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产生的,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重伤害,触犯刑律轻伤害,触犯刑律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轻微,造成一定损害情节轻微,没有造成损害打架斗殴事件由公安机关主管,并立案侦察(刑事诉讼程序)自诉案件,由法院主管(刑事诉讼程序)由公安机关主管,当事人对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受害人要求民事赔偿的,由法院主管(民事诉讼程序)法院不受理,可由有关行政部门、单体或社会团体处理刑事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规范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2)民事法律事实是民事法律关系形成的基础。(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大多是民事主体自主形成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通常是对等的、相互的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与行政法律关系的比较主体法律事实内容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A、甲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B、乙因信教而与教会之间形成的关系C、丙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D、丁因结婚而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张男与李女通过网络聊天认识,因意气相投,相互羡慕,遂互留地址,互递照片,并决定交友。但双方一直没有见面。一年后,张男通过网络约会李女于2000年2月14日在玫瑰餐厅见面。李女同意了张男的邀请。李女十分重视此次约会,为了此次约会,专门到美容店进行了美容,并按约定时间到玫瑰餐厅。但李女从日上中天一直等到日没西天,也未见到张男的影子。李女十分恼怒,便按照地址找到张男,质问此事。双方为此发生争执。李女怒而诉至法庭,要求张男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万元。问:张男与李女之间的关系为何种关系?()。A、侵权关系B、合同关系C、道义关系D、既属道义关系,又属民事法律关系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分为如下几大类:第一、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这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的不同所作的分类。第二、绝对关系和相对关系。这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范围所做的分类。第三、物权关系和债权关系。这是根据民事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实现其民事权利的不同方式所做的分类。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一、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构成主体针对客体,享有什么权利、承担什么义务。从动、静两方面理解其含义:1、动: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权利义务的产生、终止及其变动。2、静:权利义务之所属--------主体即谁来行使权利、谁来履行义务权利义务之所附--------客体即针对什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分类:权利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义务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负担义务的一方。在双务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依据我国民法,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A、胎儿与死者B、植物人C、触犯刑法正被执行刑期的人D、被宣告死亡但实际未死亡的人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规范=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权利不同类型的民事法律关系有不同的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分别是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的客体。四、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负担的民事义务。主体是否具有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与非法律的一般社会关系及其他法律关系相区别的标志。第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由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构成。第二、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是直接相互对应的。第三、民事权利表现为法律保障其实现的性质,民事义务体现为法律强制其履行的特性。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主体为权利义务之所属,客体为权利义务之所附”,内容为权利义务之具体化。第三节民事法律事实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出现,原有民事法律关系的终结。它可分为绝对消灭与相对消灭。绝对消灭,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已不复存在。相对消灭,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的变更。甲暴富,丢弃近购的旧型电视机、乙见而拾之,赠与于丙,并交付之。丙死后遗有财产,除该电视机外,尚有房屋、机车等物,丁为其继承人。二、民事法律事实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1)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中的事实。(2)能够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3)引起何种法律后果取决于法律的规定。2、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民事法律事实自然事实行为民事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事实行为自然人的出生、死亡自然灾害的发生意外事故的发生时间的流逝-------------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某商场为促销,在商场门口悬挂了一巨型广告牌。不料一日狂风大作,把广告牌从架子上刮了下来,正砸在准备进商场购物的李某头上,当即致使李某流血不止,商场急忙派人将李某送往医院治疗。李某住院花费2000元,单位也扣发其住院期间的工资和奖金500元。李某住院后找商场索赔,商场认为广告牌是风刮下来的,商场没有责任。试分析:1、广告牌伤人是行为还是事件2、商场应否承担赔偿责任自然事实与行为事实划分的意义:A、行为是民事主体有意识的活动,因此要求民事主体有意识能力。自然事实与人的意识无关,因此不要求民事主体有意识能力。B、行为有合法与违法之分,自然事实则不然。(1)行为事实人的行为是人有意识的身体动静。又分为“作为”与“不作为”。表意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合法行为准表意行为:准法律行为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行为事实违法行为:侵权违约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需意思能力自己设立权利义务需意思能力法定权利义务不需意思能力法定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合法行为。如合同、合伙、结婚、设立公司、立遗嘱。准法律行为,是行为人以法律规定的条件业已满足为前提,将一定的内心意思表示于外,从而引起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意思通知(告知欲望):要约拒绝、履行催告观念通知(告知事实):承诺迟到通知债权让与通知、发生不可抗力通知感情通知(告知感情):被继承人的宽恕事实行为,是指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但根据法律规定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例如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无因管理、先占无主物、侵权行为。讨论:抛弃财产是哪种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是行为人主动为自己设立法律关系、即主动追求法律后果;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因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内容而定;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仅依法律规定而定。3、法律行为的有效以行为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为条件;事实行为则不然。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1、二者都是表意行为,都要求当事人意思能力。2、法律行为中的意思表示是行为人表示的效果意思,即主动追求、自己为自己设立法律后果;准法律行为的的表示并不直接追求法律后果,之所以发生了法律后果是因为法律的强行规定。民事行为:↗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2)自然事实自然事实,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又可分为事件与状态。事件,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状态,是指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事件:出生、死亡、水灾、自然事实状态:下落不明、时间经过、战争持续、持续占有下列各项,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的是()A.侵权B.婴儿出生C.诉讼时效经过,权利人未行使权利D.火山爆发创作小说的行为属于()。A、民事法律行为B、事件C、民事行为D、不合法行为杨某因工厂事故而死,该死亡在民法上是()A.民事法律行为B.民事法律事实C.生活事实D.偶发事实王某与李某平素不合,某日,王某出门遇到李某,为生活琐事争吵起来,王某因往日小气被李某奚落一番,王某大怒,抄起路边的棍子追打李某,将李某打伤。刘某见状,上前拉架,结果王某失手将拉架的刘某打中要害,伤重致死。刘某死后,刘家发生了财产继承。试分析此题中那些是事件,那些是行为。3、民事法律事实构成民事法律事实构成,又称民事法律事实的结合,是指引起某项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需要有两个以上的民事法律事实相结合。下列对于民事法律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发生B、以权利义务为内容C、均以法律明文规定而发生D、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
本文标题:3 民事法律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40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