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日本设计日本古代建筑日本现代建筑日本建筑风格总结日本古代建筑1)日本古代建筑发展概述2)日本建筑类型3)日本园林4)日本古代代表建筑日本建筑早在公元1世纪便形成了它的基本特点,因为日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构架草顶成为日本建筑的传统形式。后来,中国的影响显著占了主导地位,日本古代建筑表现了较强的中国特征。但是,日本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很有创造性。日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架草顶是日本建筑的传统形式。日本建筑设计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平易近人,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的细致而朴素,精巧而素雅。同时日本建筑也非常重视和擅长于技巧性表现。房屋采用开敞式布局,地板架空,出檐深远。居室小巧精致,柱梁壁板等都不施油漆。室内木地板上铺设垫层,通常用草席作成,称为“叠”(汉语音译“榻榻米”),坐卧起居都在上面。日本古代建筑发展概述日本古代建筑,指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建筑。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时期是引进南唐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时期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1)早期建筑(6世纪中叶以前)本时期是日本建筑的自我发展时期,建筑以神社为主要类型,神社是日本固有的神道教的崇祀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伊势神宫。2)奈良时期(6世纪中叶—10世纪)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另一方面,城市与建筑上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教寺庙,如法隆寺唐昭提寺等。日本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3)民族化时期(10世纪中叶—16世纪)本世纪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继续汲取中国建筑的成就的同时,更加注意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结合,特别是在一些世俗建筑中,有了很大创新型发展,如府邸茶室以及“枯山水”园林等。日本建筑类型神社佛室住宅茶室神社日本祀奉自然神、祖先和古人的建筑物即每隔一定时期(如20年、60年)重建一次。现存神社屋宇有些虽仍保留早期住宅遗风,但都是后世重建的。早期神社的平面和外观都比较简单,用木板墙,下部架空,双坡木架草顶,屋面无举折,不施彩色和雕饰。平安时代以后,神社建筑式样增多,出现了单间方形平面,此后,神社的式样和数量都不断增加。佛寺日本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之一,奈良时代(710~784)佛教兴盛.著名的是奈良前期重建的法隆寺(607)西院,其主要建筑物塔、佛殿、中门、回廊是日本现存最古的建筑物,建筑式样仍保持飞鸟时期的特色。奈良中期迁都平城京后,大力吸收唐代中国文化,在各诸侯国建立国分寺,在平城京建造总国分寺──东大寺。奈良后期的代表性建筑物唐招提寺(759)金堂,反映了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平安时代(794~1192)贵族们向往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促使华丽的阿弥陀堂发展起来,突出的遗例有宇治的平等院凤凰堂(1053)、京都府净琉璃寺的阿弥陀堂等。右图—平等院凤凰堂镰仓时代(1192~1333)新兴的武士势力取代贵族集团执政,中国宋代传入的禅宗禅寺由此兴起.实例有镰仓圆觉寺舍利殿等.当时寺庙仿照中国宋代建筑,称为“唐样”;因袭平安时代旧样的建筑,称为“和样”;另一些受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建筑式样影响的佛寺,则称为“大佛样”或“天竺样”右图—镰仓圆觉寺舍利殿住宅日本早期住宅多采用木架草顶,下部架空如干阑式建筑。佛教传入后,住宅也有明显变化。圣武天皇在位时(724~748)朝廷鼓励臣下建造“涂为赤白”(柱梁涂朱,墙壁刷白)的邸宅。