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十七章文化与人格人格心理学是围绕人格来展开研究的,因此,在相互作用的前提之下,心理学更关心文化对人格的作用。在“人格发展”的主题之下,文化被视为影响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一节文化与人格一、“文化中的人格”和“人格中的文化”“文化与人格”包含着“文化中的人格”和“人格中的文化”两个命题,分别对应于人格与文化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两种理论观点:特质心理学观和文化心理学观。“特质心理学观”将特质作为理解和预测所有文化中人们行为的基础,并得出了人格特质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另一些文化心理学家却对特质概念的功用持怀疑态度,认为个体行为更多地由背景因素而非特质因素决定。特质心理学家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包括:①个体的社会行为由特质决定;②在理解个体行为时,可以撇开其特定的社会经历和社会角色。文化心理学家则认为,人格特质不具有跨文化普遍性,其理由是:①特质理论是西方人格心理学家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得到的。对特质的描述未必可以应用到所有文化中的所有人。②“特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一致性,可以根据特质来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这一假设只有在特定文化中才有意义。即特质维度只有在个体主义文化中才有意义。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人的行为更多受到社会情境的影响。二、文化与人格的作用机制一般持循环论观点:养育制度塑造人格,个体人格综合成群体人格或基本人格结构,再往上走才是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养育制度。即:养育制度—人格—群体人格—文化—养育制度—……。Allport认为,不论个体的气质、需要和价值观如何,文化、个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处情境对个体人格都有巨大影响。以Allport的观点为基础,有研究者提出了人格与文化的新Allport模型,该模型包括以下动态过程:①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影响个体的感觉、思维和行动。而这种心理倾向会受到情境、角色和文化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②个体对社会—文化需要的内化程度受其对这些需要的喜好及知觉影响,这些需要反过来由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决定。个体的情感、思维及行动同时是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函数。③经过一段时间后,个体观察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反过来调节生物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气质生理状态文化角色情境自我概念情感,思维,行动ABEFCD人格与文化的新Allport模型人格与文化的新Allport模型,描绘了人格与文化之间的动态互动:文化在限制或增强人格在行为上的表现时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个体的气质和人格限制了文化影响个体的程度以及个体对文化的选择性内化。McCrae的人格与文化的系统模型认为,人特质并非直接影响文化,而是经由个体“独特的适应”影响行为,进而影响文化。“独特的适应”是人们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掌握的所有心理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社会角色、关系、图式、自我概念以及除人格特质以外的许多心理结构。生物基础特质行为独特的适应文化McCrae的人格与文化系统模型三、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①不同文化间的比较;②同一文化内部不同亚文化群体间的比较。前一种研究将处于同一种文化中的个体同质化,关注不同文化中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后一种研究则将同一文化中的不同个体的人格看作是异质的,并致力于探究同一文化内部人格的异质性或个体性。四、文化与族群认同种族指在某个地理区域生存繁衍下来的具有独特遗传因素的一群人。族群这种关于人类群体的分类概念具有文化的而非生物学的含义,它指具有自己习俗方式或文化的某一特定民族的成员。文化对人格的影响可以通过族群认同来完成。五、文化与心理健康文化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和变态行为的评判标准。同时,文化还以各种方式影响心理治疗的过程。第二节性别形成一、生物学的解释性别差异的激素论认为,男性和女性之所以存在差异,是由于身体内部的激素分泌不同。二、生物社会论生物社会论关注可以引导和限制男孩和女孩发展的生物因素,强调早期生物发育的重要性,认为它会影响父母和他人在孩子出生后赋予他的标签。同时,该理论也认为社会文化因素在促进儿童朝向某种性别角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三、社会化的解释社会化的解释理论认为,在成长过程中,男孩和女孩受到了父母、老师、媒体等的不同强化,符合社会期望的性别行为受到赞扬,而不符合期望的行为被制止,使男孩变得“男性化”,女孩变得“女性化”。四、性别形成的认知论该理论认为,在我们的认知结构中,存在着性别图式。性别图式就是与性别相关的一系列有组织的信仰和期望,它会影响个体的兴趣和记忆,并指导其对相关信息的知觉。第三节中国人的人格一、中国人特有的心理特征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三、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人复习与思考1、谈谈你对人格与文化的关系的看法。2、为什么将多元文化观点与当代人格心理学整合起来很重要?
本文标题:17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