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并发症口腔护理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口腔粘膜、舌苔情况、有无义齿。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2、环境评估:安静、整洁、便于操作。二、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碗(内含漱口液棉球)、弯血管钳、镊子、压舌板、弯盘、治疗巾、吸水管、石蜡油、棉签、水杯、适宜的漱口液。必要时备开口器、手电筒、拉舌钳、锡类散或冰硼散、PH试纸。3、患者准备:了解目的、注意事项并配合。三、操作程序1、摆体位:携用物至床边,核对患者,协助患者侧卧或平卧,头偏向一向护士。2、擦洗口腔:(1)治疗巾围于颌下,置弯盘于口角处,协助患者漱口,口角干裂于以湿润。(2)嘱患者张口,护士一手打开手电筒,一手持压舌板,观察口腔。昏迷患者用开口器打开口腔。(3)挤干棉球,嘱患者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左侧颊部,擦洗左外侧面,沿牙齿纵向擦洗至门齿,同法洗右外侧面。(4)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洗牙齿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以弧形擦洗颊部,同法擦洗右侧。(5)擦洗舌面及硬腭部,舌底及口腔底。(6)协助患者漱口,擦净口唇,观察口腔粘膜情况。(7)口唇干裂涂石蜡油或唇膏。3、整理:用物处理正确,患者体位舒适,洗手,记录。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粘膜。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3、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4、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并发症1、窒息2、吸入性肺炎3、口腔黏膜损伤4、恶心、呕吐鼻饲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鼻腔内状况及合作程度等。2、环境评估:整洁、安静、便于操作。二、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无菌巾内置治疗碗、消毒胃管、镊子、血管钳、纱布、压舌板、50ml注射器、治疗巾、石蜡油、松节油、棉签、胶布、别针、听诊器、手电筒、弯盘、鼻饲流质、温开水。3、患者准备:了解操作过程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如戴眼镜或义齿取下后应妥善放置。三、操作程序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铺治疗巾于颌下,置弯盘于颊部。检查、清洁鼻腔,观察鼻腔是否通畅,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做好标记,润滑胃管前端。2、插管: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选定侧鼻孔轻轻插入。插至10~15cm时,清醒患者嘱做吞咽动作;昏迷患者用左手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成人插入45~55cm,婴幼儿14~16cm)。3、判断胃管位置:(1)注射器连接胃管末端抽吸,有胃液抽出。(2)置听诊器于胃部,用注射器从胃管快速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判断。(3)置盛水的治疗碗中,无气体逸出。4、固定: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折起胃管末端,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5、给予鼻饲液:食温适宜,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如有胃液,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再缓慢注入鼻饲液或药液。灌注完毕注入少量温开水,将胃管末端反折,纱布包扎管口,橡皮筋夹紧,别针固定于大单或衣领。6、拔管:铺巾,置弯盘于颊下,夹紧胃管末端,揭去末端胶布。嘱患者深呼吸,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胃管,边拔管边用纱布擦拭胃管,至咽喉部,捏住胃管迅速拔出。7、整理、记录:擦净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置舒适体位;洗手、记录。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置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2、长期留置鼻饲管或鼻胃管者,每天用油膏涂拭鼻腔粘膜,轻轻转动鼻胃管或鼻饲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鼻饲管,对胃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3、特殊用药前后用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鼻饲管。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并发症1、腹泻2、胃食管反流、误吸3、便秘4、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5、胃出血6、胃潴留7、血糖紊乱8、水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患者用药目的、注射部位血管情况及患者的合作程度。2、环境评估:整洁、安静,便于操作二、准备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注射盘、药物、药液、输液器、瓶套、输液贴、棉签、治疗巾、止血带、垫枕、输液架、手表、必要时备夹板及绷带等。3、患者准备:排空大小便,取舒适卧位,了解输液目的及配合要点。三、操作程序1、核对并配液:(1)按医嘱填写输液卡。按查对要求查对输注液体及药品。(2)查对后启开输液瓶盖中心部分并消毒,安瓿颈部划一锯痕,消毒后掰开。(3)选择合适注射器(检查有效期、有无漏气),抽取药液,加入液体中,摇匀后再次检查有无混浊、沉淀。贴输液卡于输液瓶上,签名签时间。2、核对选血管:(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信息,解释输液目的,取得配合。(2)核对,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排气夹管,待用。(3)选择血管,垫小枕,扎止血带,消毒皮肤待干,备胶布。3、核对输液:(1)再次核对患者。(2)嘱患者握拳,再次排气,夹管,进针,松止血带、松拳、打开调节夹,胶布固定(输液贴:针翼,穿刺点,头皮针软管),撤小枕、止血带,调速(成人:40~60滴/分,老人、儿童:20~40滴/分,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医嘱调节速度),做到输液“四看”。4、核对观察:(1)再次核对,输液单签名、签时间,并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及用物。(2)观察:经常巡视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5、拔针:(1)夹紧输液管,取下胶布,拔针,按压。(2)询问并解决患者需要,交代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6、整理:夹紧输液管,取下胶布,拔针,按压。