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方案
***村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方案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因此,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帮扶办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要求,了解掌握我村农民收入情况,最近我们深入到全村,通过召开座谈会、到田间地头考察了解、发放调查摸底表等方式,对近三年来全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今后一个时期我村农民增收趋势进行初步分析。总的来看,我村农民收入增长潜力较大,增收势头良好,但要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存在一定困难,任务相当艰巨。为此,必须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田庙村经济增长步伐,提高全村农业的整体效益,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夯实基础。一、近两年来我村农民收入的增长构成与分析近年来,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从结构来看,经济增长呈多元化快速增长。主要特点和趋势如下:一是农民收入总额逐年增加。近两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5566元增加到2010年7120元,年净增1554元,2007年比上年增加1120元,增速为19%,为历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由此看出,近几年来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8年全村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31.4%,2009年为43.3%,2008年为44.4%。家庭经营纯收入在农民收入中逐年扩大。主要外出打工及养殖业等主要劳务输出与农副业品生产的发展。从我村发展思路来看,作为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突破口。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我县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创建新农村驻建设“示范村”活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行部门包村、“扶贫帮困”等办法,为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我们工作措施来看,县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出、文化事业、信息交流五个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农民增收的特点来看,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纯农业户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纯农业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实践证明,农民群众中从事传统农业、分散生产的,收入就低;用现代方式规模经营的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收入相对就高。一家一户为单位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群众收入就低,生活普遍十分困难。二、我村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是与全国、全省相比,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后劲不足、渠道不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外部相比,存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与内部相比,既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有不同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不同经营类型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具体来看: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我县平均水平。这几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以往相比增长较快,但与我县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440元,这主要是由于我村农业基础薄弱,主导产业不大不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缺乏新的支撑点。二是地域性差距明显,不平衡性突出。从全县12个乡镇农民收入变化情况看,呈现出由高到低的特征,差异比较明显。2010年张黄、清河、鱼城三镇高出全县平均水平,而其余几个乡镇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010年农民纯收入最高的张黄镇与最低的老砦相差1000元,这说明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年来,我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数村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主导产业,但效益较高的菜、果、畜主导产业产品总量少,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大都是农民以户为主的传统手工生产方式,未形成良好的产、供、销链条,导致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前景的农产品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我村地方特色农产品因未形成规模效益而使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农民收益减少。三是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降低。我村群众仍然以低产出、低收入的粮食作物为主,缺乏特色产业和高附加值种植作物,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平不高,大部分农民群众常年累月地劳动,收入却并不高。另外,农产品大都是分散经营,投入产出率低,成本偏高,农民从中获得的实际收入有限。其次,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而农产品价格多年以来又处于较低的水平,农业的收益与其它产业相比呈不断下降之势,导致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总体来看,农民素质与农民收入是一种正比例关系。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农业科技知识,择业门路广,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也多。目前大部分农民仅局限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大部分从事城市建筑、环保、家政、餐钦等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对现在目前岗位能够适应,但是接下去对更高学历的劳动力的需求会不断增多,特别是随着机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单靠体力劳动增收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不尽快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农民增收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我村来看,有相当部分农民不熟悉商品生产知识,不了解外界市场信息,接受先进生产技术的能力较弱,影响了自身收入提高。通过了解,90%的村民认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不高,很难对诸多的市场供求信息作出准确判断。因此,提高全村1100人农业人口的素质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三、实现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对策措施从农民收入构成分析,可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近年来,我村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农产品。我们要从这一收入来源入手,坚持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第一,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特色产业突破性发展步伐,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是我村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思路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鲜杂果、禽蛋奶等特色产业,促其上规模。根据不同的环境类型,引导特色农产品向适生区集中。从全村范围来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第二,加大劳务输出和农民培训力度,培育高素质的农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劳务产业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我村的一大优势产业。我村有866人,其中劳动力500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困难,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必须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培训、就业、增收三个环节,注重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通过组织大规模、技能型、外向型的劳务输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农村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
本文标题: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富民产业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08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