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二章 英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英国的政治制度●13-14世纪英国早期议会传统的形成《大宪章》的签署●17世纪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的颁布●18世纪-19世纪中期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19世纪中期后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议会改革与代议制民主发展课程标准:(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4)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5)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2010年4月6日,英国首相布朗离开首都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前往白金汉宫,请求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解散议会下院。英国首相布朗当日宣布英国将在5月6日举行大选。——新华社英国首相、工党领袖布朗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结果保守党获胜,而且是1992年以来保守党最成功的一次选举战绩,但未能取得过半数议席。由于执政工党未能成功与自由民主党合组联合政府,2010年5月11日伦敦布朗,卡梅伦和克莱格•时间晚上7时,戈登·布朗向英女王辞职,并举荐作为反对党领袖的戴维·卡梅伦筹组新政府。在觐见女王后,戴维·卡梅伦接任英国首相内阁君主下院上院选民组织任命选举议会大厦唐宁街十号首相白金汉宫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一、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制度形成的背景(一)、英吉利王国的早期封建政治制度1、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初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约公元前700年克尔特人公元前55—54年恺撒公元450年左右盎格鲁·撒克逊829年英格兰中央行政制度:1)国王和贤人会议2)地方制度是郡、百户区和村社三级行政体系2、威廉征服与其强化王权的措施1.1066年诺曼征服与不列颠的统一2.威廉一世的主要措施:土地的分封:王室领地(1/7)与贵族地产(零散性)特定的效忠关系(二)、英吉利王国等级君主代表制时期的封建政治制度1、《自由大宪章》与法律至上主要内容:限制王权保障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权益意义:2、《牛津条例》的通过与英国国会的建立及其特点1258年,英国卷入意大利战争,财政拮据,国王试图增加捐税,内战再起。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军队于1264年打败国王。1265年召开贵族、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的全国性大会,是为英国议会的开端。此处与1640年的情况颇为相似,均表现为内战的形式,均与议会相关。然而,时代背景不同,决定两者性质的不同。前者的性质在于封建范畴的政治角逐和权力争夺,后者的性质则在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中新旧社会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故称革命。•条例规定:由15名大贵族组成委员会,实际掌握国家政权。同时,由实际掌握政权的贵族和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每年开会3次,讨论重大国事。由此进一步限制了王权,初步提出了组成国会管理国家的思想。(三)、英国早期议会的形成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1265年英国议会开始形成1343年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大贵族和教士下院:乡绅和市民“王在法下”国王必须按照法律管理国家“国王在议会中”国王必须经过议会立法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一)、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16世纪)⑴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都铎王朝积极开拓海外贸易(重商主义)③圈地运动⑵表现:工业:手工工场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农业: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新贵族)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商业: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展⑶影响阶级领域: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下院)宗教领域:清教思想领域:启蒙思想的滋长,权利意识、法律至上、詹姆士一世(1603—1625)查理一世(1625—1649)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1603年出版《神权》:“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人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治上:“君权神授”,专制统治经济上:王室垄断宗教政策上:迫害清教徒财政政策上:企图通过征税解决财政危机(三)、议会与国王(查理一世)的斗争1、导火线:税收问题2、斗争的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3、实质: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4、表现:①《权利请愿书》1628目的:抗议和约束王权的滥用内容:财产和人身安全、议会决定税收结果:违心同意、解散议会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有权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封建王权的运用要受到议会的制约。②《大抗议书》1641背景:社会矛盾激化,长期议会召开(1640)内容:提出限制王权要求结果:矛盾激化,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实质:明确表达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大抗议书》的内容有哪些?同《权利请愿书》相比,有何异同点。1.同:都强调议会掌握征税的决定权。2.异:《大抗议书》还历数了国王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弊端,提出限制王权的要求。(四)、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1、两次内战(1642——1648)克伦威尔“新模范军”纳西比战役2、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1649——1653)3、护国政体(1653——1660)实质: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4、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1660——1688)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5、光荣革命(1688)1688年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英国议会邀请威廉和玛丽承袭王位“光荣革命”后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在英国民主与专制会出现反复较量?1、原因(1)封建思想短时期内难以彻底清除(2)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资产阶级相对于封建阶级而言,并没有绝对的优势。