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第二章 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
第二章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第二节外国园林概述第二章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重点:–1、中外园林发展经历的历史阶段及其历史文化背景–2、国外园林发展概况及造园特点及世界园林发展趋势•难点:如何将各国园林特色融合于现代园林设计•传统的世界园林分为三大体系:东方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西欧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拉克、波斯为代表,影响到中东地区,主要是花园和教堂,形成了伊斯兰教的园林特色。西欧园林体系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为代表,以规则式的建筑和植物配置为主,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严格对称。•本章重点从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日本古典园林展开,简要阐述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一)、生成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1.殷、周——初始阶段,朴素的囿•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2.秦、西汉——重要阶段,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西汉山水建筑园–3.东汉——过渡阶段•园圃:种植蔬菜瓜果——农业生产•囿:圈地放养禽兽——狩猎–中国早期园林,从狩猎到农耕,从原始的自然崇拜到帝国的封禅活动,把早先的狩猎、生产、通神、求仙逐渐转化为以游憩、观赏的自然景观发展为园林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自然山水园已经萌芽,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已经初步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圃了。•池沼楼台:模仿自然环境–秦汉时期,出现了大批规模巨大、形态优美的园林,诸如秦时的阿房宫,汉时的上林苑,园林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秦始皇时期博彩各国修筑的园林经营,修筑了中国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阿房宫,后虽毁于秦末战火,但也无法抹杀其在中国园林史的重要地位。–到了汉代,宫苑建设在秦朝基础上有所发展,在秦朝上林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与扩建,建成了我国古典园林早期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作——上林苑。上林苑非常注重水景的处理和园林植物的应用,水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处理也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植物配置上也搜罗全国奇树异花增加宫苑的趣味性。上林苑是对秦时园林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章华台–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姑苏台–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规模宏大,建筑华丽•章华台宫殿遗址•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秦咸阳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以“复道”连接背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地区•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兰池宫•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规模宏大–建筑美轮美奂•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汉长安与昆明池供水工程示意图•上林苑–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如•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太液池(位于建章宫内,池中筑三岛摹拟东海仙山)–相当于一座大型动植物园–三十六处苑(园中之园)–十二处宫殿建筑群(建章宫规模最大);二十一观–沿袭先秦以来在宫苑内筑高台的传统,作为登高观景之用–资源丰富,大型生产基地–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苑内建筑(宫、苑、台、观等)分布极其疏朗,间距很大(与秦代上林苑不同)–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范围太大,难于管理•甘泉宫–始建于秦代,于汉初扩建–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等多种功能•未央宫–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性质相当于后来的“宫城”–有内垣和外垣两重宫墙,总体布局由外宫和后宫两部分组成–园林区:沧池及其附件,凿池筑台的做法受到秦始皇在兰池宫开凿兰池、筑蓬莱仙山的影响,本身又影响着建章宫内园林区的“一池三山”的规划经营•建章宫–是上林苑内的主要十二宫之一,保留着上代的囿、台结合的余绪,具有多种功能–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西北部开凿大池,名为太液池,堆筑三岛–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此后“一池三山”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兔园(梁园)–规模宏大,已具备人工山水园的全部要素(山、水、植物、建筑)–人工开池,人工筑山、岛–以山池、花木、建筑之盛以及人文荟萃而名重于当时•东汉的洛阳城,城市功能分区较合理,城市布局趋于严谨,表明东汉洛阳的城市规划较之西汉有所改进,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都城规划开创了先型•东汉后期皇家造园活动的高潮–洛阳城内:濯龙园、永安宫–洛阳城外:数量不多(上林苑规模较西汉时小得多;上林苑和广成苑是兼有狩猎、生产基地性质的园林)•洛阳的完整水系–为城内外的园林提供了优越的供水条件,使绝大多数御苑均能够开辟各种水体,因水成景,促进了园林理水技艺的发展•东汉的皇家园林的总体特征–数量不如西汉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郊外宫苑的使用率不高(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造园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汉末军阀分治与长期混战,人们对社会现实产生厌恶感,文人墨客转而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与田园生活,加上当时自然山水画的发展,使中国园林开始向模拟自然山水的方向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发展主要有以下5个特征:•1)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的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2)园林由以前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的经验,营造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唯一的功能。