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吴水芝珠海卫生学校2016-02-16第一节绪言一、药物学的有关概念与任务药物: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绝大多数药物是能增强或减弱机体某些器官的生理功能或细胞代谢活动的活性物质。?:中药与西药定义上的差别?按来源不同分类举例?第一章基础概论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1.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的科学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2.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概念根据药品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不同,对药品分类管理。1.处方药是指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物。一般包括:刚上市的新药;可产生依赖性的药物;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以及某些疾病必须由医生和实验室进行确诊等。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这些药大都属于如下情况:感冒、发烧、咳嗽;消化系统疾病;头痛;关节;鼻炎;营养补剂等。处方药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和用药注意事项等。导入情景李女士,25岁,因咽痛、发热、寒战、周身不适入院医治。经医生检查,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医嘱: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注射,一日400万U,一次给药。对乙酰氨基酚片PO,一次0.1g,一日3次。工作任务1、告知病人使用青霉素、扑热息痛的用药目的2、预定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3、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合理安全使用药物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概念:指药物对机体原有功能活动的影响。2、分类:1)兴奋作用: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增强。如腺体分泌增加,脉博加快,酶活性增强等。2)抑制作用: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减弱。如肌肉松驰,腺体分泌减少,酶活性减弱等。第二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药物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1)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出现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如酒精皮肤消毒、局部麻醉、口服硫酸镁导泻等。(2)吸收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机体相应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如口服阿司匹林产生解热镇痛作用等。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1)直接作用又称原发作用:是指药物在所分布的组织器官直接产生的作用。如强心苷能选择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此作用为强心苷的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又称继发作用:是指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如强心苷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此作用为强心苷的间接作用。强心苷3.选择作用包括选择作用及普遍细胞作用(1)概念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些组织或器官作用特别明显,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没有作用,此为药物的选择作用或选择性。(2)特点药物的选择作用是相对的,随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选择性逐渐下降。如尼可刹米在治疗剂量时可选择性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剂量增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甚至引起惊厥。毛果芸香碱正面效应负面效应治疗疾病预防疾病不良反应药物(二)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用药的目的在于防病治病,但用药后,在产生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对机体不利的不良反应,具有两重性)1、防治作用:分类: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概念:预防作用是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举例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能够缓解症状或消除病因以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①对因治疗:用药目的是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手术)②对症治疗:是指用以缓解疾病症状的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高血压,高血糖)原则:首选对因治疗。但是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病因不清或暂时无根治的疾病、一些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症状如高热、休克、惊厥等,采取对症治疗是非常必要的。2、不良反应:药物应用时出现的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称为不良反应。1、历史上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1937美国使用乙二醇作磺胺药的溶剂造成100多人死亡1959年—反应停事件1960年—氯碘喹所致的亚急性脊髓视N炎(SMON事件)2、我国于1989年正式成立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了相应法规,如新药药理、毒理研究指南等。据相关部门统计,因为在医院用药比例较大,所以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地方,大概为10%~20%,其中死亡占0.24%~2.9%。??药物哪种剂型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根据其程度和性质不同可分为(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的同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发生的原因是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特点:反应较轻,常导致可逆性的改变,停药后可消失药物固有的,可减轻甚至避免可随着用药目的的不同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举例:西地那非(万艾可,伟哥)抑制腺体分泌口干松弛内脏平滑肌阿托品胃肠绞痛呼吸道分泌物腹气胀和尿潴留(2)毒性反应:药物在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A.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B.危害机体的反应,较为严重;C.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发生。①急性——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等系统功能。②慢性——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三致作用:致突变、致癌、致畸胎。真痛苦,我听不到!!!海豹肢畸形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人吃了药后的确就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于是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于是,“反应停”被大量生产、销售,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每月的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但随即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经过媒体的进一步披露,人们才发现,这起丑闻的产生是因为在“反应停”出售之前,有关机构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三致反应(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指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A.