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基本思路(草稿)“十一五”时期,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县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时期。为此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努力构建繁荣、活力、文明、和谐、安康新泽州,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重要战略目标。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十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三三三”发展战略,连续攻坚年度“八三一”工作重点,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预计将完成和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全县整体步入宽裕型小康,顺利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战略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全面完成。“十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40亿元,预计将增长到61亿元,年均增长%,占“十五”计划目标的%,比“九2五”末增长%;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2.43亿元,预计将增长到7.5亿元,年均增长%,占“十五”计划目标的%,比“九五”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3031元,预计将增长到4200元,年均增长%,占“十五”计划目标的%,比“九五”末增长%。各项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均按计划全面完成。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全县建成26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5个科技示范农场,面积达到6.5万亩;特色农业基地规模发展到20万亩,占到了全县耕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煤炭行业经营规模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建和改造30万吨以上矿井7座,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全县煤炭年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冶铸产业升级上档较快,优质生铁年生产总量达到150万吨,福盛百万吨钢铁、晨晖12万吨球墨铸管、金工万吨高档铸造等一批龙头项目初具规模。新兴接续产业正在形成,涌现出思科高岭土、强华万吨铝硅钛、坤达磁材四氧化三锰、天九制药、春光4×30万千瓦热电、高都2×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基地等一批有市场、有潜力、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优势项目。名牌产品也从无到有,东风水泥、安华门锁和晨晖铸管评为山西名牌产品。经过五年的发展,第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贡献的比例由原来的%上升到现在的%,第二产业更是取得空前的发展,由原来的%上升到现在的%,第三产业发展的比例也明显上升,由原来的%上升到现在的%,形成二、3三、一的产业发展格局。3、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随着“十五”计划各项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我县的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全省县区中排名第二,在全国中部地区各县区排名90位,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的行列。(1)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卫生、人口、村村通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县城建设进入实施阶段,县城总体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南环西街如期竣工,凤城立交桥顺利建成,凤城南路全线贯通并即将铺油完工。珏山、李寨等5条旅游公路全部竣工。小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工程累计新建县、乡、村道路1500公里,新增通油(水泥)路行政村达到347个,全县93%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小康乡村生态园林化、国家级生态环境建设等一批生态工程,使全县城镇化率达到了28.97%,比“九五”末提高约4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25.7%,比“九五”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全县饮水解困目标顺利实现,解决了342个自然村、11.6万人的吃水困难。教育事业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称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跨入全省先进县行列。县疾控中心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卫生事业荣获全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县直单位实现了与政府网络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表彰。广电事业发展迅速,17个乡镇全部实现通光缆,有线电视用户达4到了4.5万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再创佳绩,涌现出省级文明单位家、市级家。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曹河电站开工建设。(2)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构改革全面完成,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十五”时期,完成了南村、巴公、高都等中心乡镇的建设,中心城镇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政府改革不断深入,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工作圆满完成,县级政府机构由32个精简到25个,乡镇数由26个撤并为17个。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正在积极推进。财税、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十五末共融资亿元。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二轻、乡镇企业改制面分别达到了82%、90%、90%。农村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人均减少60.9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展开,建立了种粮直接补贴制度。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范围不断扩大,国有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保持了100%,集体养老保险覆盖面保持在98%,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启动,覆盖面达到了36%。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2万人。医疗制度改革取得较大进展,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分别达到65%、82.6%,工伤保险参保登记人数15000人。4、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发展。5“十五”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全面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推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人大进一步强化了对人、财的监督,加强和规范了“一府两院”年度报告以及计划草案和重点项目审查,财政预算从总体审查细化到了对部门预算的审查,对政府组成人员述职评议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健全农村自治组织,圆满完成第五、六届村委换届,政务、厂务、村务公开逐步深化。行风评议工作2004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先进县。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等新出台的一批法律法规,相继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会计结算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交易中心,依法行政进程进一步加快。扎实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东四义、刘轩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称号。开展依法治县,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维护司法公正。积极改善司法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推行陪审员制度,认真落实“科技强警”措施,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社会活动管理,坚决取缔邪教组织。重视和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密切关注和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和突发性事件,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提高基层组织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6五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龙头企业和接续产业培育不足,县域经济整体质量不高;二是循环经济亟待发展。三是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四是人才严重不足。五是投融资体制仍不够健全。六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七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够;八是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十一五”时期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走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来看,从我县面临着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来看,在2006年到2020年这一个时期,我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就国际来讲,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新科技、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融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整体运行格局。从国内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空前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在继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后,前不久,我省又提出了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县情看,我县已处于工业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县域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煤炭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结7构调整,传统产业得到提升,新兴产业开始起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增强,经济总量大幅增长,总体竞争力获得较大提升,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因素已经或正在消失,未来发展形势十分严峻。一是在政策优势方面,在我县经济总量的构成中,乡镇企业可谓是十分天下有其九,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成熟以及国家愈来愈严格的环保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县乡镇企业原有的政策和机制优势都已不复存在,以粗放经营、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也为宏观政策所不允;二是在发展优势方面,尽管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真正意义上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大集团、大企业我们还没有,还没有形成有明显支撑力的经济增长点,煤炭等传统行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众多信息表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从财政总收入来看,同兄弟县区相比,我县已从2000年的全市第一排到了第三,高平、阳城已分别超过我县0.6亿和1.1个亿。从百强县的排名来看,同中西部地区和我省的河津、孝义等地相比,我们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加大,在全省由第二名退到了第三名,在中西部地区1811个县中由第80名退到了中部地区996个县中的第90名。三是在人才优势方面,随着宏观产业政策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原有传统产业都在大幅度的淘汰,其中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才也都失去了用武之地;而由于产业和政策环境所限,本地8学有所成的高校毕业生和外地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都不能及时补充到我县。四是在资源优势方面,我县以煤铁为著,经过多年的开采,煤炭资源保有储量仅有7.38亿吨,乡镇煤矿平均可采年限约为10—15年,在全县现有的158矿175井中,5年内将有三分之一关闭。铁矿石资源现已基本枯竭,即使还有极少量因其品位有限也不能为现有高炉所用。另外,土地和水资源日益紧缺,供需矛盾突出。要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利条件,迎难而上,发扬“不甘人后,勇争第一”的泽州精神,紧紧抓住“十一五”这个重要的黄金发展期,抓住东部产业转移、中部崛起、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机遇,把我县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新泽州。(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1、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争先发展这个主题,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整合资源优势,培育接续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泽州,冲刺全国百强,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20年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2、奋斗目标9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努力,全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构建新的产业结构竞争体系;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经济制度更趋完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到2007年经济总量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1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从而为2020年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经济总量和人均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到2010年达到亿元,人均GDP达到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到2010年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到2010年达到亿元,人均GDP
本文标题:泽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