•4)私家园林开始兴起,从利用自然发展到模仿自然环境的阶段,筑山造洞和栽培植物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造园主导思想侧重于追求自然情致,产生了“自然山水园”•5)佛教、道教盛行,寺观园林兴起,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政治上动乱分裂——思想解放——人性的觉醒•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思想——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老庄、佛学与儒学结合形成玄学(重清谈,逃避现实)•名士: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另一方面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如“竹林七贤”)•隐士与隐士集团–竹林七贤/白莲社(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隐士集团)•知识分子阶层从审美角度对自然山水的再认识–士人们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如: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顾恺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成熟(标志是山水风景的大开发和山水艺术的大兴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山水艺术的兴盛–文学方面:为山水诗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绘画方面:开始出现独立的山水画•建筑技术与观赏植物–建筑技术方面:木结构的架梁、斗拱已趋于完备,歇山屋顶较多–观赏植物方面:树木、竹、各种花卉栽植普遍•皇家园林–游赏功能成为绝对主导功能–两个类别之一的“宫”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大内御苑居于都城中轴线的结束部位,这个中轴线的空间序列构成了都城中心区的基本模式•私家园林–异军突起,集中反映这个时代造园活动的成就–城市私园多为官僚、贵族所经营,代表一种奢糜风格和争奇斗富的倾向–庄园、别墅•随着庄园经济的成熟得到很大发展,既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又是文人名流和隐士们“归园田居”的精神庇托–作为后世别墅园的先型,代表天然清纯的风格–所蕴含的隐逸情调、表现的山居和田园风光,深刻影响着后世的私家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寺院园林–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园林化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非主流的园林类型开始见于文献记载•文人名流经常聚会的新亭、兰亭等一些近郊的风景游览地,具有公共园林性质•亭–在汉代是驿站建筑–演变为点景手段–又逐渐转化为公共园林的代表•兰亭与《兰亭集序》–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通过这次文人名流的雅集盛会和诗文唱和所流露的审美趣味,给当时和后世的园林艺术以深远的影响•(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写意山水园全盛期全盛期敦煌壁画描绘的初唐寺观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大内御苑:城内,附廊。如禁苑(三苑)、大明宫、兴庆宫、洛阳宫(唐)•行宫御苑:城郊,办公修养。如西苑(洛阳,隋炀帝,历史上仅次于上林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的“一池三山”规划模式、园中园的小园林建筑集群、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离宫别苑:远郊,修养。如华清宫、九成宫、翠微宫如:华清宫呈现前宫后苑之格局,宫城有南北之分,苑林区以建筑物结合山麓、山腰、山顶的不同地貌而规划为各具特色的许多景区和景点,山麓分布着小园林兼生产基地,山腰则突出自然景观,山顶发挥点景、观景的作用;九成宫的宫墙有内外两重,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1.皇家园林全盛期•唐代长安平面图全盛期唐长安城里坊复原图全盛期隋唐洛阳平面图全盛期唐代大明宫复原图全盛期西安博物馆里大明宫含元殿模型大明宫玄武门复原图2.私家园林•城市私园–山池院:隋唐长安城市的居住坊里的宅园或游憩园,规模大者占据半坊左右,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山亭院:唐代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如洛阳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郊野别墅园–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依附于庄园而建置:王维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别业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王维与辋川别业图3.寺观园林•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由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分区。如慈恩寺以牡丹、荷花最负盛名。水庭也是唐代寺观园林的一种表现形式4.风景名胜园:长安曲江池一、园林类型和代表作品水庭二、全盛期园林特点•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完全形成。•私家园林的艺术有所升华•寺观园林长足发展•公共园林已更多见于文献记载。
本文标题:第二章 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6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