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寻常一字,尽显风流古代诗歌语言鉴赏高考考查题型:1、第一种模式:炼字题2、第二种模式:炼句题3、第三种模式:诗眼题4、第四种模式:语言风格题第一种模式:“炼字型”一、概念。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二、高考考查热点:1、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化静为动很好地表现了山峰众多,聚合在一起的动态。2、修饰语:多为形容词,往往带有情感的色调。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可见人心。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①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②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③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图画。三、技巧点拨1.设问方式:①诗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个字?请作分析。②对某字进行赏析或说说某字的表达效果。③某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四、炼字题如何解答?(答题步骤)思路点拨:释义、手法、效果、特点、情感答题模式:这个字意思是_______(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______形象(或景色),烘托了_______意境,表达了________情感。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张可久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注]沧浪:出自《楚辞·渔父》,这里代避世隐居。赤松,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子房,即张良。《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导引轻身,”何郎,指何逊,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他有《咏早梅》诗:“冲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是这首诗的佳句。清江昉刻《何水部集》此诗下有注运云:“逊廨舍有梅花一株,日夕吟咏其下,赋诗云云。后居洛思之。再请其任,抵扬州,花方盛开,逊对花盘醒终日不能去。”瘦却:因日夕吟咏而瘦。“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急”“顿”有什么表达效果?①释义:急,急忙;顿,马上②手法/翻译:急忙打开名利之锁,马上解脱功名之缰。③效果、特点:形象的表现出词人疏解名利之锁的急迫心情④情感:表达了词人急欲归隐故园的情怀。“急疏利锁,顿解名缰”中“急”“顿”有什么表达效果?破阵子敦煌曲子词年少征夫堪恨,从军千里余。为爱功名千里去,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春去春来庭树老”中哪一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简要赏析。“老”字用的最为精妙。“老”,变老;运用拟人的修辞,写了庭树的老去,实则暗示主人公容颜憔悴,生动地写出了其漫长的等待过程,表达出对停止征战、安居乐业的生活的向往。第二种模式:“炼句”题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答题思路]:1、释句义2、手法,说出作用、效果、意境等4、表达的主旨、情感注:如果没有手法,就抓关键字,按炼字的步骤去规范作答。礼部贡院阅进士试紫殿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识鉴精。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注释⑴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及学校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⑵紫殿:指京都贡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⑶席:犹言列坐。⑷衔枚: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⑸乡里:犹言郡县。献贤:献举人才。先德行:以德行为先。⑹列爵:分颁爵位。《尚书·武成》:列爵惟五,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公卿:指执政大臣。⑺衰病:衰弱抱病。耗:无,尽。⑻赖:幸亏。群公:指同时主持考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梅尧臣等人。识鉴:能赏识人才、辨别是非,一作鉴裁,又作择鉴。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作用、效果:动中见静,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寂静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宋初的考试制度,大致承袭唐代,由州府举荐考生,入京应试,由礼部主持其事。此诗即以一员考官的身份写出他的见闻与感受。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封建时代的科考,是朝廷的一件大事,国家寄予厚望,违法者将置以重刑,轻则充军流放边地,重则杀头,半点也马虎不得。在清朝,主考官在考试期间出行,车后竖铡刀一把,以示自律。鲁迅的祖父就因为替考生向考官行贿,被判斩监候的。抡才大典,朝廷、考官、考生都是全力以赴的,诗正是确切而生动地写出了这种景象。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耿:微明的样子。本诗颈联历来为人称道,传为古今名句,请简要赏析。在那群山深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纯朴而又宁静,宛如世外仙乡。往年我曾在那里找水解渴,因此留下美好的印象。跨上马转过一道山梁,几株高柳环绕在桥旁。傍山临水几户人家,便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微风吹过茂密的丛林,送来鸟儿的欢唱。残破的墙壁上青苔斑驳,仿佛是醉墨琳琅。我要写下一首清丽的小诗,记住这难忘的时光。几缕微云,一钩新月,点缀着山里人的梦乡。《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寒食王禹偁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①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抗疏获罪,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②撰碑钱:替别人写墓志铭所得的稿费。“稚子就花拈蛱蝶”一句写得精妙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高考诗歌语言鉴赏之诗眼什么叫是“诗眼”?刘铁冷在《作诗百法》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口。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字词句什么叫是“诗眼”???触摸高考:这首诗的诗(词)眼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X字上,全诗是怎样体现的?答题步骤:①找出诗眼或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有表达技巧要点明)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这个字词写出了什么特征)③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术语+分析+情感)寻找辨析诗眼体味诗人情感欣赏诗歌意境{几个方法:(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二)抓描写事物生动准确的字词(三)抓构成全文线索的的字词(四)抓诗中巧妙的修辞(五)抓词类活用(六)抓典型词(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举例:陆游《书愤》空有报国热忱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怅惘和悲愤。“愤”字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注: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刺史柳宗元已经被贬为柳州刺史。首联“黯然”一词统领全诗,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黯然”的原因。1、骨肉分离。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兄弟二人,一在桂玲,一在洞庭,只能在梦中相见。2、仕途失意。此时诗人被贬柳州,因长期被贬谪,心灵遭受生活的折磨,已经成了“零落残魂”。3、独居蛮荒。孤身离京数千里,长期被流放,身居蛮荒多年,孤独难耐,黯然失魂。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春夏之交。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他的从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随同前往。宗直到柳州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柳宗元伤悼不已,为其撰《志从父弟宗直殡》。亲人中,除了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十余年来充满坎坷和不平,历尽艰辛和磨难,惊魂零落。亲人离散,同来的两从弟一死一别,让他不禁甚感凄然,于是写了这首诗为柳宗一送别。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起势迅拔奇突,悲情无限,有极大的感染力。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其中自有贬谪之苦,孤寂之意。此刻兄弟泣别,双双垂泪,虽为人之常情,却另有深意: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是非常不公平、非常令人愤慨的。这两句,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第三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
本文标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277481 .html