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外科护理学之皮肤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二十章皮肤疾病病人的护理学习目标1.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熟悉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护理评估;掌握常见护理问题/诊断、护理措施。能正确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2.了解常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及其他皮肤病的病因;熟悉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掌握护理措施。能正确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第一节皮肤病基本理论皮肤的结构皮肤覆盖于身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口等处与黏膜交接。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其间含有皮肤附属器[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及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结构。1.表皮(1)角质形成细胞:①基底层②棘层③颗粒层④透明层⑤角质层(2)黑素细胞(3)郎格汉斯细胞(4)麦克尔细胞2.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组织之间,属于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构成,其中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之间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真皮分为深、浅两层,浅层为较薄的乳头层,形成突向表皮的乳头状隆起,借此增加表皮与真皮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二者的连接和表皮的营养代谢。深层为网状层在乳头层深面,内有交织成网的胶原纤维束和弹性纤维,使皮肤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弹性。真皮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如毛发、汗腺、皮脂腺、肌肉等。3.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小叶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皮下组织内含有汗腺、毛根、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其厚度随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不同而异,具有保温、缓冲、贮存能量等作用4.皮肤的附属器(1)毛发:分为露出皮肤的毛干和埋在皮肤内的毛根两部分,包绕在毛根周围的鞘状结构称毛囊。毛根与毛囊末端融合并膨大,共同形成毛球。毛球底部凹陷的部位称毛乳头。(2)皮脂腺: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开口于毛囊上1/3处,能分泌和排泄皮脂,立毛肌的收缩有利于皮脂的排出。皮脂腺的分泌以青春期最活跃,当面部的皮脂腺分泌旺盛且导管阻塞时,可形成粉刺。(3)汗腺:分为小汗腺和大汗腺。小汗腺遍布全身,分泌汗液。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肛周、外阴等处,分泌物较浓稠。(4)甲:由角化细胞构成,露在外面的为甲板,甲板下方为甲床,埋于皮肤内的为甲根,甲根附着处的上皮为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指甲每日约生长0.1mm。5.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和神经(1)血管:表皮内无血管,真皮内有浅、深两层血管丛。皮肤的血管丰富,可容纳人体血量的1/5,外科休克时皮肤血管收缩,有重要的代偿功能。(2)淋巴管:皮肤的淋巴管与血管伴行,并汇入局部淋巴结。(3)肌肉:皮肤内的肌肉分为平滑肌和横纹肌。平滑肌除立毛肌外,还分布于血管壁、乳晕、阴囊肉膜及汗腺周围。横纹肌主要为面部表情肌。(4)神经:皮肤的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可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布于皮肤各层。感觉神经能感受痛觉、温度觉、触觉、压觉和痒觉等。运动神经支配皮肤血管、汗腺和立毛肌,面部的表情肌受面神经支配。【皮肤的功能】1.保护作用完整的皮肤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干硬坚固的角质细胞,不仅使表皮具有耐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刺激和阻止外界生物性有害因素的侵入的能力,而且可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的丢失。2.吸收作用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角质层细胞,其次是毛囊口、皮脂腺及汗腺导管及开口。正常皮肤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吸收能力很弱。但当皮肤受损时,吸收能力明显增强,这是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的理论基础。