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泥旦沟金矿地质勘查近况简介
青海省化隆县泥旦沟金矿及外围地质勘查工作概况1一、青海省化隆县泥旦沟金矿区浅部评价(普查)该项目工作期间为1982年—1983年,1984年由青海冶金八队提交地质评价报告。工作范围:地理坐标东经102°03′40″--102°04′50秒。北纬36°13′39″--36°15′00″。面积24km2。工作单位及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泥旦沟金矿区浅部评价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工作单位冶金五队(1981)冶金五队(1982)冶金八队(1983)总计1/万地、物、化扫面24km2修图24km224km21/2千地形测量2.42km22.42km21/2千地形填图2.42km2修图2.42km22.42km21/2千激发电位、化探次生晕2.508km21/1千地、物、化实测剖面3970m平硐80.4107.07187.47钻探1059.96浅井64.5562.35126.9化学样3469301276化探样88881761981年围绕五道岭花岗闪长岩接触带开展了1/万物化探普查24Km2,投入磁法、自然电场法和土壤地球化学法,发现磁异常4个,自电异常3个、次生晕综合异常8个。经实地检查,磁异常为岩体或构造异常,自电异常为含碳质石引起,而在矿区内未见明显异常。在1/万普查基础上,1982---1983年有色物探队围绕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东、北蚀变带完成1/2千物化探详查面积3.71Km2,精测剖面2410米,投入方法是激发极化法和探土壤测量。用联剖、偶极和中梯三种方法测了剖面。在PD2坑内充电。获得地面激电异常7个,2化探次生晕异常10个,坑内从点异常4个。经工程验证,地面激电异常及坑内充电异常能较好地反映极化体的存在,因为Au多以硫化物为载体,所以激电异常在相当大程度上与金矿体吻合,而且不只极化率高的矿体吻合,低缓异常亦反映矿体存在,不容忽视。Au、Ag、As、Cu土壤测量异常,岩石化学测量异常与金矿吻合的也较好。物化探在本区找金是有效的。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1、对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东蚀变带0-26线内的主要含矿体Au1、Au10、Au9、Au20等地表和浅部进行了控制。对北蚀变带作了评价工作。在矿区内圈出28条金矿体。并作了初步计算,获得地质储量金1278.81公斤,平均品位19.82克/吨,伴生银722.99公斤,平均品位27.19克/吨,2、通过工程揭露,泥旦沟金矿体的形态、产状、品位在空间上的变化有大致的了解,成群成带平行产出。F1含矿破碎带内及其周围仍有新的金矿体或盲矿体存在。3、报告引用和总结了大量前人的资料,特别是冶金五队的地质成果,较详细阐述了岩浆岩系列、六道群海相火山岩系喷发旋回的特征,较详细地划分了构造形迹及其与金矿化关系,火山-沉积岩系的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也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同时对金矿化类型在空间分布规律、成矿控制因素和找矿标志作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泥旦沟金矿床成因属于多因复成金矿床,即火山、次火山喷气热液-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成矿温度为中低温,受地表的天水影响,3又有次富集。又提出该矿床的工业类型为含硫化物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的看法。4、报告中储量计算所采用的工业指标、方法的选择、主要参数的确定、矿体圈定的原则、金矿储量级别的确定是适当的。5、本报告选择的工业指标:边界品位≥3克/吨;最低工业品位≥5克/吨;最低可采厚度≥0.6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储量计算的方法用算术平均法。1二、青海省化隆县泥旦沟金矿床地质详查工作年限:1986年4月—1988年12月,提交报告时间:1989年12月,工作单位有色八队。1、详查工作概况八五年初联合采矿在地表揭露发现较好的矿体,为泥旦沟金矿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八六—八八年,有色八队二分队对该矿区进行详查工作,八七年在14—20线地段深部发现了V1矿体,0线深部发现盲矿体Ⅲ2,这两个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比较稳定。