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吴风传承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吴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无锡、苏州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我们这一期主要介绍苏州特有的风俗和传统美食。简介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童谣正月初一吃圆子,二月里来放鹞子三月清明青团子,四月蚕宝宝结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里来摇扇子七月蒲扇拍蚊子,八月中秋剥剥西瓜子九月登高去打梧桐子,十月剥开料红小桔子十一月太阳里踢毽子,十二月底搓圆子轧神仙庙会场景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意思为人多拥挤,轧在苏州方言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该词最早起源于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生日,据说吕洞宾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届时,苏州制造的各种表演、各种小吃、各种花花草草都将一并拿出来交流分享。轧神仙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冬至--冬至大如年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冬至大如年,在苏州,冬至节格外受到重视。清朝的顾禄在《清嘉录》一书中更是明确地写道:“吴门风俗,多重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人家互送节物。”“肥冬瘦年”的意思就是吴地风俗是将冬至看得比过年还重要的。起源‘泰伯奔吴’——泰伯、仲雍奔吴,带来了周朝的历法,按照周历计算,冬至是新年的第一天,冬至前夜就是大年夜,虽然后来改用了夏历,但苏州古城“贺冬”的人文历史就这样被传承了下来。千百年来,祭祖、团圆饭、拜冬等习俗,一直在苏州民间流传。冬至--冬至馄饨夏至面冬酿酒、馄饨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寒山寺除夕听钟声唐·张继《夜泊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寒山寺除夕听钟声1979年创办,除夕寒山寺听钟声活动是我国发起最早、影响最广、经久不衰的专项旅游活动。每年除夕夜半,寒山寺法师敲钟108下,最后一下钟声正是新年零点开始。伴随着寒山寺的钟声,人们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水乡服饰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博物馆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水乡服饰生活在苏州以东甪直、胜浦、唯亭、陆慕一带的农村妇女,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她们以梳鬓鬓(此字应为髟下面加一个般字)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裆裤、束袽(此字右半应为“属”字)裙,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有“苏州少数民族”之美称。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五月端午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五月端午端午节前后,各地都有划龙船、吃粽子的习俗。据传此俗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但吴地则是源于春秋时有关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历史传说。当然,鲜肉粽也是吴地比较著名的粽子之首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正月十五“闹花灯”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此后,雨水逐渐增多起来,这是春耕的农民所盼望的。在苏州,有“二月二吃撑腰糕”的习俗。“撑腰糕”是用糯米粉蒸制,比糖年糕瘦长。二月,春耕大忙开始,人们在各种农具、良种、耕牛物质准备同时,吃下“撑腰糕”能撑腰,祈盼平平安安,少个腰酸背痛,在精神上身体上做好劳作准备,迎接一年的农事。虎丘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俗称花神生辰,亦称花朝。苏州人素有种花、爱花的习俗,花神庙仅虎丘一地就有两座。每至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这天,苏州人尤其是花农会早早赶到庙里去庆贺,往往要“闹”到天亮尽兴而归。现在,虎丘庙会最热闹的是秋季庙会,似乎冷落了花神庙会了,如今正逐步恢复“虎丘花朝”。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初八是苏州人吃腊八粥的日子。在苏州民俗中,这不起眼的腊八粥还有些来头。相传古代的寺庙在一年快结束时,为了节约粮食,便将剩余的五谷杂粮归集在一起,煮成腊八粥,不仅香浓美味,而且据说吃了还可以袪病强身。苏州市指尖秀非遗文化园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吴文化特有风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6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