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1破阵子(辛弃疾)
辉县市城北中学赵晓霞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诵读课文,把握情感,感知词义。2、发挥想象,描绘画面,感受词中意境。3、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教学目标这首词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的,1188年,好友陈亮到江西上饶鹅湖和他聚会,一对志同道合的好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准备杀敌机会的到来。这首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陈同甫即陈亮,他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陈亮也一生不得志。了解背景自由朗读,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注意读准字音,划出节奏、重音。诵读“壮”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可怜——白—发—生。“音读”:字准句清,音正腔圆,语调控制得体。“情读”:字字含情,句句融情,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延长。以一己之情与作者之情共鸣、共振。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词人描绘军营生活和战斗生活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比比看,哪位同学脑海中绽开的想象之花最美丽。1、描述画面不是翻译,它需要加入想象,用上修辞,既要写出场面,又要突出气势。2、用这样的句式开头:读着“”这雄壮的诗句,我仿佛……要求1、如果把“连营”换成“众营”,效果一样吗?为什么?2、“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测测你的感悟“连”字突出了军营多和成片的特点,体现军容的雄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以酒浇愁而醉,在醉眼朦胧中,也不忘将灯拨亮,不是抚琴,不是长歌,不是狂舞,而是在灯下仔细端详心爱的宝剑。因为只有宝剑是自己曾经的戎马生涯的见证。而此时也已不能挥剑驰骋了。可见词人想驰骋疆场的愿望是多么强烈。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之后为何要“看剑”?而不是“握剑”“挥剑”?辛弃疾南渡后,本希望尽展其雄才伟略,上阵杀敌,无奈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甘心向金俯首称臣,纳贡求和,使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也并未受到朝廷的真正重用,13年间调换了14任官职,使他无法在事业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任职地点也离抗金前线越来越远。他曾写下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等奏章,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但都未被采纳。他被政敌以“聚敛”等罪名多次诬陷,终在1181年(42岁)被弹劾落职。闲居在江西上饶,此词即作于这一时期。他一生经历南宋4位皇帝,20多位宰相,可惜他们中竟无一人在北伐上有所作为。从感情上赏析“可怜白发生”。这是全词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主题醉态—梦境—现实—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骑马、挽弓建功、留名白发生以壮衬悲建功立业渴望杀敌壮志难酬语言风格:壮丽,豪放壮词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十年;52岁重新起用,三年后又被人诬陷罢官。再度赋闲八年后,南宋宁宗有北伐之意,重新启用64岁的辛弃疾,辛弃疾怀着建功立业的希望再度出山,但不久他又遭诬陷重回江西铅山,北伐很快以失败告终。66岁的老英雄怀着绝望的心情回到故居,1207年农历九月初十,68岁的辛弃疾在铅山含恨去世,“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资讯共享辛弃疾想“赢得生前身后名”,是希望在历史上留个怎样的名?他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怎样的名?思路放飞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稼轩词提要》他使豪放词别为一宗,正式成派,被誉为豪放之宗;他使词一洗纤柔、浓艳之风,而多了些须眉之气、豪放之风。1、辛公不朽。今天是您八百年祭,上炷香,愿您在天国不再愁苦。2、热茶一壶,献与生不逢时者。用英雄来形容他决不过分,他一生落寞,不是无能天真,只是生不逢时。愿君来生降于治世,烹茶煮酒,落花围棋。网友留言把你学完这首词后最想说的话撰写成一句或一段留言来个网上跟帖。
本文标题:21破阵子(辛弃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69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