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王孚禹第3节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一)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而站在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也只有学外国。那是的外国也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他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历史背景维新思潮甲午海战的失败知识分子的觉醒学习西方,学习日本变法维新的思潮维新派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了下列行动宣传维新主张。向皇帝上书(如康有为)著书立说(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如康有为)办学会(如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设学堂(如长沙时务学堂)办报纸(如《时务报》《国闻报》《湘报》)论战的焦点封建顽固派维新派要不要维新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宁亡国不可变法变着天下之公理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施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权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坚持科举取士,反对西学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论战影响除旧: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布新: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各省举荐通达市政的新政人才政治上如何除旧布新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设立铁路、矿物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取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局,裁撤驿站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办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文化教育方面科举教育文化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军事添兵造船,添加海军实力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维新派人士和参与或同情变法的官员,或被囚禁,或被革职,或遭放逐。以慈溪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扼杀维新变法的政变,史称戊戌政变。戊戌维新运动宣告失败。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进步意义。戊戌变法颁布的法令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它表明历史走向是进步的。在政治上,维新派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制度,主张设立议会,限制过重的皇权,希望通过改良的道路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虽然最终失败了,但他们的宣传、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经济上,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爱国意义。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面对着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挺身而出,为救亡图存奔走呼号,呼吁“保国”,反对“瓜分”,是近代中国摸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场爱国运动。启蒙意义。维新派在中国最早创办近代报刊,把旧式书院和私塾逐渐转变为近代学校,广泛建立了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社团。他们大力提倡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打开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他们重新认识世界,为后来人们接受新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这种思想影响不会因政变而消失。原因教训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的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想要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进一步发展了起来。工程管理152
本文标题: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5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