与药理作用、剂量无关,很小剂量就可发生,不易预知;B.过敏体质易发生,异常免疫反应;C.常表现为皮疹、药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亡。预防:一问二试三观察四备好抢救药品。【马上小结1】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有关?多大剂量?可预知吗?副作用有治疗量可毒性反应有中毒剂量可过敏反应无无关,很小剂量即可不可(4)后遗效应宿醉现象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药理效应。(5)继发效应二重感染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6)停药反应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剧的现象。(7)特异质反应极少数病人因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很少的剂量即可产生超出常人的强烈的药理效应。注意:与过敏反应不同!(8)药物依赖性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观上需连续用药的现象。指长期使用或周期性使用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躯体状态。一旦停药就会表现出主观不适症状,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药物依赖性分为两种类型:①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连续用药后突然停药,病人产生继续用药的强烈欲望,并有强迫性用药行为,以求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以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品成为“精神药品”②躯体依赖性又称生理依赖性,又叫成瘾性是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机体适应状态,突然停药可产生很强的戒断症状(生理功能紊乱)。患者极度痛苦难以忍受,有不择手段的强迫觅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对具有依赖性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严格管理,合理应用。如:吗啡如地西泮、咖啡因按国际禁毒公约规定,依赖性药物分类:麻醉药品:如吗啡、大麻等可产生生理依赖性。精神药品:如镇静催眠药、致幻药、其他:烟草、酒精等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马上小结2】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戒断症状关键词举例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巴比妥类药停药后头昏、嗜睡和乏力等反应继发反应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广谱抗生素继发二重感染停药反应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剧普萘洛尔、可乐定戒断症状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后,出现依赖表现,跟原有表现没有关系吗啡、哌替啶1.药物通过其他机制产生药物作用(1)改变理化环境:如使用抗酸药中和胃酸治疗消化道溃疡,如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道炎。(2)影响酶的活性:如新斯的明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骨骼肌的兴奋作用增强。(3)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如铁剂可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4)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如麻黄碱可促进交感神经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而产生平喘作用。三、药物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本质(5)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如利多卡因作用于心肌,阻滞钠通道,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6)影响核酸的代谢:许多抗癌药通过影响DNA和RNA的代谢产生抗癌作用。(7)影响免疫功能:糖皮质激素能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可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排斥反应。(8)非特异性作用:有些药物并无特异性作用机制,如消毒防腐药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因此只能用于体外杀菌或防腐,不能内用。受体+配体存在于cell膜、cell质或cell核内,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通过信息传递引起特定生物效应的大分子蛋白质。指能够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9)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受体与药物结合药物要与受体结合引起效应,须具备两个条件: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相比较,亲和力大者作用强,故亲和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2.内在活性是药物本身内在固有的药理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能)根据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及其大小,可分成三种类型:受体激动药受体拮抗药受体部分激动药(1)激动药——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A.完全激动药(吗啡)——较强亲和力,较强内在活性。B.部分激动药(喷他佐辛)——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2)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因占据受体而拮抗激动药的效应。如:纳洛酮和普萘洛尔。(3)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这类药物的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单独应用时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与激动药合用时则表现出拮抗激动药的作用受体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或药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受体的数量、亲和力或效应力方面的变化称为受体的调节。受体的调节是实现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1.向上调节(upregulation)用药后使受体的数量亲和力、效应力。如高血压病人长期应用普萘洛尔(β-受体阻断剂,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拟肾上腺素因药物竞争β受体,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经神支配器官的β效应,达到降压效果),若突然停药,可出现血压升高的反跳现象受体阻断剂反跳现象2.向下调节(downregulation)用药后使受体的数量、亲和力、效应力。如:长期使用麻黄碱(激动β受体)平喘,疗效逐渐下降。受体激动药耐受性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不包括()A、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B、降低机体的生理功能C、产生新的功能D、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反复多次给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称为A.耐药性B.身体依赖性C.个体差异D.精神依赖性E.耐受性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有内在活性C.有较强亲和力而内在活性不强,低剂量可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可拮抗激动药的作用D.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量后内在活性增强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配伍选择型题A.毒性反应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特异质反应E.副作用1.阿托品治疗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心悸2.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应用巴比妥类药醒后出现的眩晕、困倦多项选择题药物作
本文标题:药物学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88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