药物的性质、浓度、剂型及使用范围、时间、部位等都会影响皮肤的吸收作用,如脂溶性物质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较水溶性物质易于被吸收。3.调节体温作用皮肤在体温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当气温过高时,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多,增加热量散发;当气温过低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减慢,汗液分泌减少,以减少热量散失。4.感觉作用皮肤是主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皮肤受到刺激后,可产生痛、触、压、冷、热、痒等单一感觉,还可以产生干湿、软硬、光滑、粗糙等复合感觉。5.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小汗腺通过分泌汗液调节体温,同时兼有排泄部分代谢废物的作用。皮脂腺排出的皮脂,有润泽毛发和保护皮肤的作用。6.代谢作用皮肤内含有大量水、电解质、蛋白质、糖和脂肪等物质,这些物质均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此外,皮肤尚具有合成作用、免疫作用,皮肤经日光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3,机体的许多免疫反应首先产生于皮肤。【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1.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感及麻木等,其中瘙痒是最常见的症状。症状的轻重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病人的感觉有关。此外,某些皮肤病可伴发寒、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全身症状。2.体征主要是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或皮疹。(1)原发性损害①斑疹②丘疹③风团④水疱⑤脓疱⑥结节⑦囊肿(2)继发性损害①鳞屑②浸渍③糜烂④溃疡⑤皲裂⑥抓痕⑦痂⑧苔藓样变⑨瘢痕⑩萎缩3.辅助检查(1)斑贴试验:用于协助寻找因接触物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的病因,阳性反应通常表示病人对该试验物过敏。①方法:根据受试物性质不同,选用相应稀释剂稀释至一定浓度备用。如为纺织品、毛皮或皮革等,可剪成小片。将受试物置于四层1cm×1cm大小的纱布上,敷贴于前臂屈侧或背部正常皮肤上,其上覆盖2cm×2cm不通气的玻璃纸,然后用大一点的胶布固定。同时需做对照试验。②结果:敷贴后24~48小时观察结果。若敷贴部位无任何变化,与对照试验部位相同,为阴性反应;若敷贴部位出现某些反应,根据反应的强度不同,可用下列标志记录:“±”:可疑,轻微发红或瘙痒。“+”:弱阳性,单纯红斑、瘙痒。“++”:中阳性,水肿性红斑、丘疹。“+++”:强阳性,显著红斑,伴丘疹或水疱,直径超过1cm。(2)划痕试验:用于协助寻找变态反应发生在真皮内的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疹、遗传过敏性湿疹及对药物、食物过敏等的病因,阳性反应表示病人对该受试验物过敏。①方法:受试物保证无菌。先用乙醇消毒前臂内侧试验区皮肤,再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洗净。干后用针头或类似器械划2~3条长约0.5~1cm的痕,以不使其出血为度。然后将受试物滴在划痕上,轻擦后暴露即可。同时在对侧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②结果:划痕后15~30分钟观察结果。若划痕部位无任何变化,与对照试验部位相同,为阴性反应;若敷贴部位出现某些反应,根据反应的强度不同,可用下列标志记录:“±”:可疑,水肿性红斑或风团,直径小于0.5cm。“+”:弱阳性,风团有红晕,直径达0.5cm。“++”:中阳性,风团有明显红晕,直径0.5~1cm,有伪足。“+++”:强阳性,风团有明显红晕及伪足,直径超出1cm。(3)病原体检查:皮肤真菌病标本镜下可观察到真菌菌丝和孢子;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渗出物可检出致病菌,并可同时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疥疮做疥虫检查可有阳性结果。(4)病理学检查:某些皮肤病如肿瘤、银屑病等可通过活组织检查确定诊断。【治疗原则】1.内用药物疗法(1)抗组胺药:抗组胺药能与组胺竞争组织胺受体,使其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失去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分为H1和H2受体阻断剂。①H1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第一代药物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酮替芬、安泰乐等,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嗜睡、头晕、乏力及记忆力减退等不良反应;还有抗胆碱能作用,引起口干、鼻塞、瞳孔散大等。第二代药物有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无镇静作用或作用很小,抗胆碱能作用也较小,而且作用时间长,临床上被广泛使用。②H2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的治疗。(2)糖皮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抗炎、抗毒、抗休克和抗肿瘤等作用,在皮肤科应用广泛。