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1996年2月11日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序言从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15年,是我省在提前达到小康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坚实地向现代化迈进的15年。遵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八五”以来的成绩,正确把握跨世纪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全面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制定好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1996—2000)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组织和动员全省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八五”计划规定的各项主要任务,城乡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9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预计3450亿元,“八五”期间年均递增18.8%,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交通、通信、电力建设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一批水利和城市公用设施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取得较大成绩,五年内开发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6600多项,一批优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全省占人口97%的地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和劳动者素质都有提高。——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开放型经济取得较大进展。农村继续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竞争能力有所增强。商品市场比较发达,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7亿美元,比“七五”时期增加5倍。199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4.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3.8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3.5倍和2.7倍。外开放城市、各类开发区和开放地区在投资环境建设、招商引资、引进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省多数地区人民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相当部分已经脱贫。人口增长得到较好控制,城乡各项文化、卫生、体育及其他社会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社会保持了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为我省今后15年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交通、电力等“瓶颈”制约仍未消除;经济的组织化程度、产业的技术层次、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仍未完全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局部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迈向21世纪的浙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更充满着发展机遇。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趋势并存,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间的技术扩散、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加快;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互接互补,未来发展中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配套推进,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港澳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统一趋势不可逆转;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整个沿江地区经济的崛起,使这些地区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所有这些,都将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纲要对下世纪前十年的发展,原则地提出了远景目标和基本要求,对“九五”时期比较详细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和政策、改革开放的要求和部署,相应规划了一些具体指标和一批重大建设工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九五”计划总体上是指导性的,主要通过调控市场、政策导向、信息服务等间接手段来实现。在“九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在必要时可作适当调整,并在年度计划中作出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安排。一、战略方针和奋斗目标(一)战略方针全省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指引下,认真贯彻中央《建议》确定的九条重要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和提高经济素质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结合浙江实际,确定跨世纪的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为中心,强化农业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教育,强化外向拓展,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实际工作中紧紧把握以下要点:——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上,加快科技进步,形成规模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建设具有综合农业、加工制造、商贸、旅游和港口海运优势的经济强省;——坚持科教兴省,充分发挥浙江人民勤劳智慧的优势,培养和集聚跨世纪的优秀的科技、工程、管理、经营人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资源的高效转换;——突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功能,完善城镇体系,优化整体发展环境,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层次,在企业机制、市场规范和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相适应,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开放水平;强化现代化意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市场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有机的统一;——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二)201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多数地区初步实现现代化,为提前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按1995年价格计算达到1.2万亿元左右,每人平均2.4万元左右。——加快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化程度。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第一产业7%左右,第二产业48%左右,第三产业45%左右;社会就业人口中非农劳动者占65%以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45%以上,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系统,形成具有浙江特色和竞争能力的工业产业结构。——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比较广泛地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加速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显著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培育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10年以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广泛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交换,建立内外双向流动、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社会风气健康向上,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较丰富,健康水平、营养状况、平均期望寿命等生活质量指标达到富裕阶段的水平,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明显提高,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基本实现良性循环。(三)“九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全省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全省多数地区人民生活更加宽裕,贫困地区基本达到小康;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加速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化转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主要综合经济社会指标如下:——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按1995年价格计算)左右,年均递增1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万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80年增加9.9倍和8.1倍。——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1∶53∶36,一、二、三次产业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3.5%、10%和13%左右。——地方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总额150亿美元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60亿美元左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0亿美元左右。——技术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提高到45—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每万人口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增加到200人以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35%左右,非农劳动力占社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6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000年末总人口为4550万人左右。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降到45%以下,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32%左右,按1995年价格计算,200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700亿元左右,五年合计投资7500亿元左右,比“八五”期间增加1.1倍。投资重点向农业、水利、交通、通讯、能源、基础原材料、高新技术、重要社会发展项目上倾斜。——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10%,零售物价指数力求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经济效益,主要行业中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提高到60%左右。大中型企业主导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消耗达到国际同行业80年代中、后期的平均先进水平。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由1995年1.5吨标准煤下降到1.3吨标准煤左右。全社会农业和工业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27%和56%左右。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销率稳定在96%左右。二、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的措施经济建设总的要求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农业基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形成装备现代化、生产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力争到下世纪初叶建立起发达的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科学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优化工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增强支柱产业实力,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经济。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之与一、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一)农业把发展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立足点移到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全部农业资源、逐步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上来,继续调整结构,拓宽生产领域,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林、牧、渔业比重,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优化区域布局。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障农民利益,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种植业。全面贯彻“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进效益”的方针,确保口粮自给,积极发展饲料粮和工业用粮。“九五”期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0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达到1550万吨左右。建设好一批国家级商品粮棉油基地,继续扶持粮棉大县的农业发展。商品粮基地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年内提高10%左右。有计划地发展一批饲料粮基地。稳定油菜籽和棉花等经济作物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林业。在搞好造林绿化、保持生态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开发,增进经济效益。实行封、造、管、节并举,加强林业建设和森林保护,到2000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9160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60%左右,进一步改善林分质量,增加林木蓄积量。以名特优经济林培育加工
本文标题: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XXXX年远景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4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