平安时代贵族住宅采用“寝殿造”式样,主人寝殿居中,左、右、后三面是眷属所住的“对屋”,寝殿和对屋之间有走廊相联.寝殿南面有园池,池旁设亭榭,用走廊和对屋相联,供观赏游憩之用。镰仓时代的武士住宅,出于防御上的考虑,平面形式和内部分隔都很复杂,布局和外观富有变化到了室町(1338~1573)和桃山(1573~1600)时期,书院造式住宅兴盛起来。这种住宅平面开敞、简朴,分隔灵活,室内设有“书院”(读书用的小空间)、“床之间”(挂字画和插花、插香等清供之处,形如壁龛)、“违棚”(放置文具图书的架子)等陈设和室内处理,富有特色。由于商业繁荣,茶道在武士和文人中的流行,又促进了茶室建筑的发展,以具有农家风味的草庵式茶室最富有特色,这种风格的建筑物称为“数寄屋”(意为风雅之屋)。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各地诸侯兴起一阵兴建城堡望楼──“天守阁”之风。这是一种木结构的高层楼阁,不仅具有防御上的实用目的,而且还作为政治上炫耀和威慑的手段。著名的有犬山、姬路、松本、熊本、名古屋等天守阁。江户初期(1615)发布禁令限制筑城,后此风渐绝。右图—天守阁茶室茶室是为欣赏茶道而建的建筑物,是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茶室为茶庭主体建筑,置于茶庭最后部,到达茶室须经过朴素露地门,主人与客人在腰挂处等待见面,显出主人诚意,而客人须经厕所净身、蹲踞或洗手钵净手,经曲折铺满松针的点石道路到达茶室,在室外脱鞋、挂刀折腰躬身方能入茶室进行饮茶。日本园林日本从汉代起就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日本园林在结合了中国盛唐与宋时期特色的同时,因自身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背景,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日本民族的纤细敏感的对人生与美的追求,使日本园林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枯山水.日本古代代表建筑—法隆寺法隆寺,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县生驹郡斑鸠町,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院,据传始建于607年,但是已无从考证。法隆寺占地面积约18万7千平方米法隆寺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190件合计2300多件。法隆寺占地面积约十九公顷,分东西两院,东路有梦殿等建筑;西院伽蓝有金堂,五重塔,山门,回廊等木造结构建筑。法隆寺西院伽蓝是世界上最古的木构建筑群。法隆寺的一个特点是云拱。法隆寺被称为飞鸟样式的代表。法隆寺建筑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筑物”之名义列为世界遗产。法隆寺1950年从法相宗独立,现在是圣德宗的本山。法隆寺法隆寺地图法隆寺—西院伽蓝西院伽蓝—世界上最古的木构建筑群。西院位于从南大门进入后正面稍微高出一段的地方。进入伽蓝,右为金堂,左为五重塔,外围“凸”字形回廊。回廊正南面开中门,中门左右延伸出的回廊与北侧大讲堂左右相接。回廊途中“凸”字型的肩部,东有钟楼,西有经藏。以上伽蓝称为西院伽蓝。金堂、五重塔、中门、回廊非圣德太子在世时原物而是7世纪后半叶再建,是当时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西院伽蓝—回廊回廊(国宝)-与金堂为同时期建立。既是走廊又是区分圣境与外界的墙围。但是靠近大讲堂附近湾折部分以北是平安时代所建。当初的回廊在大讲堂前闭合,大讲堂在回廊以外。西院伽蓝—中门中门(国宝)重檐歇山顶。日本寺院门的正面的柱间多为奇数,此门正面柱间为4间,在正中立柱十分特异。门内左右安置塑造金刚力士立像。作为日本最早(8世纪初)的仁王像十分贵重,但是由于安置场所受风雨侵蚀、难于修补,吽形像身体部已经用木造的替代。此门现在不用作出入口,参观者由回廊西南隅进入。支撑第二重的屋檐的四方的雕刻有龙的柱子,这是为了强化建筑构造在在镰仓时代的修理时附加的。金堂的壁画是日本佛教絵画的代表作,在国际上也十分著名,1949年、壁画模写作业中发生火灾,第一层内壁和柱子烧损。被烧焦的旧壁画(重文)和柱子现在仍保存在寺内大宝藏殿北方的收藏库内,不对外公开。另外、因为是解体修理时发生的火灾,第一层层外侧和第二层的全部以及堂内诸佛像完好无损。以此次火灾为戒,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发生火灾的1月26日成为了日本的文化财产保护日。可见法隆寺在日本的重要性。西院伽蓝—五重塔五重塔(国宝)法隆寺中的五重塔类似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刹约占1/3高,上有九个相轮。