为矿区深部找矿打开了局面。八八年除对区内主要含矿地段进行深部评价外,并在外围进行地表评价。通过槽探揭露,发现两处较好的矿化地段。第一段位于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北接触带与纵大断裂复合部位,破碎带范围较大。围岩蚀变较强,见矿探槽编号TC38和TC46,含金品位较高,最高品位达91克/吨,是有利的成矿部位;第二段位于闪长岩体东南部接触带,有较好的矿化显示。最高品位达16.5克/吨,金矿化断续延长500米左右。全矿区累计共探明各类各级金金属量共计3281Kg,总平均品位12.39g/T,累计探明伴生银金属量3161Kg,总平均品位12.91g/T。其中表内金金属量共计3246Kg,表内B+C+D级金金属2250Kg,平均品位11.36g/T。扣除采场194Kg,实际保有C+D级金金属量2056Kg,平均品位10.99g/T。2、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寒武系为中寒武统尼旦山群(∈2nd)和上寒武统六道沟群(∈3Ld),主要有尼旦山群上岩组(∈2nd2)和六道沟群下岩组(∈3Ld1)2和中岩组(∈3Ld2),而含矿层主要是上寒武六道沟群中岩组。本区岩浆岩活动主要为加里东期。以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γδ23)为主。其次有规模不大的闪长岩体(γδ23)和几种岩脉。泥旦沟金矿床位于顶帽山---泥旦山背斜南侧与哇沟---药水泉向斜中段之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东接触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是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变质作用有以下几类: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热液变质作用,由于以上多种变质作用的多期迭加,使本矿区的岩石具有蚀变程度蚀变极不均匀及蚀变带紊乱的现象。泥旦沟金矿地处拉脊山地向向斜褶皱带中段南坡。含矿地层主要为上寒武统六道沟群中岩组中基性火熔岩段。主要矿体分布在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东接触带与近南北走向的F1断裂破碎带复合部分。矿体形态、产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体呈透镜状、囊状、脉状、不规则状,成群成带。详查区内计有八个矿带,39条矿体。单矿体长一般30-80米,大者百余米。宽一般1-2米,大者3-10米。延深一般30-50米,大者175米。倾向多向西、南西、倾角较陡。近矿围岩多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安山岩。金矿物主要银金矿、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安山岩。金矿物主要主要银金矿、金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毒砂、黄铜矿。矿床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次为石英复脉型。勘探类型为Ⅳ-Ⅴ类。各项工作质量基本合格。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简单。矿山内外部建设条件好。对其中21条矿体的储量进行了计算。33、矿体特征泥旦沟金矿床总体已构成工业金矿床,详查地段矿体主要赋存在五道岭花岗闪长岩体东、北接触带附近,矿体围绕岩体分布,其走向随接触带走向变化而变化。主要含矿部位为F1断层破碎带,矿体形状、产状、规模与断层破碎带大体一致。近矿围岩主要为玄武安山质火山熔岩、次火山岩及其蚀变岩。矿体总体走向近南北,呈群呈带断续分布在含矿破碎蚀变带中,根据含矿断裂蚀变带的空间展布特征将矿体大致划分为八个矿带,自西向东依次分为Ⅰ、Ⅱ、Ⅲ、Ⅳ、Ⅴ、Ⅵ六个矿带,岩体东南接触带附近矿体列为第Ⅶ矿带,矿区北部赋存于纵Ⅷ(F8)断裂破碎蚀变带中,Ⅴ矿带赋存于F2断裂破碎带蚀变岩中;Ⅵ矿带赋存于(F3)断裂破碎带中。Ⅰ---Ⅵ六个矿带在岩体以东外接触带,自西向东埋葬标高一次降低,1/1000图幅1.2km2范围内,共有大小矿体39条,其中主要矿体为Ⅲ2、Ⅴ1、Ⅰ3、Ⅱ1、Ⅱ3、Ⅲ8、Ⅲ9、Ⅰ1、Ⅳ2、Ⅲ1、Ⅱ2等十余条。矿体在矿带中呈脉状、透镜状、囊状、分枝状、不规则状断续出现,延长大者有100余米,小者仅十几米,一般长30---80米;延深大者一、二百米,小者仅有几米,一般50---90米;宽度大者3---10米,小者仅有15cm,一般1-2米。