投资增加了筹资难度,从而形成了市场进入的资本壁垒和规模经济壁垒;另外,煤炭生产受资源限制很大,某企业一旦拥有了一定范围的煤炭资源开采权,就会制约其他企业进入这一范围。现实中,我国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是很低的,这使得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各种隶属关系的企业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进入煤炭产业。过低的进入壁垒使我国煤炭产量中近一半是小煤矿靠原始落后的方式开采出来的,其中非法产量占近30%。其直接后果就是小矿与大矿之间剧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隐患,恶化了我国煤炭市场结构,导致煤炭产业效率低下,加剧了煤炭产业内的恶性竞争。我国煤炭产业的退出壁垒高,主要表现及原因是:煤炭产业资产的专用性强;无形退出障碍大(制度因素即地方财政收入及就业的问题);银行的显性损失大的阻力(即企业破产、银行贷款损失);企业职工的再就业的阻力;以及市场体系不健全,产业政策滞后,资源无法合理配置等。3.4煤炭市场价格波动性大,供求不稳定表31997—2005年煤炭价格变动趋势表[5]单位:元/t年份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价格166.34158.01143.98140.19150.59167.81174.81346.10419.89来源:岳福斌.煤炭价格与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36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我国煤炭价格行为分为四个阶段:①1978年前,我国煤炭价格采取政府低价限定的“计划价格”政策,煤炭长期供不应求;②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政府定价与市场机制的“指令性价格”和“指导性价格”的“价格双轨制”。③20世纪90年代,政府放开了国有重点矿的指令性煤价,同时逐步取消亏损补贴,除了控制国有重点矿的煤炭分配和发电用煤价格,已全部放开,形成市场价格的机制,价格波动较大(见表3)2005年价格是2000年的3倍。大企业的价格行为-3-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比较小。3.5煤炭产业二元结构严重,战略重组刚起步对煤炭产业产重的二元结构状态,国家《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以煤炭基地为依托,建设大型煤炭集团”,拉开了煤炭重组并购的序幕。例如,山西省以山西煤电集团公司,汾西矿业集团公司,霍州煤电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山西焦煤集团,长远目标是形成年产销1亿吨、焦炭3000万吨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390亿元以上,焦煤产品在国内焦煤市场占30%以上份额,焦炭占国内市40%以上份额,其中出口焦炭占全国50%以上的份额。以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山西动力煤集团,年产销煤能力达到1亿吨,销售收入180亿元,占全国动力煤市场20%以上份额。以阳泉煤业集团、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为核心的山西无烟煤集团公司将达到年生产经营8000万吨无烟煤的规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80亿元以上。还有江西煤炭集团、宁夏煤炭集团、陕西煤炭集团、黑龙江煤炭集团等;这些煤炭集团与山东兖矿集团、中央所属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一起,将占我国煤炭产量的60%以上。重组目的是消除二元结构,提高产能、效率、机械化程度,增强竞争力,但目前企业集团多为行政性重组。3.6煤炭产业资源组织方式落后,市场绩效不佳由于以上状况的存在使得煤炭产业利润水平呈微利或负利润状态,在2000年—2003年平均利润仅为5%左右,大部分年限为负利润水平(见表4、表5),尤其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盈利水平更是不佳,亏损面达50%以上。表4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盈利情况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利润(亿元)-10.3-6.02.0-34.06-36.99-27.99-8.44-6.1-1.40亏损面41%30%80%81%69%67%61%72%5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矿业年鉴表5煤炭产业利润率变化情况表1993199419951996199719982000200120022003利润(亿)-32.1-36.5-26.7-5.52.2-37.16.0641.7385137.8利润率(%)-16.77-15.55-1.470.51-9.760.492.814.485.808.60资料来源:贺继红,煤炭产业绩效分析与对策、中国统计年鉴3.7煤炭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我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而美、俄、德等国家采掘机械化程度都达到或接近100%。我国除部分国有大矿之外,大多数煤矿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特别是乡镇煤矿,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在中国600多万人一年生产10亿多吨煤,而美国10万人生产近10亿吨,澳大利亚2.5万人生产2亿吨,南非6.2万人生产2.1亿吨[5]。可见我国的煤炭企业的开采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目前部分煤炭企业存在“采厚弃薄”、“吃肥丢瘦”等浪费现象,全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35%左右,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5]。中国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整装煤田被分割解肢现象严重。3.8煤炭企业安全事故多,环境破坏大-4-我国煤炭企业过度分散,煤炭企业片面追求产量,而对安全重视不够、安全系统投入不足。小煤矿发展过快,开采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条件差、生产方法极为原始,只求产量不顾安全。中国煤矿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在6000人左右,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了5,而美国仅为0.04,澳大利亚为
本文标题:我国煤炭企业产业组织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7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