是日本最古老的塔。属于中国南北朝时代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第五重顶层房檐的一边只有底层房檐的约一半左右。第一层内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着称作“塔本四面具”的塑造群像,其中80尊塑像为国宝。五重塔东面是“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北面是释迦涅槃、西面是分舍利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之净土。北面为释迦圆寂而悲伤的佛家弟子像尤为出名。塔内部严禁进入而且光线不足、塑像的鉴赏十分困难。五重塔内部也有壁画但剥落严重,现在别处保管为重要文物。五重塔西院伽蓝其他建筑经藏(国宝)-奈良时代建筑。两层,安置观勒僧正坐像(重要文物)内部非公开。钟楼(国宝)-建于经藏对称位置上平安时代建立。大讲堂(国宝)-平安时代建立。安置药师三尊像(平安时代、国宝)和四天王像(重要文物)钟楼法隆寺—东院伽蓝东院伽蓝在圣德太子一族住居过的斑鸠宫遗迹上建立。以八角圆堂梦殿为中心四周环绕回廊,回廊南面为礼堂、北面为絵殿及舍利殿、絵殿及舍利殿北接传法堂。东寺伽蓝—梦殿梦殿(国宝)天平时代建立。堂内安置圣德太子等身像的救世观音像。观音菩萨立像(救世观音)(国宝)飞鸟时代木造像。安置于梦殿中央厨子内。曾长期被用白布包裹成为秘佛,明治初期冈仓天心等人首先将白布取下发现佛像,天心等人的发现过程有部分被神化,具体真相不明。现在春秋一定期间开放,平时依旧是秘佛。被认为是原有的金箔保存状态良好。梦殿行信僧都坐像(国宝)天平时代的干漆像。行信是为东院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坐像特色是极端的吊目和怪异容貌。道诠律师坐像(国宝)平安初期作。这一时代佛像多为木雕,本像是极为珍贵的塑造。道诠是为荒废的东院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圣观音立像(重要文物)-设于救世观音的背后。梦殿东院伽蓝—传法师传法堂(国宝)曾在寺院间传言为橘夫人的住所改造的佛堂,是贵重的奈良时代住宅遗产。安置有众多佛像,但通常不公开。内部分中间、东间、西间各自供奉干漆造阿弥陀三尊像。此外安置有梵天、帝释天立像、四天王立像、药师如来坐像、释迦如来坐像、弥勒佛坐像、阿弥陀如来坐像,均为平安时代木造、重要文物。东院伽蓝其他建筑絵殿及舎利殿(重要文物)镰仓时代建立东院还有南门(镰仓时代、重要文物)、四脚门(镰仓时代、重要文物)、钟楼(镰仓时代、国宝)。右图—四脚门日本现代建筑日本现代建筑演变1)战后恢复期建筑特点代表作品2)改革创新期建筑理论代表作品3)东西融合期建筑风格代表作品日本现代建筑演变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筑开始仿效西欧,由原先的木结构逐渐转变为砖木混合或砖石结构的“洋风建筑”。当时的重要作品有筑地旅馆(清水喜助设计,1868)、赤坂离宫(片山东熊设计,1909)等从20世纪初开始,日本在西方建筑思潮影响下也出现了一些相应流派,兴建了东京歌舞伎座(冈田信一郎设计,1924)、国会大厦(大藏省营缮局设计,1936)等现代建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建筑的发展大体分三个时期。包括战后恢复期(50年代末以前)、改革创新期(60年代)、(70年代以来)三个时期。战后恢复期建筑特点50年代末以前,这是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应急建造起30万户简易住宅。战后初期,日本建筑界以较多的精力研究住宅、公共建筑和城市规划,拟订了大量探索性方案,为后来的大规模建设奠定基础。代表作品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标志着日本现代建筑趋于成熟的作品。主要有:广岛和平中心(1949~1955),丹下健三设计,包括一座拱门式墓碑、一幢陈列馆和一幢纪念馆,造型均为西方现代建筑风格;战后日本出现了大量厅舍建筑,既是地方行政中心,又是市民活动场所。如香川县厅舍(1958),丹下健三设计,是探求民族风格、创造新型厅舍的成功尝试。改革创新期—建筑理论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建筑的现代化。建筑思潮非常活跃,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以1964年东京奥运会、
本文标题:4日本建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69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