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抽吸药液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药品配伍要求。2、混悬剂摇匀后立即吸取,油剂可稍加温或双手对搓药瓶(药液遇热易破坏者除外)后用稍粗针头吸取。3、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4、输注2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5、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并发症1、发热反应2、急性肺水肿3、静脉炎4、空气栓塞5、液体外渗肌肉注射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用药目的,注射部位皮肤情况及合作程度等,有无过敏史。2、环境评估:整洁、安静,便于操作,私密性良好。二、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常规治疗盘内加2~5ml注射器,7~8号针头、药物、注射卡等。3、患者准备:了解注射过程的配合及注意事项。三、操作程序1、注射前准备:(1)按医嘱抽吸药物。(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患者注意事项,遮挡患者,取得患者配合。选择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注射部位,避开疤痕和血管处。常规消毒皮肤,消毒后待干。2、核对注射(1)再次核对,排尽空气。左手拇指、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中指固定针栓,将针头迅速垂直刺入约针梗的2/3。松开绷紧皮肤的手,右手固定针栓,抽动活塞,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注射毕,快速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进针点片刻。(2)再次核对,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3)用物处理:整理并清洁用物,污物处理恰当。洗手,必要时记录。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物。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择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并发症1、疼痛2、神经性损伤3、针头堵塞皮下注射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了解病情,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2、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安静,便于操作。二、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常规治疗盘内备注射器(1ml、2ml、5ml)、药物、急救药物(1:1000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卡等。3、患者准备:了解皮下注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三、操作规程1、注射前准备:按医嘱配置药液。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取得配合。2、选择部位、消毒,避开疤痕和血管,消毒范围大于5×5cm,消毒后待干。3、注射:(1)再次核对,排尽空气,取下安瓿,放于弯盘中。(2)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针,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栓1/2~2/3(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同时角度可减少)。以左手食指、拇指、中指抽动活塞柄,无回血方可缓慢推注药液。(3)观察患者注射过程中的反应,询问有无不适。(4)拔针: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并用干棉签按压针刺处片刻。(5)终末处理。4、再次核对,将安瓿放入弯盘内。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交代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6、整理用物,污物处理符合要求。洗手,记录。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观察注射后疗效及不良反应。3、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5、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发症1、出血2、硬结形成3、低血糖反应皮内注射操作规程一、评估1、患者评估:询问患者三史(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是否空腹及患者合作程度等。2、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安静、便于操作。二、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常规治疗盘内加注射器(1ml、5ml)、4~5½号针头、药物、急救药物(1:1000盐酸肾上腺素)、注射卡等。3、患者准备:了解皮内注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三、操作程序1、皮试前准备:按医嘱配置过敏试验液。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取得配合。2、选择部位、消毒:前臂掌面下1/3处,尺侧为注射部位、避开疤痕和血管,以75%酒精按常规消毒皮肤,范围大于5×5cm,消毒后待干。3、注射:(1)再次核对,排尽空气。(2)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放平注射器,固定针栓推药液0.1ml,局部隆起呈半球状皮丘,隆起的皮丘变白并显露毛孔。(3)拔针:注射完毕,快速拔针,勿按压。(4)终末处理。4、再次核对,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清理用物,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不适表现,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红肿、发硬或有伪足,皮丘直径大于1cm,有头晕、心慌、恶心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5、整理用物,污物处理符合要求。6、洗手,记录。四、观察及注意事项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2、不应抽回血。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记。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并发症1、疼痛2、局部组织反应3、虚脱4、过敏性休克
本文标题:常见护理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76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