2、启示历史是曲折向前发展,螺旋式的上升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1689年《权利法案》•1689年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1、内容:•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人民有选举议会议员的权利;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2、影响①《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史上重要的文献,它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都铎王朝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统治。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③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二)、1701年《王位继承法》•第一条当今国王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安妮公主(Anne)继承,安妮公主无嗣,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亚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①限制王权②议会权力至上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三年法律》《王位继承法》四、议会主权制的最终确立(一)、王权的变化:王权进一步衰落,英王最终成为国家的“虚位元首”,不掌管实权。1714年安妮女王逝世,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成为英王乔治一世,开始了汉诺威王朝在英国的统治。乔治一世和后来的乔治二世因不了解英国国情,对英国的事务不太热心,把国事交给枢密院(内阁)大臣们掌管,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最初向英王负责,后转向议会负责,议会成了凌驾于国王之上的真正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失去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权,其司法权后来也转交给各级法院。至20世纪初,英王成为虚位元首。(二)、议会的变化议会逐步由贵族的议会转变为资产阶级的议会英国工业革命后,中产阶级、工人阶级不满于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扩大了公民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限制;取消了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力;调整了下院的席位。1867年选举改革:进一步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城市选民人数超过农村选区,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工商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取得主宰地位。1911年议会法规定了下院与上院的关系:确立了下院的财政立法权,且上院不得否决。取消了上院的立法权力,下院事实上取得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上院从此成为一个议政机构。议会制度由议会至上走向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议会的一些重要权力转移到内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的作用和首相的权力空前加强,内阁已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承担者,英国下院的权力逐步向政府和内阁转移。政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不断加强,议会政治逐步发展成为政党政治。1679年前后,英国议会内部围绕王位继承权等问题展开争论,逐步形成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王权政府反对派“辉格党”与王权政府拥护派“托利党”。1832年议会改革后,托利党成为大土地占有者、金融贵族及大商人的政治代表者,1833年更名为保守党;辉格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839年改名为自由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自由党日趋衰弱,而工党崛起,不久即在政治舞台上取(三)、政党的变化代了自由党的地位。英国两党制的主要特征:高度的中央集权。英国政党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在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从而获得组阁权。内阁的变化:内阁的地位不断提高并最终成为国家权力的主要承担者。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把亲信、顾问组成一个中央管理机关——御前会议,后发展成枢密院。英王常与举足轻重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少数亲信大臣秘密开会,处理内政、外交等事宜。威廉三世时,该委员会被称为“内阁”。1714年,德国汉诺威选帝侯继英国王位,称乔治一世。1717年,乔治一世开创了一个惯例,即:英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指定一位资深大臣(首相)主持会议。英国第一位受命主持内阁会议的是辉格党首领(时任财政大臣)罗伯特·沃尔波(连任首相21年)。在其任期内,内阁与下院的联系日益加强。沃尔波第一个进驻唐宁街10号官邸,并开创了一个惯例:若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全体成员或集体辞职,或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18世纪末19世纪初,内阁逐渐成为独立于王权之外、依附于议会下院的主管行政决策的权力实体。19世纪后期,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20世纪以来,内阁权力日益集中于首相之手。(四)、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含义:内阁由议会产生,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2、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1)起源: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2)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3)发展:18C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惯例(4)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第二节、当代英国政治制度一、议会二、国王三、中央政府体制一、议会(Parliament)(一)、议会的构成和职权英国议会采取两院制的组织形式:下院(HouseofCommons):代表全国的利益,议员名额按人口比例平均分配到全国各个地方。上院(HouseofLords):代表特定人群(地区)的利益。英国议会上院上院议员由各类贵族组成,终身任职,人数不定。至2007年,英国上议院共有746席,其
本文标题:第二章 英国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3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