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抓住文体特征都有的放矢什么是小说?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侧重通过人物形象刻画和情节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特点一、人物性格鲜明二、故事情节完整三、环境描写逼真四、主题思想深刻五、构思角度精巧小说阅读时从这些方面入手,捕捉答题技巧。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一、分析人物形象设题(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性格。(3)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4)探究文章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2)语段作用分析/语段赏析/某段能不能删?为什么?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1)情节的作用:a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b作铺垫或埋伏笔。c照应前文。d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e刻画人物性格。f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二、把握小说故事情节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3)情节安排顺序:顺序、倒叙,补叙、插叙、平叙三、赏析小说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三、赏析小说环境描写(1)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特点?(2)文章××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答题模式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小说主题分析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四、小说主题分析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五、赏析小说写作技巧常见题型(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五、赏析小说写作技巧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总结小说阅读关注五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技巧这也是小说阅读题答题要点,把握准确就可以有的放矢,自由发挥,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套路的正确打开方式,聪明的你,明白了吗?
本文标题: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6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