透镜状矿体边界一般受两组共轭剪裂控制,透镜长度、深度与厚度之比多在10倍左右。产于北西向剪裂中的矿脉长宽之比远大于10倍,可以上百倍以上,宽虽仅10---20cm,其延长、延深亦达20---30米。细脉状矿体延长交汇可4通向透镜状富矿囊。因此可以顺藤摸瓜,由细矿脉追踪出大矿体。在矿带中近南北走向矿体和西北矿体交织出现,交汇部分是富矿囊出现部位,构造活动对矿体形成一般起促进作用。成矿后断裂对矿体的错动一般规模不大,在表生氧化带,由于硫化物的淋失,往往造成金的次生富集带,一般地表有一层桔黄色褐色氧化带,其深度多在1-5米,最大可达15米。矿区主要主要矿体地质特征详见下表:5泥旦沟金矿主要矿体地质特征一览表序号矿体号控制剖面矿体产状矿体形态矿体规模平均品位(g/T)矿石类型近矿围岩曾用编号倾向倾角延长(M)延深(M)平均真厚(M)上盘下盘12345678910111213141Ⅰ1-18、6263°-280°63°-80°透镜状带分枝85473.1813.36含铜黄铁绢英矿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安山岩黄铁矿化硅化安山岩、黄铁绢英岩Au5012Ⅰ1-26-4225°-235°40°-79°囊状30127.286.23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Au5013Ⅰ31-3243°-269°72°-90°透镜状71544.2917.62黄铁青盘岩绿泥石化安山质碎裂沿黄铁绢英岩化安山岩Au1、Ⅱ24Ⅱ16230°-270°45°-81°脉状58552.0713.71毒砂黄铁石英脉强硅化安山质碎裂岩Au425Ⅱ26-4253°-292°63°-88°脉状30401.3310.32毒砂黄铁绢英岩绿泥石化安山质碎裂岩Au19、Au446Ⅱ3-10-4241°-280°70°-80°透镜状49151.177.16黄铁青盘岩钾化安山岩Ⅱ27Ⅱ3-20-169°、270°-310°76°、67°-70°透镜状33522.3237.44黄铁青盘岩钾化暗安山岩Au58Ⅲ1-14-2255°-260°45°-60°透镜状54403.447.57黄铁绢英岩黄铁矿化、硅化安山岩安山岩Au5029Ⅲ816、14241°-275°52°-89°透镜状102601.614.84毒砂黄铁绢英岩碎裂岩黄铁绢英岩Au910Ⅲ91040°透镜状48921.614.10含铜毒砂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Au9-011Ⅲ9ˊ1040°透镜状30301.123.7012Ⅳ1-24、2294°-275°68°-87°脉状38500.8517.78黄铁绢英岩型绿泥石化碳酸盐安山岩黄铁矿化硅化安山岩Au1213Ⅳ24-2330°-306°30°-85°分枝脉状40302.2116.55上部毒砂黄铁绢英岩、下部黄铁矿化安山岩Au106黄铁石英脉型14Ⅴ1-31865°透镜状556112.108.88毒砂黄铁绢英岩绿泥石化花岗闪长岩黄铁绢英岩硅化安山岩15Ⅱ61470°脉状60190.929.88黄铁青盘岩钾化花岗闪长岩16Ⅲ1-34、6255°-264°69°-80°脉状25351.587.79黄铁矿石英脉黄铁矿化硅化安山岩17Ⅲ2070°透镜状471752.8120.25含铜磁铁、黄铁绿泥石岩型绿泥石化钾化安山岩Ⅲ1-118Ⅴ1-21658°透镜状60600.9412.60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19Ⅰ66-8265°65°脉状2283.542.98黄铁绢英岩黄铁绢英岩Au520Ⅱ4575°脉状60601.482.39黄铁青盘岩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安山岩21Ⅱ516-18270°74°帚状50311.122.95黄铁绢英岩石英闪长岩破碎带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安山岩Au35Au4874、储量计算结果全区共计算了21条矿体的储量,对主矿带、主矿体圈定矿体、控制不足的矿体,储量没有计算。储量计算结果。经过计算,全区累计探明B+C级金属量300Kg,平均品位15.09g/T,B+C+D级金属量2050Kg,平均品位10.99g/T,矿石量187074吨。远景E级矿石量计有53274吨,金属量996Kg,平均品位18.69g/T。累计表内共有矿石251386吨,金金属量3246Kg,平均品位12.91g/T。此外,尚有表外矿石13444吨,金金属量35Kg,平均品位2.6g/T。全区累计各级各类金矿石量264830吨,金金属量328
本文标题:泥旦沟金矿地质勘查近况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