适应于重症药疹、过敏性休克、严重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非感染性急性荨麻疹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等。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应用方法依病种、病情、治疗效果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此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精神障碍及消化道溃疡、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3)其他药物:钙剂(如10%葡萄糖酸钙、5%溴化钙),可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硫代硫酸钠,具有抗过敏和解毒作用,可用于多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某些重金属中毒。普鲁卡因,用于封闭疗法,具有阻断神经传导的恶性刺激,恢复机体正常防御和调节机能的作用。2.外用药物疗法(1)外用药物的种类和常用浓度:(2)外用药物的剂型、作用和适应证:(3)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应考虑病人、病变、药物三方面的因素,辨证施治,合理用药。①正确选择药物②正确选择剂型3.物理疗法(1)电疗法:包括电干燥法、电解术、电凝固术、电烙术等,适用于脱发、寻常疣、化脓性肉芽肿、良性肿瘤等。(2)光疗法:①红外线②紫外线③光化学疗法④激光(3)冷冻疗法:利用制冷剂产生低温使病变组织坏死,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常用的冷冻剂为液氮(-198℃),适用于各种疣、血管瘤、黏膜白斑、雀斑、结节性痒疹及基底细胞癌等治疗。【护理评估】1.健康史了解发病经过,皮损发生的时间、部位和先后次序,发生发展过程,有无全身症状,治疗经过及疗效。对由于接触致敏物质所导致的皮肤反应,还要了解既往是否有类似症状发生,本次发病是否有可疑致敏物质接触史;疑为药疹的病人要了解近期有无用药史。了解病人有无发热、乏力、食物不振、关节肿疼等症状。还要了解有无身体其他系统或器官疾病史。2.身体状况在自然光线下观察皮损的部位、性质、大小、颜色;皮损的形状、边缘和界限、分布和排列;有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如有水疱、脓疱等,要注意其内容物的性质。3.辅助检查了解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以明确病变的性质。4.心理及社会状况皮肤病起病急,表现在外表,症状明显,常使病人和家属产生焦急、紧张心理。有些皮肤病病程长、易复发、没有特效疗法,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病人往往因思想包袱较重而出现焦虑、悲观、孤独、抑郁等心理反应,对治疗也缺乏信心。应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对治疗的态度,以及家属对病人的支持程度等。【常见护理问题/诊断】1.焦虑与突然发病或久治不愈,影响容貌或正常生活等有关。2.睡眠形态紊乱与皮肤瘙痒有关。3.自我形象紊乱与皮损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影响外观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破损有关。【护理目标】1.病人焦虑减轻或消失。2.病人的睡眠时间和质量逐渐恢复正常。3.病人能正确认识和接受现有的身体外表改变。4.病人未发生感染性并发症。【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应表现出对病人的关心、体贴、爱护和尊重,不断肯定病人为治疗疾病而作出的努力。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对顾虑较大的病人,应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对丧失治疗信心的病人,应通过举例治疗成功的病例,予以鼓励;对不满意自身形象或悲观失望的病人,应给予开导和劝慰等。2.病人的教育(1)饮食指导(2)用药护理(3)保护皮肤(4)消除诱因3.瘙痒的护理向病人解释瘙痒的原因和搔抓的弊端,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剪短指甲,改善居住环境,调整衣着,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羊毛和化纤织物等。必要时应用抗组胺药及镇静剂或外用药物,以达到止痒的目的4.皮损的护理应根据皮损的性质、部位采取不同的措施。皮损表面干涸硬结的粉剂、洗剂或中草药,可用温开水浸泡,软化后清除;创面残留的糊剂、软膏,可用植物油或石蜡油软化后抹除。化脓、溃烂创面,局部有坏死组织、脓痂或脓性渗出物者,宜用0.1%利凡诺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消毒;无感染的大疱,应消毒后抽尽疱液,保留疱壁;脓疱应剪去疱壁,消毒液清洗后用利凡诺纱布贴敷;脓痂可用凡士林或软膏外搽,待其软化自行脱落。对眼、耳、鼻、外阴、肛周等部位的分泌物,可用2%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外阴、肛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5.外用药物的使用方法(1)湿敷法:主要用于开放性冷湿敷,用4~6层纱布或2层小毛巾放入药液中浸透,提起拧之不滴水后平整地贴在皮损上,10~20分钟更换1次湿敷布,一般每日4~6次,
本文标题:外科护理学之皮肤疾病患者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77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