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06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勇2第一节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第二节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3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三、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四、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五、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第一节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4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原始技术为主的采集狩猎社会、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农业社会和以工业技术为主的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社会过渡。(见下表概括)5表4.1.1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发展阶段项目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所在时期300万—1万年1万年—200年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利用的主要资源天然食物农业资源(主要是耕地、淡水等可再生资源)工业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再生资源利用的主要能源薪柴水力、风力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与新能源对自然的态度崇拜、敬畏模仿、学习改造、征服调节、适应人口增长特征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继而下降;死亡率不断下降;高增长率,然后下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或零增长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食物短缺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土壤侵蚀等生态破坏人口过剩、就业、老化,资源短缺,粮食紧张,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全球变化主导性产业活动采集、渔猎农业工业信息等第三次产业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氏族(部族)农户、城邦、国家强权国家、社会化生产组织淡化国家、城市化、跨国网络组织消费方式满足个体延续的低水平食物消费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满足高物质消费的发展需求物质与精神的全面需求和可持续消费发展方式小群体,粗放多个个体,粗放大规模粗放与集约化倾向大规模的集约发展人类行为影响的空间范围个体和群体的聚集地村落、区域和国家国家和跨国全球范围6人类文明进展与存储介质的变化动物骨骼、外壳竹片帛7纸张电子存储设备(移动硬盘)8二、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在采集狩猎社会(旧石器时代)中,由于人口数量少、技术原始,当时的人类并没有摆脱天然食物链束缚的能力。依赖自然并为自然所支配、而对自然的影响力极小,是该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六千五百年前半坡古人约五万年前直立行走猿人山顶洞人9三、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农业社会由原始农业社会(新石器时代)和传统农业社会(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组成。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盘青铜三足鼎10裴里岗文化:最早农业文化(8000-9000)红山文化:玉器、陶器(母系氏族)(5000-6000)仰韶文化:陶器(5000-6000)龙山文化:陶器顶峰(4350─3950)马家窑文化:延续仰韶的彩陶(仰韶文化向西发展)良渚文化:南方和中国典型的玉器文化(5250-4150)原始农业社会阶段典型文化介绍11(一)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原始农业社会人类活动的强度较采集狩猎社会增大,由于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极端落后,使其仍然在自然的控制之下,而不足以对自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其对自然的干扰完全可以通过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而消除,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和谐的。原始农业最初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极端落后消费结构对自然系统的压力不大人地关系基本和谐极低的消费水平和不大的人口规模12新石器时代万寿岩遗址石斧和石刀新石器时代彩陶罐13左: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陶器鬶下:新石器时代漩涡纹瓶14(二)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传统农业技术中出现了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使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系统成为可能。耧车耒耜15新石器时代典型的青铜器1617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根本区别:传统农业中单位土地上人为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单位土地上的生物产出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物质、能量的产出和投入基本上是平衡的。问题产生原因:技术结构改进和社会经济增长主要是导致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持续超过自然系统,尤其是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传统农业社会主要人地关系问题: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能为力。181.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制向传统农业社会私有制的转变,公元前187年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的专制帝国——孔雀王朝。2.出现了国家这种社会组织来保护管理上述所有制和它们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土地等自然资源。3.促进了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类聚落——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可以说改变了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在社会调控结构方面出现了进步,有以下表现:第一次革命(奴隶社会末期)第二次革命(18世纪中叶)第三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城市革命19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总体特征传统农业社会在人类的历史上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相对于工业出现而言)。从人地关系的垂直联系上看,基本上维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其技术结构尚不足以对自然界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同时社会调控结构又有力的保障了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人口的增多而导致的脆弱的平衡。从人地关系的空间联系看,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造就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农业中心,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从而使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四、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中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及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工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社会系统的结构乃至文明的模式。工业社会的形成直接动力: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支配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根本动力:产业经济学的“配蒂-克拉克”定理说明,三次产业的顺序演替,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21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1.工业社会以工业化为主导,而工业化的本质是集中,这是由工业技术结构和市场经济制度决定的2.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另一本质区别是人类的活动强度有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领域,工业社会不仅包括了农业社会的全部问题,而且又增添了许多自己的“特产”,其中环境污染最为典型和突出。22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纵观工业社会的发展历程,虽然短暂,但却使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程度在扩大,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尤其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上。这与工业进程的地区差异是相关的。从局部上看,发达国家由于其工业化过程已基本完成,在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都具备了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能力,因而其产生的问题已经或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却由于历史、现实等原因,正在步发达国家的后尘,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如何面对人类共有的“一个地球”确实值得深思,它需要当今的人类在生产力结构、消费结构和社会调控结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同时,发达国家也应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23五、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目前,世界上步入信息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欧盟各国和日本,但其距未来学家描绘的信息社会特征还是存在相当的距离。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步入信息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但这并不能排除发展中国家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1)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以知识为主导的、以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将替代传统制造业经济。(2)劳动力的主体将成为信息工作者,而不再是工作在装配线上的工人。24(3)经济活动以信息的流动为主流,而不再是现金交易,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4)经济活动基本是跨国经济或全球经济,而不局限于一国之内。(5)经济组织形式主要是制度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跨国公司、政府和工会是经济舞台的共同统治者。(6)由于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技术扩散的高效性,信息社会中,无论个人或公共部门都将变得空前富裕,且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和空间组织形态也会发生空前快速的变化。返回章目录25第二节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与全球可持续发展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动向与任务26一、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表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全球性的三个含义:(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世界各国所普通关注。(2)这些问题已产生跨国界的影响。(3)有些问题已发展成全球性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海洋污染等。27(一)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关注1.人口问题与世界的贫困世界的贫困是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度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显得越来越凸现的问题。这是因为,贫困是人口、政治、经济关系的综合产物,贫困又与地区自然环境的恶化联系在一起,因而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目前,世界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以非洲贫困人口最多。其基本经济和生活情况见下表:28表4.2.1世界上的主要贫困国家/1996、1998年国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岁人均GNP/美元人均谷物产量/kg人均外汇储备/美元获得安全饮水人口比/%获得卫生设施人口比重/%婴儿死亡率/‰世界平均66.84890345.3279.7----4754.5孟加拉58.5350250.815.2423572.8缅甸59.9----391.37.1--------78.2斯里兰卡73.3810146.5103.9----10016.4尼日利亚53.4300213.339.3463676.4莫桑比克459013227.21721214民主刚果521104381.8------------埃塞俄比亚491101958.49010177卢旺达4021030119.1--------205尼加拉瓜67410212.476.4813157海地55330----11.9372413029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源(1)贫困人口是与失业联系在一起的(2)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3)长期的低水平经济运转(4)农业生产的条件不断恶化(5)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6)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掠夺链接到资源问题30返回31水土流失岩漠化返回32返回332.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实质是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如下:(1)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世界许多工业资源储量已急剧减少,甚至枯竭;(2)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短缺制约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虽然自然资源将随着科技进步而带来开发潜力的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口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且,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又是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343.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1)人类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在无处理排放时对水体产生的污染(2)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对大气质量的破坏(3)工业和城市废水固体垃圾、农药和化肥、大气沉降物等对土壤的污染(4)化学物品、噪声、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35上图:浓烟滚滚的火电厂右图:固体垃圾堆放焚烧会带来哪些环境效应?36儿时的小河就这样变得不再可以游泳37(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跨国界影响1986年前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及其放射云雾的扩散,打破了人们以为“通过一个国家的努力就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这种幻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稀缺资源、初级产品污染工业、废弃物、高附加值产品享受成果承担责任38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km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性物质含量过高后,该
本文标题:06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